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山(The red army mountain),原名小龙山,遵义会议曾在这里举办。漫步出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
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
贵州省遵义红军山纪念碑位于
遵义市小龙山上,陵园正面碑正面是
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
红三军团参谋长
邓萍墓。为纪念
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
历史沿革
遵义红军山原名“
小龙山”,为了纪念在
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1953年把附近找到的77座红军坟墓集中迁到这里,
遵义市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红军烈士公墓,1954年将远近闻名的“
红军坟”由
桑木迁到这里来,从此,人们称小龙山为“红军山”,山上的陵园原先叫“小龙山
红军烈士陵园”,后来直接叫“红军烈士陵园”,它坐北面南,前临湘江,背靠遵义市的“
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1984年扩建。
组成部分
红军山烈士陵园由“
红军烈士纪念碑”、“
邓萍烈士之墓”、“
红军坟”、“青松堂”、“翠柏园”、邓萍烈士牺牲情景雕塑、红军
卫生员给穷人治病情景雕塑、
钟伟剑烈士雕塑等组成。
红军烈士纪念碑
“红军烈士纪念碑”:1984年为纪念
遵义会议50周年而修造。整个碑高35米,碑上镌刻着1984年11月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的外部由四个头像托着一个大圆环,四个头像代表老红军、青年红军、
赤卫队员和女红军。圆环外面有28颗星,寓意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的夺权历程(1921-1949)和
遵义会议永放光芒。
邓平将军墓
邓平,男,原名“邓萍”。邓平墓修建于1958年,墓字铭为
张爱萍将军题写。由正墓及左右侧室组成,呈凸字形,主墓高6.6米,宽12.6米,长6.8米,左右侧室各高3.9米,宽4.5米,长4.3米,均以方整红砂石扣砌成。1935年2月,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城战斗中,
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侦察敌情时,不幸被敌军流弹击中光荣牺牲,时年27岁,是红军在长征中牺牲职务较高的一位高级将领。邓萍的遗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时任的国防部长、长征时红三军团军团长
彭德怀的关怀下,经各界人士的调查,在老城
干田坝找到的。
邓平将军介绍
邓平原名“邓萍”,1908年生,四川
富顺人。1926年底考入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共青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被派到国民革命军湖南独立第5师彭德怀任团长的第1团从事兵运工作。在该团秘密组织成立中共党支部和团委,任书记。
1928年7月参与组织领导
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参谋长、中共红5军军委书记。参加领导开辟湘鄂赣苏区。同年冬和彭德怀、
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参加保卫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任红3军团参谋长兼红5军军长,参与指挥红3军团进行
长沙战役和参加
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3年7月兼任红军
东方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入闽作战。在中央苏区,邓平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成为红军的著名将领。期间,曾兼任红5军随营学校教育长,参与筹建工农红军学校,任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
1934年1月,被选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协助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突围。1935年2月27日在
遵义战役前线指挥作战时英勇牺牲。
邓萍的遗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时任国防部长、长征时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关怀下,经各界人士的调查,在老城干田坝找到的。
在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彭德怀手书的“邓萍同志之墓”的墓碑被推倒,直到“文革”结束后,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墓碑才重新树起,被修复后的“邓萍同志之墓”六个大字又重现光辉;1979年10月,张爱萍同志又为
邓萍烈士墓撰写了墓志铭。1984年,为修建“
红军烈士纪念碑”,邓平墓移至碑的北面,墓前镶嵌大理石墓志,用张爱萍手写竖行书墓志铭阴刻。
红军坟
“
红军坟”:是红军卫生员
龙思泉烈士墓,墓名是
毛泽东手体集录。龙思泉,广西人,1929年参加
百色起义,并加入中共,曾任连、营卫生员。红军一战遵义后,在遵义东南桑木垭为群众治病时牺牲,曾一当地度被群众传为救苦救难的“红军菩萨”。
拾级而上,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
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敌军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4个头像和28颗星意义
红军山广场上的4个头像和28颗星的意义是:
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东南侧为老红军形象,西南侧是一个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
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
外壁上镶嵌着28颗闪光的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夺得了全国政权。
现状思考
2011年7月,
南京大学暑期实践活动的同学来到
遵义红军山,对该地进行了考察。并结合
南京中山陵的现状对该红色遗迹的宣传进行了有意的建议。
通过将
中山陵与红军山对比,实践小组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扩大红军山及其周围红色革命遗址的影响力
① 从对中山陵的介绍中可以知道,中山陵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游客,不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更是因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建造者较为深入地挖掘了与陵墓相关的历史,资料也较为全面,能在整体上让游客感知历史,全程详细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以及文物展示,让游客置身于历史环境中,自然能得到好评。而红军山等遗迹在这方面显得不足,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一个纪念碑或者是一座圣山,而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需要游客深入其中去了解、去感悟的精神,但是红军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史料及图片的展示较少,不能为游客提供一个感知历史的历史氛围。
② 扩大红色革命遗迹的影响力,不应该只是国家、地方政府的事,而是应该全民参与的一项巨大工程。但据小范围实地采访显示,群众大多把红军山当做散步、健身、休闲的去处,很少有人以参观和瞻仰烈士为目的。因此,唤起群众对
红色文化的激情,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