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种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由第二炮兵更名而来,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历史沿革
前身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前身第二炮兵,成立于 1966年7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始终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 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这支掌握着“大国利剑”的神秘部队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保障中华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可以说,对于潜在的敌对势力而言,“二炮”堪比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震慑敌人的最有力杀手锏。
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二炮”虽然与陆海空三军同为正大军区级,但是相比陆海空三军的军种身份,“二炮”的兵种身份还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作为直属中央军委掌控的战略部队,“二炮”除了身穿陆军制服外,实际上和陆军集团军没有关联,之所以使用“二炮”的名称,主要是成立之初考虑到保密等问题的需要。
成立
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第二炮兵也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从“二炮”到“火箭军”,这反映了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命名由来
分析
中国叫“火箭军”,俄罗斯叫“战略火箭军”。从技术上衡量,弹道导弹和火箭实际上是一回事,因此从名称上外界都会明白这两支部队都是导弹部队。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加上“战略”二字,这里面是不是有啥说道? 俄罗斯之所以叫“战略火箭军”,是因为其掌握着俄罗斯全部的陆基战略核打击力量,包括46枚发射井部署的SS-18“撒旦”洲际导弹,60枚发射井部署的SS-19洲际导弹,60枚发射井部署的“白杨-M”SS-27洲际导弹,72枚移动式部署“白杨”SS-25洲际导弹、18枚移动式部署“白杨-M”洲际导弹和58枚“亚尔斯”SS-29洲际导弹,总共有305枚洲际弹道导弹,携带1166枚核弹头。这两个数字都超过美军陆基导弹和弹头数量,但美国总体和战略核导弹和弹头数量要超过俄罗斯,因为美军的“大头”在水下战略核力量,生存性和打击效果远超俄罗斯
而中国火箭军作为原来“第二炮兵”的继承者,不但拥有原来的战略导弹部队,而且还有着众多先进的战术常规导弹部队。后者明显不担负国家战略核威慑的功能,反而是我军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高精度“杀手锏”武器,甚至担负着首波打击的突击作用。相比之下,美国没有战术弹道导弹,而俄罗斯的两种战术导弹都是陆军在使用。
因此中国只有“火箭军”而不加“战略”二字,体现了中国火箭军的装备特色。那么,该如何理解在“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改革背景下的火箭军?实际上,主要核大国的战略导弹武器,都是由各国最高军事机关所直接掌控。以美国为例,美国所有的陆基、空基、海基战略核武器,在战时的指挥权,都是总统(以及国防部长)通过美国战略司令部来根据威胁程度来直接指挥。而美国战略司令部是一个以美国全球战略打击为特色的功能性联合作战司令部。
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正师职研究员杜文龙分析: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有几点考虑。首先二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一种命名方式,长期以来,二炮实际上担负的是一个军种的职能任务,这次更名为火箭军可以做到实至名归。第二,更名为火箭军,显示出中国军队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透明,改名更加清晰完整地展示它的形象,显示了中国军队的自信、开放、透明。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核力量始终维持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的核政策和核战略是一贯的,没有任何变化。
由来
早在60年前,“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就已发出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呼声,而且这件事就发生在1956年的元旦期间。对于新中国来说,195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既是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一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中国应当有大批知识分子。他号召全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而奋斗。
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给军队高级将领讲课,意义特殊而重大。
据当事人总参作战部空军处参谋、后来的二炮司令员李旭阁回忆,钱学森的讲课安排在1956年元旦下午三点。贺龙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元帅也特意赶去听课,钱学森授课规格之高以及所受重视程度,由此可知。据记载,钱学森在讲课时,在黑板上写下“火箭军”三个字。他说,这“火箭军”,也就是导弹部队,是一支不同于现有的陆、海、空三军的新型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准确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后起之秀。兴之所至,钱学森大声疾呼:“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制造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的军种,名字可以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
“火箭军”之名由此而来。
2015年12月,成立火箭军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
成立使命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部队领导
司令员:王厚斌
政治委员:徐西盛
纪委书记:陈平华
政治工作部主任:方向
装备部部长:莫俊鹏
文化建设
军歌
作词:火箭军集体 作曲:楚兴元
东风浩荡,雷霆万钧,
我们是光荣的火箭军。
大国长剑,威震苍穹,
我们是钢铁铸就的长城。
听从党指挥,热血写忠诚,
锻造战略铁拳,捍卫和平安宁。
烈焰雄风惊天地,
能打胜仗建功勋,
前进!前进!英雄的火箭军!
军服
火箭军于2016年7月1日换发新式礼(常)服。这次换发的火箭军新式礼(常)服,是在现行07式军服体系内,保持礼(常)服样式、结构、材料不变,对服装颜色进行设计调整,颜色服饰更具军种性,色彩体系更具平衡性,色彩搭配也更具创新性。礼(常)服主色的墨绿色以火箭军主战装备颜色为基础,传承了我军军服的经典绿色,衬衣和长(短)袖夏常服上衣的卡其色是以导弹点火腾飞时喷出的烈焰为基础,是国际军服的经典色,礼(常)服大(卷)檐帽牙线和领带为浅墨绿色。新式礼(常)服为避免浪费,火箭军库存的陆军制式礼(常)服,将调整给陆军部队使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7 10: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