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
中国传统饼状吃食
粑粑(bā bā)是方言,指的是饼类食物,是广西贵州安徽江西、四川和昆明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大理地区及萍乡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之一,制作方法众多,风味各异,十分美味。
安徽特色
安徽省宣城地区一种特色小吃,由面粉包着豇豆腌菜、肉、鸡蛋、笋子等馅,用油锅炕熟。粑粑呈饼状,味道很香,外酥里嫩,通常用来作为早点和夜宵,市场价十元左右。
一、制锅巴
原料:
一级豌豆面1千克。辣椒粉小茴香粉各50克,精盐10克,熟菜籽油100克。
制作:
1.豌豆面入盆,加水(1000克)和匀,再用水(600克)释开,下茴香粉、辣椒粉、盐调匀。
2.铁锅上小火,用毛刷蘸油抹锅,舀入豆浆糊,用木勺均匀地摊开,至呈黄色有香味时,用竹片刀在锅巴的边沿划一下,取出放在阴凉处。共做30张。
二、制粑粑
原料:
精大米6千克,菜籽油100克。
制作:
1.将米用清水泡2-3小时,然后煮成饭,在磨浆机中磨成坯料,分成小圆块,入笼蒸12分钟,取出再磨1次。
2.在案板上抹上油,放上坯料,揉成长条圆状,擀成厚6毫米的薄片,再切成长15厘米、宽8厘米的平形四边形。
三、制稀豆粉
原料:
豌豆面130克,小茴香粉2克,精盐、辣椒粉各5克。
制作:
1.豌豆面入盆,加小茴香、盐、辣椒、水调成糊状。
2.锅上火,加入开水(600克),慢慢地淋入豆糊,不停地搅拌锅底,沸后熟时入碗。
凤庆粑粑卷的制作要领:
1.烧吃:火盆点燃栗炭火,炭火上放铁格子架,将粑粑烤熟,两片粑粑夹一片锅巴,面上的粑粑抹上一层稀豆粉、油辣椒、蒜油桃仁、芝麻末,卷成卷进食。咸中回甜又香辣,宜于早点、夜宵。
2.油炸锅巴:将锅巴一分为四,锅上中火,加入熟菜籽油,烧到五成热,下锅巴,炸至红黄色取出而食。状如蝴蝶,酥脆味香,宜于佐酒。
3.锅巴八宝卷:桃仁、花生炒香,切细粒。糯米蒸熟成饭。锅上火,加入猪油,烧到三四成热时,下火腿、老蛋黄糕、冬菇糯米饭、小茴香、鸡枞,再下桃仁、花生炒拌均匀成八宝馅。取锅巴一片包上八宝馅,厚约3厘米,卷成卷。锅上火,加入油,烧到五六成热,下八宝卷,炸至红黄色,取出切成2厘米长的块而吃。皮香脆,馅香嫩,便饭、筵席均宜。
云南特色
饵块系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一般分为块、丝、片三种。制作方法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久食不厌。
制作饵块的原料其实就是大米,只是需选取品质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旧时,舂饵块可是一景。春节前,先将泡过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时取出,就可以放进碓窝里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状后,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后做成砖状,这就是饵块了。也有用木模压制成饼状的,木模上有喜字、寿字、福字、鱼、喜鹊之类的图案,压制出的饵块饼也就有各种花样了。
饵块的酱,昆明人最爱吃的酱是芝麻花生酱,这种酱香甜可口。而且还有甜酱辣酱,甚至云南豆腐也做了饵块酱。 由“鸡丝炒饵丝”发展成了卤饵块,以“端仕街的卤饵块”最为出名油亮红润、浓香扑鼻,油而不腻。
大理巍山的“粑肉饵丝”可谓“都饵块”之精品。肥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瘦肉并不用刀切断丝,筷子一戳就分解开来。昆明塘双路有一巍山籍人士开了家小店,知情者找上门去吃,香饵块直吃得人油汗淋淋,颊齿留香
除了咸的煮饵块外,还有甜的。如用甜白酒煮的“甜白酒饵块”,用麻花白糖煮的“麻花饵块”,“牛奶煮饵块”等等,很受喜爱甜食者的喜爱。 类似西安的羊肉泡馍是把饵块切成片烤熟后,一小块一小块地掰碎,泡进鸡汤中食用,类似西安的“羊肉泡馍”,别有一番风味。
而在烧饵块中间夹睛一片卤牛肉,有“滇味汉堡包”美称饵块制品也算是怪中一绝。
小锅饵丝在昆明有盛名,用口径五寸左右的小铜锅分锅加肉末、豆尖、甜酱油等作料,下少许高汤,亦焖亦炒,加青豌豆、红辣油起锅,味浓油亮,吃起来特别有“劲”。在大米产区,大米被加工为多种食品,米线(很多地方叫米粉)、卷粉(或叫河粉、粉条等),在南方很普遍,唯饵块这种吃食,除江浙上海之“小年糕”与之差略相似外,云南在吃法与品种上,似可目之为“独尊”了。
丁玲《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江西特色
江西省萍乡地区一种特色小吃;
清明寒食里面有一种是艾叶粑粑,外表是深绿色的、里面的馅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糍粑,也有放碎菜
艾叶粑粑做成咸的,入口即闻一股艾叶的清香。食之,可祛风驱邪。
叶,又称艾草、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在传统中国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属于极易就地取材的一味中草药。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还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能平喘,镇咳,祛痰,能止血,抗凝血,镇静,抗过敏,能护肝利胆,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作成的艾灸,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
除开药理作用外,艾叶还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材。在中国广阔的南方及西南地区,素来都有食用以艾叶为原料制做的面食、汤品、菜肴的习俗。最典型的莫过于盛行于两广及湘、黔部分地区的民间美食——艾叶粑粑。
做法
用料
艾菜半斤,糯米粉半斤,芝麻2两,花生2两,白砂糖1汤匙
步骤
1、艾叶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4小时,以去除苦味。
2、泡好的艾叶在热水里焯2分,捞出浸泡在凉水里,继续泡1小时。
3、泡好的艾叶挤去水分后,切成碎末。
4、将糯米粉,艾叶碎放在大碗里,加约100毫升水,揉成不粘手,略干的面团
5、花生和芝麻在炒锅里炒香,凉后装入厚塑料袋里,用擀面杖压成碎末,再加入白砂糖继续碾成略碎,装入小碗,拌匀。
6、摘取少许面团,在手里捏成扁圆形,放入少许花生芝麻馅,然后四边向中间捏紧,将接口处捏实,做成像汤圆那样的一个球形
7、蒸锅里烧开水后,将制作好的艾粑粑放在玉米叶,或柚子叶上,放入蒸锅里大火蒸10分,关火连叶取出,即可食用。 凉吃风味更佳,若时间长了,艾粑粑太硬,可以入油锅煎香[1]
营养价值
1、香艾一般长得比较矮小,生草有香气,如果实在找不到艾菜,可以用蒿子杆代替。艾叶一定要长时间浸泡,这样制作出来的艾粑粑才不会苦。
2、艾菜越多越好吃,糯米粉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整。
3、花生或芝麻馅可以搭配艾菜清新的口感,也可以用豆沙馅或咸味馅
4、艾粑粑比较软,也容易粘锅,所以最好铺在叶子上蒸熟,如果放在盘里,则需要在盘底抹油,凉透了才能取出,否则易散。
参考资料
粑粑.国学大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6:15
目录
概述
安徽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