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
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沃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
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二十世纪巴黎两位画家
布拉克和
毕加索,深受非洲的雕刻中单纯的造型和尖锐的对比影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个新的风格。由于出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独特画风,于是继而出现了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为立体主义。
这个流派相对来说摒弃了对画面协调性上的过分关注,主要以冲突和扭曲的画面来形成一种图像语言,与不强调寓意和内容的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作品截然相反的是,这一流派的作品通常都有着比较深的隐喻或比喻性说法,加上其独特的构图形式,因此被称为:“立体派”。
立体主义绘画方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酝酿过程。20世纪初巴黎画坛异常活跃。继后
印象主义、
象征主义之后,年轻的艺术家们普遍关注如何革新形式,来表现在迅猛变革的工业社会里人们的内在情绪和心理。新的流派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俄国相继出现。
在法国,继野兽主义崛起后,另一群文艺家常在蒙马尔特的“流动洗衣房”聚会。参加的有
毕加索、
布拉克、
玛丽·洛朗桑(Marie Laurencin)、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安德烈·萨尔蒙(André Salmon)、莫里斯·雷纳尔(Maurice Raynal)、
胡安·格里斯(Juan Gris)、
费尔南·莱热(Fernand Leger)等。支持他们的有画商丹尼尔·亨利·卡恩韦勒(Daniel-Henry Kahnweiler),他于1907年在巴黎开办了画廊,这便是被人们称为立体主义的社团。参与立体主义活动的还有
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
格莱兹(Albert Gleizes)。1910年,以维荣为中心,建立起新的立体派社团,因经常在法国皮托活动,被称作皮托集团。荷兰画家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墨西哥的里韦拉(Jos de Ribera)也与皮托集团有联系。他们赋予分析的立体主义以秩序和规则,从而促进了立体主义朝着更为抽象和主观的方向发展。
这个时期,画家们运用暗哑的单色将物体简化,分解到同一平面,形成半抽象的构图,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交织。画家不直接描绘物体,而是通过几何图形进行暗示,观赏者需要借自己的理解和观察重建物体本身。在这里,抽象不是立体主义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布拉克坚信,分解是“一种更趋近物体本质的技巧”。
在这一阶段,
布拉克和
毕加索的创作方式和第一阶段刚好相反,在分析立体主义阶段,他们通过简化和解体让物体抽象化,而在综合立体主义阶段,他们则尝试根据解体的抽象化图形构建物体的形态。布拉克和毕加索这一时期的艺术理念得到了年轻画家
格里斯的支持,格里斯表示:“我可以从一个圆柱体反推画出一个瓶子。”1912年,立体派画家又有了值得在现代艺术史上大书特书的创新举动:毕加索创作了第一幅立体派拼贴画《有藤椅的静物》,同期的三位立体主义画家页尝试进行了剪贴画创作。这些作品取材于“真实的生活”,主体更加明确,色彩更加浓烈,画面由“真实世界”和各种纸张材料剪贴组合而成。
1912年前后,立体主义艺术声名远扬,传播至全世界,它的创新技法推动了其他艺术流派和艺术运动的发展,包括
表现主义、
未来主义、
构成主义、
达达主义、
超现实主义和
精确主义。俄耳甫斯主义画家、
色彩交响主义画家、
辐射主义画家和
漩涡主义画家还进一步发展了
毕加索、
布拉克和
格里斯的抽象化技法。雕塑、建筑、应用美术领域的艺术家们也很快接受了立体主义画家提出的艺术主张,尝试进行了类似的创作。有的雕塑家运用了拼贴画元素,尝试将平面的拼贴画与三维立体的雕塑相结合。这种创新技巧激发了雕塑家们的想象力,他们放手尝试使用各种材料,不再只满足于雕或塑,开始进行更为大胆的尝试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立体主义在反传统的口号下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但它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又给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以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