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诺什·科尔奈(János Kornai,1928年1月21日—2021年10月18日),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
哈佛大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中国等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如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提出改革理论。他曾多次提名
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物简介
科尔奈1928年出生于布达佩斯,毕业于布达佩斯大学,从1947年开始担任匈牙利《自由人》的经济编辑,1955年成为匈牙利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正式成员。他曾担任匈牙利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系主任,也是布达佩斯学院、布达佩斯经济大学的教授,1986年起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
1972年至1977年,担任联合国发展规划委员会副主席。
2021年10月18日,匈牙利世界经济周刊报道,匈牙利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雅诺什·科尔奈(János Kornai)去世,享年93岁。
人物生平
科尔奈出身于
犹太家庭,他的家人在二战期间丧生于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他本人从大屠杀中逃出,在苏联红军解放匈牙利之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68年,匈牙利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第一个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科尔奈是这场改革的设计者和策划人,在这场改革中,匈牙利经济改革全面放弃了
计划经济。
人物轶事
尽管成长于匈牙利的计划经济体制,科尔奈很早就接触并参与西方经济学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开始在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多个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从1980年代起,他参与东西方社会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讨论,他提出的
短缺经济、
软预算约束等概念和分析,为其赢得国际盛名,并多次提名
诺贝尔经济学奖。科尔奈还是哈佛大学和布达佩斯高等研究院的教授,2002年当选为国际经济学协会主席。
提起科尔奈,就不得不提他对社会主义传统管理体制下的经济问题进行的研究与理论。1956年,科尔奈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来自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深入分析和批判苏联式计划经济的学术著作《经济学管理的过度集中化》。这部著作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内部的严重问题,并受到了东西方经济学家高度重视。
在1981年的雅典会议上,科尔奈与中国经济学家
吴敬琏就“短缺经济”这一话题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也开始了科尔奈与中国不解之缘。
1985年,科尔奈参与了中国经济学界著名的
巴山轮会议,在这场会议上,他将一切现实的经济体制划分四种具体形态,他提出了2B模式——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应当选择的目标模式。这四种类型,后来成为中国经济学家经常提及的改革路径。而他的思想,也成为中国取消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
“科尔奈在哈佛任教期间,有大量的中国学生聆听了他的讲课,作为同样来自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人,大家有太多共同的话语。”经济学家
许成钢在一本书中回忆他眼中的导师。在1980年代的哈佛,除了
许成钢,科尔奈的学生还包括
钱颖一、
王一江(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等许多中国经济学者。
1990年代,前
苏联解体和
东欧剧变曾引发“转轨应采取何种战略”的激烈辩论。流行的方法是将转型战略分为激进和渐进两种。而科尔奈提出了更能触及事物本质的两种基本战略:战略A,或称有机发展战略,把最重要的任务确定为创造有利条件,使私有部门得以从下而上地生长起来;战略B,或称加速私有化战略,则把最重要的任务确定为尽可能快地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消灭国有制。
中欧和东欧各国的转型经验表明,战略A由于能够促进资本积累、培育企业家阶层和加速市场制度形成,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转型战略;而战略B却由于无法做到这一切而不能提高效率,还可能形成被一小撮寡头控制的无规则市场,贻害无穷。
主要作品
科尔奈和中国经济学界一直保持着深入的交流,也曾多次访问中国,中国体制和中国经济也一直是他的灵感之源,多部关于
转轨经济学的论著《
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思索》、《
增长、短缺与效率》、《转轨中的福利、选择和一致性》等都在中国出版,并成为了经济学专业的教科书,尤其是他的代表作《
短缺经济学》,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中国经济学人。
主要贡献
作者将
传统社会主义(即文中的“经典社会主义”)作为自己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对其“所有主要领域:政治架构、意识形态、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和对经济的监管、体制内部的信息流动、典型的社会关系以及由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塑造的典型行为特征”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解读,不失为中国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的必备参考书。
人物评价
科尔奈是研究社会主义体制的集大成者;
“在我与科尔奈三分之一世纪的亲密交往中,我见到的科尔奈是一个从来不对政界、学术界和社会上任何歪风邪气低头的人,永远不低头,永远都是勇敢、坦诚、直率的。他从来不会因为苟且小利而丧失原则,他是以他的人格来带动学术的。”(香港大学名誉教授
许成钢)
科尔奈更关心学者的道德问题;他更关心经济学不能只限制在很窄的范围里,以及经济学家不能完全没有价值观。科尔奈反反复复强调,在把社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时,研究者不可能完全没有基本的价值观念。所以我们作为社会科学家,我们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正确的价值观是研究起点。这是科尔奈区别于很多其他经济学同仁的地方。(香港大学名誉教授
许成钢)
人物影响
科尔奈是研究社会主义体制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直非常关注,也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世纪
80年代初,中国已启动改革开放,科尔奈的思想正是在此时传入中国。
短缺经济、
投资饥渴症、扩张冲动、父爱主义、
软预算约束……科尔奈对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描述词汇引起了中国学人的注意。
人物自传
《
思想的力量》,雅诺什·科尔奈 著,安佳、张涵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6月;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