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之前,欧美国家已经诞生了一批试剂领域的国际巨头,而国内试剂企业成立多在2005年之后。一方面是技术积累上存在的实际差距,另一方面是行业发展初期的乱象,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实验室试剂,尤其是
生命科学、
医学领域研究所用的试剂和消耗品高度依赖进口,造成了科学研究被实验室试剂“
卡脖子”的风险。
近年来,中国基础科研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上游实验室试剂需求的高速增长,大量科研试剂随之涌现。以
生物试剂为例,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全球科研市场生物试剂规模预计于2025年达到272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生物试剂科研市场规模自2016年以来,以16.51%的年复合增长率2020年增长至151亿人民币,并预计于2025年达到346亿人民币的规模。然而,中国实验室试剂行业起步晚,国内企业规模小、产品种类少、行业集中度较低,和跨国公司仍存在较大差距。
外资品牌在生物试剂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90%。其中,在中国承担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计划的实验室广泛存在大量依赖国外进口生物试剂的现象。
为了确保自主创新品牌的试剂具有良好的市场氛围和发展空间,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在2022年12月发起设立了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研试剂分会,组织开展政策、 技术、标准、产业研究,并利用科研试剂产业平台和信息资源库,提供智力、技术、信息和数据支撑,服务国家基础科研条件建设和检验检测科研(学科)发展。在2023年10月26日的首届“
实验室试剂发展论坛”开幕式上,同时举行了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研试剂分会的启动仪式。
科研试剂在科技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科研试剂“
卡脖子”风险急剧增加。因此,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试剂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对于提高国产品牌影响力,提升基础科研条件供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科研论文发表为例,学术期刊需要作者对于实验过程所使用的试剂耗材等信息进行详细描述,以保证其实验结果的
可重复性。然而,特别是在
国际期刊审稿过程中,如果科研人员使用的是国产试剂,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审稿人的质疑,要求实验者用知名企业的试剂产品再重复一次实验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阶段使用国产试剂做实验,等到实验成功后,会用进口知名品牌的重复一遍,再用重复的数据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