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水
一种与符箓有关的法术
符箓派,又称:符水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早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以后的灵宝派、上清派,直至正一道都属于箓派。该派自宋元时顺应新潮流对旧的教理教义进行了革新,并产生出神霄、清微、净明等新的符箓道派,使符箓方术有了新的发展。元以降,符箓派统一于道家。该派由古代的巫鬼道发展而来,用箓祈禳,以消灾却祸、治病除瘟、济生度死等为职事,与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联系较密切 。
史籍记载
道教名词。画符箓或烧符箓于水中,谓饮之可以疗病。《三国志》卷八《张鲁传》注引《典略》:“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磕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宋书·羊欣传》:“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云笈七签》卷五十七有“符水论”。
其他相关
天下之“神”莫不归火,天下之“精”莫不归水。水火既济,万物和谐。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因为水能处理众生信息而使之改善的缘故,水也就成了“大道之行”的一种表现形式。《道德经》五千言都是“非恒道”,一言以蔽之,就是“水”。我们来数数老子说了多少水?《道德经》第四章“道生于中”、第八章“治水合道”、第十五章“善道玄通”、第二十八章“恒德归朴”、第三十二章“道朴如海”等等。通篇是水,举不胜举。而符水更不是一般的水了。
自古以来,道家高道大德皆通“上善治水”之道,这就是中国古老而神秘的“符水咒法”。符咒的起源是很古老的,相对来说,咒的历史就更早。字典中对咒的解释一为“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也即是祷祝。”祝是咒的早期形式。《正字通》云:“经传以祝为咒”。根据《说文解字》对祝的解释是“祭主之赞词也”。《周礼》则说“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神,示祈福泽,求永贞。”这些记载很明确地反映出祝的意义就是法师通过美好的语言向上天求福,并求上天消灾解难的一种仪式。“符水”和“咒法”就是以水为载体,通过法师对水中画符念咒,注气入水,依照水中所形成的特异图案,准确的判断出人和事物的因果,从而消除孽缘孽障,达到趋吉避凶之目的的功法。历朝历代以来,它都被道教宫观、民间道坛的的法师所使用。
中国著名哲学家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中,有关于“符水道教”的记载:“符箓 派 又 称 符 水 道 教 , 是 对 道 教 中 以 符咒 等 方 术 治 病 驱 鬼 为 主 的 各 道 派 的 通 称 。”谈到符水咒法自然离不开一代天师——张道陵。东汉末年,张天师辞去江州县令职务,入山修炼,自作道书,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入教者都需交五斗米,当时被称为“五斗米道”。该派后来成为道教的正统天师派。到东汉顺帝时期,道人于吉献《太平经》,在东吴广施符咒,深受百姓的爱戴。后在东汉末年,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创建“太平道”。在中国历史上能达上乘符咒功法者很多,如:姜子牙鬼谷子孙膑张子房韩信袁天罡李淳风诸葛亮刘伯温太乙真人等等。由此可见,符水咒法是先民所遣留下来的重要文化,在黄帝以前已有记载,到汉朝更为盛行,传至后汉张天师集其大成,以此为民治病,驱邪、消灾、祈福,故后代符篆家以张天师为始祖、宗师。又以<<祝由十三科>>所记:“要言之符咒者,鬼神之一种语言文字也。鬼神无语言,无文字,此符咒之要素即所以代表鬼神之语言文字。用之得当,能上格神明,下通幽府,有不可思义之神效焉”。
道家称水为“灵物”。我国中心地区的武当山,就一直以供奉水神真武大帝为名,历代以来香火鼎盛。现今,全国有很多庙宇都供奉水神。道士在强体去病和修炼功法时都讲究“从北发窍”。水属北,宜发窍,所谓“取坎补离”。水属北,具补功。肾在五行属水,肾为元气之源,乃元精之储所,“固肾补元”是活命之需。而水利于培元,为人之命根。将“气”注到清水里,水火既济,以德善治,让病人内服,这是扩大疗效之手段。带“气”的善水让病人服用后,在渗透作用下渐次调理病体中失调了的阴阳,精神相交,恢复健康,这就是“上善治水”的实践妙用。
星河流转,白驹过隙,一些远古时期的文明总有一些遗留在岁月的沙滩之上,一些民间口口相传的功法依旧被人所传承。那些咒词和符录在现代社会的流光溢彩中如同一道道古老的密码,承接着历史,联系着未来。
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中的“象”“物”“精”“信”还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著名的中医典籍《咒由十三科》中的祝由术和符水咒法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现代的符水咒法的传承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开始一个探索符水文化的神奇之旅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7 20:19
目录
概述
史籍记载
其他相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