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迪运河
法国境内运河,建于17世纪
米迪运河(Canal du Midi),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1604年-168年)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米迪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米迪运河( Canal du Midi)
入选时间:1996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vi)
地理位置:N43 36 41 E01 24 59
遗产编号:770
遗产描述
法国米迪运河(Canal du Midi)1667年开始修建,1681年竣工,连接地中海大西洋,是欧洲近代最重要的土木工程之一。该运河有时被称作朗格多克运河或双海运河。其河道由5部分构成:即240公里的主河道,36.6公里的支线河道,两条引水用的水源河道及两小段连接河道,共计360公里,另外包括运河上的328座各类船闸、渡槽、桥梁、泄洪道和隧道等建筑工程设施,其中船闸就有65座。它代表着内陆水运技术在工业社会发展到的新水平,突出了运河本身的水利工程性质和技术特色。
1996年12月7日,根据文化遗产遴选C(i)(ii)(iv)(vi),米迪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米迪运河是现代最非凡的土木工程成就之一。
遴选依据标准(ii):米迪运河是为工业革命和当代技术铺平道路的技术突破的代表。此外,它将技术创新与建筑和人造景观方面的美学关注联系在一起,这是在其他地方很少发现的方法。
遴选依据标准(iv):米迪运河是为实现领土战略发展目标而修建的第一个主要高程运河。它代表了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即通过水利土木工程来掌握河流运输。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米迪运河蜿蜒流淌360公里,各类船只通过运河在地中海大西洋间穿梭往来,整个航运水系涵盖了船闸、沟渠、桥梁、隧道等328个大小不等的人工建筑,创造了世界现代史上最具辉煌的土木工程奇迹。运河是在1667到1694年间挖掘出来的,它为工业革命开辟了一条航线。运河设计师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创造性的构思,使运河与周边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一种和谐美的效果,堪称建筑技术史上的佳作。
遗产介绍
米迪运河也叫南运河 、朗格多克运河或双海运河 ,是法国南部一条连结加龙河地中海的运河。是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比斯开湾间内陆水路系统的主要连接线。运河东起地中海港口城市埃罗省塞特港,西至上加龙省首府图卢兹附近与加龙河相接。
修建米迪运河的历史背景
世界地图上看,整个欧洲都可以视作亚欧大陆深入大西洋的“欧罗巴半岛”,该半岛的西南端与非洲板块的结合部便是直布罗陀海峡。对处在欧洲大陆上的国家来说,大西洋和地中海是直接与本国国土毗邻的水域,但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就必须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就历史大背景来说,此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尚未露出端倪,而地理大发现早已充盈了西班牙的国库,所以西班牙人组建了一支史无前例的“无敌舰队”。由于在海面上无法与西班牙争雄,所以即便是身为欧陆霸权的法国也不得不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缴纳重税。当然除了交税之外,往来两地的法国商船还不得不承担海盗、风浪和运输成本的压力,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人开始考虑挖掘一条直接连通比斯开湾与地中海的水路,于是米迪运河应运而生。
运河建设
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米迪运河, 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并大大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该运河有时被称作朗格多克运河或双海运河。
该运河从图卢兹到托湖,长达240公里,共动用了12000个劳动力,包括600名妇女,耗时15年,创造了在技术上领先于其时代的工程业绩。其中最突出的方面有:位于黑山山丘的圣费雷奥勒大坝。该大坝是当时最大的大坝(顶部长780米,底部长140米),运河所有的水都来自该大坝。
建造布里亚尔运河(1642)时,船闸技术及时高海拔直水道的运用已臻成熟。在几十年后建造米迪运河时,船闸的数量共计63个。在丰瑟拉恩,由八个船闸组成的阶梯延伸不足280米,其间的水位落差为21.5米。德里凯将这一超凡的水上阶梯献给了他的出生地贝济耶城。
勒皮德尔引水桥是法国建造的第一个运河桥,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桥之一。它受到路易十四的大工程师沃邦的高度赞赏。沃邦以此为基础,在运河上又建造了其他引水桥,其中大部分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最后是马尔帕斯隧道,世界上第一个可以航行的地下运河河段。隧道长达173米,建造在罗马的昂瑟吕恩城一度所在的山脚下的某个地方。
德里凯的天才在于为运河寻找水源。他同一组水文专家合作,对自己非常熟悉的黑山山丘地区进行了勘察,挖掘了一个长70公里的水道网,以排放小支流的水并将黑山的水从运河的最高点(海拔194米)纳鲁兹关引向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分水岭。
皮埃尔·保罗·德里凯死于1680年10月1日,其时工程尚未竣工。他的儿子马蒂亚斯下令于1681年5月15日进行首次试航。两个多世纪中,这条运河不负众望,给流经地区带来了繁荣。货物和旅客都沿河运送。运载葡萄酒的马拉大型平底船、小船和驳船往返于两岸间,船闸管理员、驾驶员、马车夫驳船船员、旅行推销员及商人则在岸上忙个不停。
如今,米迪运河已不再运送货物,但随着水路旅游业的发展,它又重现生机。成千上万的业余水手来到这里,沿着它弯曲、阴凉的航道漂流而下,他们在沿途会发现因技术的巧妙和建筑的精致而创造的奇迹,这一切都与周围的乡村和谐地融为一体。
对其遗产构成分析,应有三个原因:其一,突出运河本身的水利工程性质和技术特色。米迪运河之所以被列入世界遗产,在于它代表着内陆水运技术在工业社会发展到新水平。其二,运河沿线的其他类文化遗产已列入相应历史建筑或历史地区得到保护。对遗产分类加以保护,有助于保持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个性。其三,保证管理的可行性,减少利益相关者矛盾,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针对性和效率。
运河遗产的完整性,不能依靠将庞杂类别的遗产捆绑在一起来体现,而更重要的是运河河道本身及其功能的完整保存与实现。
遗产管理
遗产总监伯阿松先生特别介绍了国际社会越来重视管理规划的编制,以此为手段协调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统一的目标。但是米迪运河在1994年申报世界遗产时并没有专门的管理规划。由于历史原因,法国的地方乡镇(commune,法国最小的行政单位)相当独立,
难于统筹协调,虽然有些乡镇已经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共同保护和开发运河资源,但尚未有总体管理规划出台。米迪运河在基本上在原有的管理体制下运行。在政策法规方面,米迪运河适用的法规是《公共水域及运河条例》,该条例管辖法国境内所有水道。条例中设有专门章节(第236-245)规定米迪运河的管理,米迪运河也是《条例》中有专门章节规定的法国境内水道。其中第245条规定了运河管理部门和沿线乡镇对运河的保护和维护职责。米迪运河上早有若干设施在1913年的法令中被列为历史纪念物,还有若干遗址和景观也在1930年的法令中列为受保护遗址和景观。
在管理体制方面,米迪运河的永久财产权曾在1666年授予设计师里盖先生及其继承人,1897年国家将其回购。米迪运河的管理分国家级和地方级。国家级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有土地、装备与交通部、环境部和文化部,具体管理机构为法国航道管理局(VNF),这是1991年成立的国家公共事业单位。在地方,涉及的行政管理机构有图鲁兹大区航管局。国家建筑与城市管理局负责受保护遗址和景观的管理,具体通过大区环境管理局进行管理;文化部下属的大区文化管理局专门管理列入名录的历史纪念物。
在最初的规划中,米迪运河将视线所及区域都划定为缓冲区,但事实证明此举不够现实。因此现阶段建议的缓冲区仅限于运河沿线乡镇范围内(在某些地段,如果乡镇以外的地方会对运河产生直接影响,则将其纳入范围),以便进行有效的管理。米迪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长度为360公里长,面积11.72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2014平方公里。
在运营方面,2007年有10000只游船通过米迪运河卡尔卡松(Carcassonne) 文化至雷塘(l’Etang de Thau)段,比上年增长6%。除旅游收入外,米迪运河的经营收入还包括沿线农业灌溉水费、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房屋、设施租赁等。
参考资料
法国为何修米迪运河?绕过直布罗陀海峡./www.360doc.com/content/21/0329/19/35683153_969611421.shtml.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19:11
目录
概述
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