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稷南
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原书记处书记
罗稷南(1898-1971),原名陈华强,号小航,出生于云南省顺宁(今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15岁考入大理二中,并以优异成绩选送到北京大学攻读哲学。1919年,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毕业回云南后,在云南东陆大学任教兼省立一中国文、英文教员。在教学中,他不顾国民党当局的反对,坚持向学生讲授爱国的革命理论,宣传“五四”民主科学精神。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被国民党当局监视,被迫离昆转福建任厦门大学校长。大革命时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1933年11月,作为十九路军组织的福建人民政府代表赴江西苏区签订抗日反蒋协定,受到毛泽东接见。抗日战争胜利后,与马叙伦、郑振铎、周建人、许广平等进步人士一起,积极参加爱国进步活动,参加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办《民主月刊》,编辑出版《有产者》。1946年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先后翻译了苏联高尔基的《幼年时代》《和列宁相处的日子》《没落》《旁观者》《燎原》,俄国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德国梅林的《马克思传》,阿特丽的《日本在中国的赌博》等20多部名著,共800余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但他长期定居上海,并担任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上海市人民代表等职。“文革”期间,罗稷南受林彪、“四人帮”迫害,于1971年8月17日含恨逝世。上海文艺界于1979年12月15日举行追悼大会为他平反昭雪。
人物生平
罗稷南原名陈强华,号小航,光绪二十四年(1898)出生在云南省顺宁(今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城一书香之家,祖籍南京,家族是明代汉族移民后裔,定居顺宁已是第11代。
罗稷南4岁即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08年,罗稷南进入顺宁高等小学堂上小学。1914年,罗稷南小学毕业,同年以优秀成绩考入云南省立大理第二中学。
1918年秋,罗稷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大理中学。不久,他得到叔叔的资助,到北京求学,并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
罗稷南在北大历经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认识了中国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名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1923 年,罗稷南北大毕业后回到云南,在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任教,并兼任昆明省立第一中学的国文及英语教员。时任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吴继祖、教务主任倪尤生、文史老师楚图南等,都是北大、北师大的云南学友,彼此志同道合,他们向家乡青年学子宣传“五四”科学、民主精神,立志在黑暗的云南点燃革命的火种。
当时,云南的进步刊物《滇潮》顺应历史潮流,开始向读者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已为许多进步青年所接受。罗稷南和省一中图书馆管理员李国柱(云南早期中共党员)等教员指导艾思奇、张克诚、毕昌杰等一些进步同学参加了《滇潮》的编辑工作,使《滇潮》成为二十世纪20 年代初,云南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罗稷南性格开朗,说话幽默风趣,经常用课余时间和同学谈革命、谈理想,揭露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罪行。他的言行在当时的云南青年学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引起了云南反动派的注意。
1925年秋,罗稷南离开昆明转到厦门大学任教。他以厦大为阵地,继续宣传革命思想和“五四”精神,培养进步青年,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和进步文化教育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任“19路军”军部秘书的罗稷南积极协助蔡廷锴将军等指挥抗日。因罗稷南与共产党人有密切关系,蔡廷锴命罗稷南作为“19路军”和“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全权代表,到中央苏区瑞金与红军签订共同反蒋抗日协定。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同志还设宴款待了罗稷南一行。双方进行了愉快的会谈,彼此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934 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被蒋介石推翻,罗稷南转到上海投入到文化战线继续斗争。从1934年到上海,直至1949 年迎来新中国成立的15年间,罗稷南一直以笔为武器,从事着进步的文化事业,他勤奋努力,笔耕不辍,战斗在文化战线上。
罗稷南翻译、出版进步书籍。先后翻译出版了苏联高尔基的《幼年时代》《和列宁相处的日子》《克里姆沙姆金的一生》《没落》《魔影》和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等作品。
1945 年,上海骆驼书店出版了罗稷南翻译的德国梅林所著的《马克思传》,这是国内最早出版的一部马克思传记。
1945年12月,他与许广平周建人马叙伦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与千百万民众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争取独立、民主、自由和解放的斗争。
罗稷南在上海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0年,罗稷南被党中央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后来,他又调回上海,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他爱党、爱国、爱人民,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
1957年7月,毛主席视察上海,并和上海文化界人士进行了座谈。罗稷南也在被邀请之列。“文革”中,罗稷南以 70 岁的高龄被送到远离上海的“五七干校”接受批斗和“再教育”,直到身患重病,才被批准回上海治疗。1971年8月17日,罗稷南在上海中山医院病逝,享年73岁。
后世纪念
1979年12月15日下午,上海文艺界在龙华革命公馆大厅为罗稷南同志举行了隆重追悼会,对罗稷南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祖国的高尚品格和勤奋上进、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
著名翻译家罗稷南.滇红先锋.2021-05-15
滇籍翻译家罗稷南.云南网.2019-04-06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5 16:0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