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茶并不是茶的种类,是甘肃部分地区(
陇南,
通渭,
会宁,
定西,
兰州,
天水市的
甘谷、
武山、
秦州,
麦积,
清水县等地区),陕西部分地区的特色传统茶点饮食。当地农家古今相沿的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习惯。主要用具就是罐子,以前的罐子是小瓦罐,现而今已经演变成小
铁罐。喝罐罐茶的时候,罐罐里倒上水在
炉子上烧,同时在炉边
烤上枣,等到罐罐里的水开了以后,将茶叶和烤好的枣,以及捏破壳的
桂圆放到罐罐里,等茶叶被烧开的水溢出好几次,也就是枣和桂圆以及茶叶的味道入到水里后,找个杯子(爱喝糖的人可以在杯子里放上
冰糖),将烧开的水倒进杯子,然后再给罐罐里加水,继续烧,边烧边喝,最好是炉边烤上馍,边喝边吃,很是一种享受。
一个土火
炉子、一只“曲曲罐”(泥土烧制而成,容量很小,所能容纳的茶水也许远远不足一只
高脚杯)、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
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得十分舒坦轻松。特别是逢年过节,家家都有罐罐
茶具,借以聚亲会友,他们把品饮罐罐茶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乡下罐罐茶也是农民的早点。罐罐茶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
用水量特别少。一般农村的老年人喝罐罐茶,所用的水大概只需要我们平时喝水用的一杯水就够了。二是
特别费时间。老年人喝罐罐茶一般要用一个多小时甚至于比这还要久。三是由于用的是土火火炉子,烟雾缭绕,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四是熬成的茶特别苦。
最原始的用具确实是罐罐,一种烧制出来的器具,青灰色,八九厘米高的,底座直径只有四五厘米的锥体,看似粗糙,品起茶却很香浓,架在
火盆上,可供一个人慢慢品用。 罐罐已经有了变化,底座只有掌心大小的,高五六厘米的铁质杯子,搁在稍大些的
电炉上,里面放些
冰糖、红
枣、
枸杞、
桂圆和茶。有时候杯子也放在火炉上,几个
人围成一圈,边烤火聊天,边喝茶,还可以吃上几口
馍馍。虽然杯子很小,每个人分到的很少,但是当那热茶含在嘴里的时候,分享到的感受却是
无以言表的。
第一步是烤枣,
枣皮糊了,散发出清香,然后就可以放在罐罐里了,据说这样枣味才更入茶香;
后来
工作调动,没有多少时间喝罐罐茶了,但这种喝茶的工具及其习惯我还保留着,只不过我的喝茶已经不是简单地喝茶了,倒象是在喝一副中药。先在杯子里放一些茶叶,找一个小铁杯子(演化了的曲曲罐),放到小电炉子上倒上水,还要下料,主要有枸杞、
桂圆、
荔枝、大
枣、
葡萄、
核桃仁、
冰糖等等,然后长时间地熬煮,以此来泡茶,在每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一边听着《高原红》,一边品着这难得的悠闲,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也挺滋润的,不信你有机会来试试?
2、如果你到
定西乡下去做客,不论走到哪家,你都会喝上罐罐茶。街头巷尾,只要能碰上熟人,你就会受到热情的招呼:“走,到我家喝罐茶去!”在人们的眼里,喝罐罐茶仿佛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只有上了年纪的男性才可以心安理得地把它当做一种享受。小伙子喝茶,也只能是泡着喝,或者背着大人偷偷熬一罐儿,谁要是当着大人的面喝罐罐茶,那是要遭到别人的腹诽的。
3、
六盘山地区地处
高寒山区,不产茶。但这里有古丝绸之路重镇——
西吉,素有“
中国西部旱码头”之称。自古商贸活动十分红火,
饮茶历史亦相当悠久。据明代《
河州志》记载,早在明初,这里就设立了
茶马司,以马
易茶。由此可以推断,至少在明代时期西吉人就已用罐罐茶了。这大概与当地人们的
游牧生活和经商贸易有着直接关系。
4、
兰州某些农村地区,如榆中北山地区人们煮茶的一种传统方式,一般用驴粪为燃料,用
易拉罐做的罐子煮茶叶.有诗曰:
5、
天水,
陇南西和,
徽县,
成县等地区还保持着这种传统的喝茶方式,罐罐茶主要是在冬天农闲的时候,人们辛苦了一年之后,在冬天联络感情,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说联络感情,主要是因为冬天人们都闲下来了,关系好的,会互相串门,因为罐罐茶的饮用比较讲究,光喝罐罐茶可以喝一个小时,也可以喝大半天,亲戚朋友在喝罐罐茶的时候,可以聊天交流感情;说喝罐罐茶是一种享受生活,人们辛苦了一年,终于在冬天闲下来了,但是限于以前物质的匮乏,人们只能通过喝罐罐茶,这种慢节奏的方式去获得或多或少的享受和放松。现而今,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但是喝罐罐茶的传统仍然还在被延续,喝罐罐茶已经变成远在异地他乡为生活奔波的甘肃某些地区的人(如
甘谷等)一种故乡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