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文
汉语词语
篆文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词语解释
篆体字。
《后汉书·张衡传》:“ 阳嘉 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之二:“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镜花缘》第四八回:“ 苦花 道:‘我看此碑都是篆文,一字不识,谁见什么天榜?’”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这一对铜花钵大约是三五百年前的旧物,身上各有一条龙和一个太阳,底上铸有篆文‘内用’二字。”
来源
篆文(zhuànwén):篆体字。篆文是我国五种字体(篆、隶、楷、行、草书)中出现和发展得最早的一种。广义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金文商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款识文字)、籀文(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的文字)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古文,小篆则指秦始皇“书同文字”后,在秦代通行的篆书。
演化过程
篆刻主要采用篆书,“篆”字《说文解字》训为“引书”,段玉裁注:“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可见“篆”字、含有“写字”之意。篆书有大、小篆之分。
广义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古文,小篆则指秦始皇“书同文字”后,在秦代通行的篆书。篆刻采用的字体除古代奎印上的古玺文、摹印篆、缪篆、小篆外,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古文和其它一些金石文字都可采用入印。
篆文分类
金文
金文旧称“钟鼎文”,是商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款识文字。金文结体错综变化,笔画圆匀厚重。明清以来不少篆刻家喜用金文入印,收到古朴生动的效果。金文资料可参阅《三代吉金文存》和《金文编》等书。
籀文
籀文在春秋时期就已在秦国流行了,此后“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见王国维《史籀篇疏证序》),籀文据传是周宣文时太史籀所整理,所以称为籀文。籀文和金文相比形状与结构有些相同,籀文只是更趋于简化和线条化,形体齐整稳定。籀文可从《石鼓文》等金石器物上得见,《古籀汇编》等书收有籀文资料。
古文
古文是战国时期秦国之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使用的文字,也称为“六国古文”。古文形体比籀文更为简化,结构奇诡。古文中还有一种装饰性很强的美术字如字中带有鸟虫形状、点饰、拖有长尾等特点,在六国的铜器、兵器、陶器、货币、简册、帛书和玉石盟书上都可见到这种文字。可参阅三国曹魏刻石《正始三体石经》、《中山王吕器文字编》、《侯马盟书》等书。
古玺文字 古玺文与六国古文十分相近,是古文之一种。古玺文字形体富于变化,有些字颇难辨识。《古玺文编》专门收录这种文字。
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李斯等人整理的文字,这种文字“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见《说文解字序》)。小篆字形呈纵势,笔画粗细划一,匀圆齐整,排列齐整。用笔圆润而略粗的叫做“玉箸篆”,用笔较细而圆劲挺直的叫做“铁线篆”。参阅秦代的《泰山刻石》和汉代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一书。
摹印篆
摹印篆是秦代用于玺印上的文字,是在小篆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如把小篆垂足很长的笔画截短,圆转的笔画变为方折,把小篆的纵势、变成方形。主要是为了适应玺印的形状。在秦代和西汉初期的玺印上采用的就是摹印篆,应与秦代的权量诏版文字也很相近。这种摹印篆在《金石大字典》、《汉印文字征》等书中均有收录。
缪篆
缪篆是汉代玺印使用的文字,一种为笔画平正方直,字形庄严雄浑,结构或增或损,变化多端,显然受到汉代隶书的影响,这种篆字多不合“六书”之旨,所以称为缪篆,“缪”字含有谬误之意。汉印中还有一种在篆书上加鸟、鱼、虫的形象,或笔画屈曲回绕,这种文字生动灵巧,富有图画性,也有人认为这种书体才是缪篆,因为它更有绸缪之意。《缪篆分韵》《汉印分韵》和《汉印文字征》等书收有这种文字。
除上述几种篆体之外,可供篆刻入印的金石文字还有很多,如陶文、货币文、镜铭文、瓦当文、篆书碑额等。篆刻艺术由于内容、形式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隶书、楷书、行草书也有入印的。
篆文备注
篆法上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现错字,每个字都应有出处,最忌以楷书的结构来推想篆书结构,用拼凑偏旁部首的方法,生造出一些字。此外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方印中,不要采用几种不相同的字体,这样会显得杂乱无章,篆刻家陈师曾说:“学刻印须先学篆书,书能佳,刻印自易”。所以学习篆刻者,都要先写好篆书。
相关词语
篆体、篆辂、篆形篆法篆章、篆记、篆籀、篆刻虫雕、篆意、篆虫、篆盖、篆烟、篆注、篆题、篆刻、篆笔、篆务、篆额、遐篆、烟篆、还篆、蝌篆、龙章凤篆钗股篆、次篆、蛟篆玉篆仙书云篆、填篆、雅篆琳篆、藩篆、大篆、行篆、二篆、草篆
参考资料
大篆.辞海之家.
秦篆.书法百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9 17:40
目录
概述
词语解释
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