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服饰是指秦朝时期的服饰。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一,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穿
常服,戴
通天冠,废周代
六冕之制,只着“
玄衣纁裳”,百官戴
高山冠、
法冠和
武冠,穿
袍服,
佩绶。
简介
东汉
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揉合秦制与三代古制,重新制定了祭祀服制与朝服制度,
冕冠、衣裳、鞋履、佩环等各有严格的等级差别,从此汉代服制得到了确立。
秦汉时代,在
中国服饰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饰思想中,秦朝
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
战国时代的习惯。
秦代国祚甚短,只有十五年,除了秦始皇按阴阳五行思想规定的服色外,一般服色仍是沿袭战国的习惯。服装样式较简单,而且开始将古代做为常服的袍,正式穿着。在军事上,也效法
赵武灵王的
胡服,即扬弃周制的
上衣下裳之
韦弁服,改为上襦下裤便于骑射的形式。
汉取代秦朝(公元前206年)之后,对秦朝的各项制度多所承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初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地主阶级统治地位业已巩固,追求奢靡生活的欲望日益强烈;加上与邻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交流的增强(如以丝绸为主的贸易商队曾两次出使
西域),以及国内各民族间来往的加多,汉代的服饰也更为
丰富多彩起来。
服装特点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始皇嬴政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
度量衡等,为中华国家势力和
汉民族的形成及延续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秦代的服饰和风俗研究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
发展
由于纺织技术改进的关系,使得战国以后的服装,由上衣下裳的形式,演变为连身的
长衣(
深衣),这种衣着在秦代非常的普遍,它的样式通常是把左边的
衣襟加长,向右绕到背後,再绕回前面来,腰间以带子系住,并且往往用相间的颜色缝制,增加装饰和美感的效果。汉代流行的服装则是以连身的袍为主,样式以
大袖为多,袖身宽大部分为“袂”,袖口紧小部分为“袪”。从肩部直筒下垂到
脚踝的长袍,是汉代人典型的穿着。至于民间的百姓,有的会穿着比较短的
袍子,长度大约是遮住小腿,以便于工作。汉代的社会,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促使生活富裕,穿衣的风气也走向华丽。
秦汉时代也有裤子出现,式样跟现代的
灯笼裤很相似,汉族人民在种田,捕鱼时也穿着这种裤子。说到秦汉男子的头饰,不能不提到头巾,因为一般男性戴头巾,是从秦汉才有的风俗。
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
曲裾和
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
男性服饰
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
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
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始皇在
冠服制度上,废除
六冕,只采用一种祭祀礼服。《后汉书·舆服志》载:“秦以战国即天子位,减去礼学,
郊祀之服,皆以
袀玄”。因此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的祭服,原因是他相信秦代属水德之故。始皇廿六年,规定衣色以黑色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绿袍,一般庶人穿白袍。官员头戴冠,身穿宽袍大袖,腰配书刀,手执
笏板(上朝用的记事工具),耳
簪白笔。当时的男子多以
袍服为贵,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都有花边。百姓、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
巾子,身穿
交领长衫,窄袖。
女性服饰
女服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由于他减去
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
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一了制度,包括衣冠服制。
秦始皇对于妃嫔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的支配。因此秦代妃嫔夏天穿“浅黄藂
罗衫”、披“浅黄银泥云披”,而配以芙蓉冠、五色花罗裙、五色罗小扇、
泥金鞋,以衬托它。
军官服饰
军官分高、中、低三级。将军是秦昭王时开设,秦爵位二十等,第九等为
五大夫,可为将帅,再升七级为
大良造,再升三级可封侯,
关内侯为十九爵。二十爵为
彻侯,即最高爵位。
将军俑,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铠甲,下着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顶部列双鹖的
深紫色鹖冠,橘色
冠带系于颌下,打
八字结,胁下佩剑。
中级军官俑的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身穿长襦,外披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腿上裹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腰际佩剑;第二种是身穿高领
右衽褶服,外披带彩色花边的齐边甲,腿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下级
军吏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戴长冠,腿扎行縢或护腿,足穿浅履,一手按剑,一手持
长兵器,另也有少数下级军吏俑不穿铠甲,属于轻装。
士兵服饰
轻装步兵俑,身穿长襦,腰束革带,下着
短裤,腿扎行縢(即
裹腿),足登浅履,头顶右侧绾圆形发髻,手持弓弩、戈、矛等兵器。重装步兵俑服装有三种:一种是身穿长襦,外披铠甲,下穿短裤,腿扎行縢,足穿浅履或
短靴,头顶右侧绾圆形发髻;第二种的服装与第一种略同,但头戴赤
钵头,腿缚
护腿,足穿浅履;第二种服装与第三种相同,但在脑后缩板状扁形发髻,不戴赤钵头。战车上甲士服装与重装步兵俑的第二种服装相同。骑兵战士身穿胡服,外披齐腰短甲,下着围裳
长裤,足穿高口平头履,头戴弁(圆形小帽),一手提弓弩,一手牵拉马缰。战车上御手的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身穿长襦,外披双肩无披膊(即臂甲)的铠甲,腿缚护腿,足登浅履,头戴
长冠。第二种的服装是甲衣的特别制作,脖子上有方形
颈甲,双臂臂
甲长至腕部,与手上的护手甲相联,对身体防护极严。
秦军服装甲衣是依兵种作战时运动的实用性能而配备的,并用冠饰形式和甲衣色彩区分官兵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