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本约束是
商业银行对全部
资产进行
风险量化管理的一种新型
管理机制,经济资本约束分两部分数量约束和质量约束。数量约束关注的是
银行经营安全性,主要影响银行生存问题,质量约束关注的是银行经营效率性,主要影响银行发展问题。要保持合理资本水平,银行应实现
风险管理与
资本管理对接,重新设计
业务流程,提高资产定价能力改善组织运行体系。
意义
稳健经营、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旋律,是商业银行落实中央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高度关注资产风险的扩张,借鉴国际活跃银行先进做法,积极研究经济
资本预算管理,切实把资产扩张和业务发展建立在经济资本约束基础之上,实现
风险控制和
经营效益的协调增长。
所谓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为抵御
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拥有的资本。从国际活跃银行的运行情况来看,经济资本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
指标,它覆盖的范围上至
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
战略目标,下接业务前台的各项日常
决策,横跨各条业务线和各
职能部门的运作。应该说,实施经济资本预算管理体现了现代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商业银行强化资本
刚性约束,控制
风险资产扩张的有效途径。当前,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是实现
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做法并轨,逐步走向国际化大银行的前提和基础。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是国际活跃
银行的
经营准则,也是它们实施风险管理的普遍做法。上个世纪90年代,
花旗银行就开始探索建立覆盖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和
操作风险的数理模型,步入了以
经济资本来约束各类
风险的新型增长模式。我们要想在世界金融舞台立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借鉴国际活跃银行的先进做法,在风险管理理念、管理技术、
管理手段方面逐渐并轨,不断提高自身风险抵御能力。
第二,实行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贯彻执行新《巴塞尔协议》和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
需要。
银行资本是抵御风险的基础。2003年末,四家国有商业
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仅为4.61%,大大低于
《巴塞尔协议》8%的最低资本要求,更是远低于国外同业12.25%的水平。要在未来两年的时间里解决这一重大棘手问题,既要积极以各种手段补充资本金,又要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实行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在各级行建立资本有偿使用
机制,能够强化资本对
资产业务和
资产风险扩张的硬约束,促使各级行大力拓展低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业务和
中间业务,不断提高自身
资本积累能力。
第三,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以资本约束自身经营行为,抵抗资产风险的有效手段。受传统
经营管理思想的影响,盲目追求
发展速度、拼命扩大业务规模、不计成本抢夺
市场份额,是国有银行粗放
发展模式的主要表现。但与此同时,资本积累缓慢与资产高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缺乏资本支撑的业务风险急剧放大,
不良资产急剧攀升,严重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2003年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五级分类
不良资产率仍在20%以上。利用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强化
资本对风险资产增长的约束,把业务发展建立在坚实的资本基础之上,有利于提高
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
长效机制。
做法
1.不断提高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笔者以为,要提高经济资本预算管理的成效,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重抓好落实:
切实转变
经营思想,以科学的
发展观改造传统的
经营模式,实现质量、
效益、速度、规模的和谐统一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提升经营理念,建立健全以经营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为主要
激励约束目标的发展机制,实现由粗放型快速规模扩张模式向稳健、集约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
一方面,要树立
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资本约束、监管约束和
市场纪律,是围绕提高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控制能力提出来的。
银监会成立以后,对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
信息披露作了严格规定。自身发展的实际,外部监管的要求,都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实行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完善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各种风险识别、
计量和
控制手段,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经济资本约束。目前,由于
客户违约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
信用风险,仍然位居各类
风险之首。就农业银行山东分行来看,2000—2003年,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者恶意
逃废银行债务等原因,发放贷款的不良率仍在1.8%左右。这也是各家银行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巴塞尔协议》规定,信用风险主要由第一支柱,也就是资本约束来防范。所以,必须把强化资本约束作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本着“目标明确、态度坚决、步骤稳妥、措施有力、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加快实施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努力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2.建立健全以经济资本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资本
约束机制,坚决控制住资产风险的扩张。
首先,要积极构建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架构,以经济资本调节资产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系数只考虑到不同业务品种的风险权重,对区域、
行业和客户资质差异缺乏统筹考虑。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到业务品种、客户资质,以及客户所在行业、区域等各种因素,根据各种因素的风险权重,分别赋予不同经济资本系数,构建矩阵式的经济资本系数体系,以优化
资源在重点业务品种、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和重点区域的配置。
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可以根据自身的
风险偏好和
资产结构调整
目标,调节各类系数,进而调整各种风险资产业务的发展速度,以及相应资源在各行业、客户和区域之间的配置。
其次,要抓好配套措施的建设,努力提高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成效。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对
分支机构的
绩效评价机制。考核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模式,就有什么样的业务发展模式。应转变片面注重当期
经营利润的考核模式,强调稳健经营和风险防范,关注
可持续发展,重构考核体系,建立以经济资本回报为核心的考核机制。二是要抓好各项
资产损失准备的充分计提。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是以
准备金的充分计提为基础的。应该按照监管当局监管“四步曲”的要求,提高贷款分类的准确性,提足
拨备,做实
利润,稳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三是要加强
风险衡量和
资本配置手段的完善。新《巴塞尔协议》要求以计量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评价。目前还缺乏计量模型和历史数据,因此,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启动
内部评级法工程,进行
原始数据积累。同时,加快数据信息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建设,为风险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
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从存量上压缩资产风险。
3.努力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切实提高风险抵抗能力。
一方面,要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引入
战略投资者等手段,建立健全外部资本补充机制。另一方面,要增强自身资本积累能力。通过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减少
费用支出,增强
自我积累能力,增加内源资本,充实
核心资本。在努力发展低风险、高收益资产业务和
表外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努力提高中间业务
收入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