福禄寿,是中国神话中
汉族民间信仰的的吉祥神。三神的典型形象为:中间是赐福天官,手执如意,右为禄星,作员外郎打扮,头上插戴富贵牡丹花,怀抱婴儿:寿星在左,即
南极仙翁,广额白须,执杖捧桃,笑容可掬。三神分别象征着幸福、官禄、长寿。
人物设定
外貌特征
福神:温厚的长者形象,面带微笑,慈眉善目,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身着官服,手捧如意,或是手持条幅,上书“
天官赐福”四个大字,一副大福大贵之像。
禄神:身着官服,雍容华贵,一手持
笏板,一手端
玉盘,盘中有
酒爵和
鸡冠花,有加官晋爵的意思;另外,也有怀抱婴儿的禄神形象,意寓送子男神、望子成龙等。
寿神:健康老人的形象,白须飘逸,长眉间透着慈善,笑容可掬。他一手持拐杖,一手托
寿桃或
灵芝,
坐骑则是一头
梅花鹿,而最突出的是那长而大的光秃秃的脑门,民间称为“寿星头”。
象征图腾
手杖(寿神):寿神手中有一柄手杖。魏晋以后,寿神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神手工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样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神制度。寿神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大脑门儿(寿神):大脑门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神的大脑门儿。
形象演变
形象起源
吉祥神(福、禄、寿三神)的起源都能追溯到自然界的星象占卜和星神信仰上去,远在先秦、汉即被比附为天上星宿,福神是岁星,也是九大行星之木星。古人认为木星的出现会给人们带来福气,于是木星慢慢被拟人化成为福星。禄神是
文昌星的第六颗星星。寿神,是南极老人星,也是
二十八星宿之东方七宿角、亢二星,位列该星宿之首。
形象变迁
在《史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等史书中,都明确记载岁星是主管农业的星官,地位崇高。相传福神本为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史记·天官书》里说:木星照耀的国度,赐福于君王,保佑他政权稳定。星相家们由此引申出:木星照耀的地方,百姓也能够得到好运和幸福。后世又将福神附会于人事。
绘制于1300年前唐朝
开元时期的《五星二十八宿图》中收录了现存最古老的星官画像,里边描绘金木水火土五星和28位星神形象。排在众星之首的福神,却有着一副怪兽模样,他的头部似虎非虎,一双豹目圆睁,身着简朴长衫盘膝而坐,又酷似一位读书人。他的代步工具居然是一匹硕大的野猪。画像的作者梁令瓒是中国古代天文技术史上的著名人物,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天文仪器制造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画家,他描绘的必定是当时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星官形象。
福神转变也是从唐朝开始,《
新唐书》里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清官故事,一位唐官员——阳城,后来成了福神的人间化身之一。唐朝时期,道州每年需要把身材矮小的人作为贡品,送到宫中做太监,但是道州并无那么多侏儒,历任道州刺史往往把好端端的儿童置身于陶罐中,只解了头部,由专人供给饮食,用这种残酷手段制造畸形侏儒进贡,满足皇帝荒唐的需求。阳城任道州刺史后,冒死上书给当朝皇帝,拒绝上贡,为当地百姓免除了灾祸。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大诗人白居易写进《道州民》诗中。于是,当地人开始把阳城当做福神供奉。
在500年后元朝道教著作《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有关于福神的记载,记述了阳城如何成为福神的经过:“福神者,本道州刺史杨公讳成。昔汉武帝爱道州矮民,以为宫奴玩戏。其道州民生男,选拣侏儒好者,每岁不下贡数百人,使公孙父母与于子生别。省刺史杨公守郡,以表奏闻天子云:“臣按《五典》,本土只有矮民,无矮奴也。”武帝感悟,省之,自后更不复取。其郡人立祠绘像供养,以为本州福神也。后天下士庶黎民,皆绘像敬之,以为福禄神也。”由此可见这位福神阳城完全是温厚的长者形象,已经非常接近近代国人眼里的福神样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福大贵之像。
禄神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他位于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总与北斗七星相伴升起。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十六颗星统称文昌官,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神。
进人瘠唐时期以后,科举制度的兴起让禄星开始走红。
到了北宋,文昌星浙渐成为禄神的代名词。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廷大员气度。几位办事员和贴身童仆侍立左右。
在明代,禄神又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角色——送子的神仙。明翱初年的戏剧唱本中,就开始出现“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
寿神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西汉史学家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尔雅·释天》中记载:“寿星,角元也。”
郭璞注云:“数起角元,列宿之长,故曰寿。”可知寿星最初为二十八宿中的角、元二星,后又演化南极老人星。《史记·封禅书》索引称:“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祀之以祈福寿也。”民间传说中也将彭祖、老子、东方朔等奉力寿神。
进入明代,社会逐步安定,资本主义因素悄然出现,上流社会、宫廷和城市居民中,渐渐兴起庆寿习俗,侈靡辅张的各种庆典给唐宋以来出现的寿神画一类吉祥图案注入了新的血液,并出现了福禄寿三位一体的“三神像”,同时也把“子”的观念引入画面中。象征长寿的鹿、鹤动物也借谐音寓义的手段出现在“三神”画中,大大丰富了“寿”的内容。至清代已盛行于社会,各种民间造型艺术中已随处可见这类的吉祥图案,尤其作为庆寿礼物,必不可少;三神的典型形象为:中间是赐福天官,手执如意,右为禄神,作员外郎打扮,头上插戴富贵牡丹花,怀抱婴儿:寿神在左,即南极仙翁,广额白须,执杖捧桃,笑容可掬。三神分别象征着幸福、官禄、长寿。
人物经历
阳城救侏儒(福神)
《新唐书》里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清官故事,一位唐官员——阳城,后来成了福星的人间化身之一。唐朝时期,道州每年需要把身材矮小的人作为贡品,送到宫中做太监,但是道州并无那么多侏儒,历任道州刺史往往把好端端的儿童置身于陶罐中,只解了头部,由专人供给饮食,用这种残酷手段制造畸形侏儒进贡,满足皇帝荒唐的需求。阳城任道州刺史后,冒死上书给当朝皇帝,拒绝上贡,为当地百姓免除了灾祸。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大诗人白居易写进《道州民》诗中。于是,当地人开始把阳城当做福星供奉。
张仙送子(禄神)
《七修类稿》中记载,文学家
苏洵曾梦见张远宵手拿两个铁弹,醒来后觉得这是生子之兆,便开始供奉张远宵。没过多久,苏洵得了两个儿子,也就是
苏轼和
苏辙,苏洵大喜过望,还写下一篇《张仙赞》。后来苏轼、苏辙双双考中进士,张仙名气一时大盛,人们纷纷向他求子,据说十分灵验。从此以后,禄星多了个送子的能力,所以年画上禄星总会抱着个孩子。
人物评价
福禄寿是古代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人们对福禄寿三星的崇拜也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农耕、手工业时代的吉祥观念,表达百姓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王文源 评)
福禄寿文化符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和思想文化的源泉,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索绪尔认为,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能指是指符号能被感知,一般通过符号的表面特征体现;所指是透过表意来指向符号的内在意义。传统福禄寿文化符号反映了深刻的中国哲学道理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传承、传统审美。(刘悦、林海燕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