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翅瓶子草(学名:Sarracenia alata (Alph.Wood) Alph.Wood)是多年生
草本植物,植株形成密集的丛生植株;根状茎匍匐。叶基生,在秋冬季节会长出剑形的叶,这种叶片无
捕虫笼。春季捕虫笼长出,捕虫笼筒部通常黄绿色,有时带紫色条纹,捕虫笼口椭圆形,直径2-5厘米,边缘绿色,紧密外卷,通常黄绿色,有时带紫色条纹,通常宽大于长,基部心形,颈不缩窄。该植物的花通常是浅色,一般是霜白色、绿色或黄色。
植物学史
具翅瓶子草(Sarracenia alata)为瓶子草属食虫植物。其种加词“alata”来源于拉丁文,意为“翅”,指其宽大的翅。英文名称是“Yellow pitcherplant”,和该属的另一种植物“
黄瓶子草”同名,为了避免重复,故中文名称定为“具翅瓶子草”。
形态特征
具翅瓶子草是多年生
草本植物,植株形成密集的丛生植株;根状茎匍匐,有许多
须根;根茎直径0.8-1.5厘米。叶基生,生成莲座状叶丛。在秋冬季节会长出剑形的叶,这种叶片无
捕虫笼。春季捕虫笼长出,夏末形状相似但更粗壮的捕虫笼稍后长出,直立;捕虫笼筒部通常黄绿色,有时带紫色条纹,有紫色网脉或深紫色,无白色斑点,长15-75厘米,坚实,表面无毛或有细柔毛,翅宽1-2厘米;捕虫笼口椭圆形,直径2-5厘米,边缘绿色,紧密外卷,翅远端无或几乎无凹痕;罩状体正面反卷,伸出远超过罩口,近端边缘不反卷,通常黄绿色,有时带紫色条纹,具紫色网状脉或深紫色,无白色斑点,卵形,不波状,3.5-6毫米×4-6厘米,通常宽大于长,基部心形,颈不缩窄,0.5-1厘米,尖头长1-3毫米,正面无毛或有毛达0.5毫米。叶基通常无,很少1-2个,直立,倒圆状,达40毫米×1-2厘米。
花序可长达75厘米,花葶长15-60厘米,短于捕虫笼;苞片长1-1.5厘米。花为两性花,花序从叶基部抽出,为疏松的
总状花序,由几朵大型的花共组,花芯由1盔状柱头,3-5室的子房和50-80条雄蕊组成,花中度恶香,具霉臭味;萼片黄绿色,很少泛紫色,3-6厘米×2.5-4厘米;花瓣浅色,一般是霜白色、绿色、淡黄色、黄色至深黄色,花朵向下开放,花萼5片,呈圆形,位于花瓣的下方。上部卵状圆形,5-7厘米×2.2-4厘米,边缘全缘;花柱盘绿色,直径5-8厘米。花期约在3月中旬。
蒴果粗糙,表面多节,内含多数细小种子,直径1.2-1.8厘米,种子1.9-2.3毫米。成熟时自动开裂并弹出种子。2n=26。
该物种有一些变种非常美丽。在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有深颜色的植物,复盖着强烈的红色,还有一些深红色或黑紫红色的变种,非常漂亮。在阿拉巴马州华盛顿县,已检测到一个绿色的变种(完全缺乏红色色素的
花青素)。此外,也克隆出一些柔毛瓶子草。
在瓶子草属植物中,具翅瓶子草的花色变化非常大。花色可能是乳白色、白色、绿色、黄色或红色。由于花色变化存在于与其他瓶子草属植物相距数千米的种群中,因此这些变化不能归因于杂交。
生长环境
生于低地贫瘠的
湿地或泥炭
沼泽地中,主要生长在山坡渗水沼泽和深淤泥渗水沼泽,但也生长在半常绿酸性渗水森林中,很少在湿地长叶松稀树草原中发现。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叶瓶状或管状直立,瓶状叶有一捕虫囊,囊壁开口光滑,并生有蜜腺,分泌香甜的蜜汁,以引诱昆虫前来并掉入囊中,囊壁光滑,内含消化液,可分泌消化酶将昆虫分解,然后由内壁的
薄壁细胞构成的腺体分解出来的蛋白分解酶加以吸收;此外,瓶子草在秋冬季节会长出剑形的叶,这种叶片无捕虫囊,只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分。
繁殖方法
播种
如果保持干燥,丰富的种子可以很好地储存。在无法提供种子发芽所需的寒冷、潮湿的分层期的气候或季节,种植者通过将种子放在冰箱中4-8周来模拟这种情况。将种子播种在基质表面,当转移到温暖、明亮的环境中时,种子就会发芽。
种荚从初夏到秋天成熟,具体取决于品种和所在的区域。瓶子草很容易通过将花粉从一株植物涂抹到另一株植物的花朵中来进行杂交,但如果两个亲本物种的开花日期不重叠,可以收集花粉并在过渡期间将其冷藏。当豆荚自然开始变褐色并裂开时,收集种子。种子表面有疏水涂层,需要至少4周的冷分层才能分解,并且可以在冰箱中干燥保存数年。种子应在表面播种,在发芽过程中,将幼苗盆放在荧光灯下的水盘中或密封袋中。它们在15℃至32℃的温度下发芽效果最好。瓶子草植物的幼苗期很长,播种后3至6年内不会形成瓶子草或花朵。幼苗应在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春天在室外变硬,但要注意不要在最后一次霜冻日期之前将植物移出。另外,不要等太久才将它们移到户外,否则夏季的高温会灼伤它们。
分株
成熟的瓶子草通常通过分株繁殖。它们的根茎在几个生长季节内延伸并产生新的捕虫笼冠,栽培者在植物冬季休眠期间或生长季节早期将根茎分开。这种技术也用于分离没有捕虫笼的根茎部分:重新盆栽时,该部分通常会产生新的捕虫笼冠。还采用了另一种技术来促进新冠的出现,该技术不涉及根茎的分裂:在根茎的顶部切出深达5毫米的小凹口,随后在凹口处通常会发育出新的冠。
要在瓶子草恢复活跃生长之前进行扦插。分株的最佳时间是在初秋,此时根部处于活跃生长状态。如果取下整片叶子,并在其底部附有少量根茎,改良的叶插法也可能有效。此外,可以通过“刻痕”刺激根茎上新芽的形成,即在旧叶节处将根茎顶部切出几毫米深的“V”形。此外,在休眠期间,根茎可以分成包含4片或更多片叶子和5片或更多根的部分。
栽培技术
植料
瓶子草属植物的原生地主要是泥炭沼地和瘦脊的湿地,常年均处于湿润的状态。因此,人工栽植瓶子草,首选的植料应是活的白水苔最好,其次是干的白水苔,可将其吸透水后直接作为植料。此外,泥炭土亦可直接用来栽植瓶子草,如果能够在其中拌入1/3的酸性粗砂,以利于其根部的透气,则有更好的效果。
在栽培用盆方面,由于瓶子草需要有少许水分泡浸会生长更好,应选择一个半腰水的花盆栽植较好。这类盆具在市场上较少,自己动手制造,方法是在普通的素烧红砖盆或塑料盆上套入一个水仙盆即可,关键是水仙套盆应处于栽植盆的上半部,亦即“腰部”,以便浇水后漏出的水浸于栽植盆的齐腰处。此外,瓶子草盆栽一般以吊盆或塑料盆栽植,购回后为其选一个腰水水碟,对口后栽培会十分有利。
温度
要成功栽植瓶子草,了解其所需温度十分重要,一般,夏季所需温度应在21-35℃较为适宜。值得注意的是,所有
瓶子草属植物均具有耐轻霜的能力。植物在冬季处于休眠状态,可耐受低至-7℃的温度,且几乎不会受到损害,可以考虑用黑色塑料覆盖植物或将容器移到室内棚屋或无暖气的温室过冬。
浇水
瓶子草是一种湿生食虫植物,在野外可长年浸于沼泽地中生长,因此需要一个极湿的环境,其生长才会壮旺。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如果用腰水套盆种植的话,浇水时可直接将水灌入套盆中或浇至套盆水满为止。如用漏水的普通花盆栽植,在生长旺盛季节,要保持每天浇水1次和喷雾,以制造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浇水次数可适当增加为2次,以补烈日迅速蒸腾水分的不足。到了冬季休眠期,可节制浇水,保持盆中植料稍湿即可。
光照
在自然生长地,瓶子草在充足和直射阳光下繁茂生长。在充足阳光照射下其地下土壤保持冷凉对它的生长十分有利。但到了休眠期,光照可减至最低或在完全无光环境下休眠。因此,人工栽培的瓶子草,每天要有6~8小时的阳光照射最好。如果光照不足,盆栽的瓶子草会变得色泽晦暗和徒长,植株原有的鲜红色泽会消失并变成暗绿色。
施肥
在野外,瓶子草生长于贫瘠的沼泽地中,以其捕虫囊诱捕昆虫作补充养料来吸收。在人工栽培环境下,尽管虫源不少,但为了使盆栽的瓶子草快速长大,定期施肥必不可少。一般来说,在生长旺盛期,施肥应每隔3~4周1次,施用方法可喷施或淋施,亦可将稀释的液肥灌入捕虫囊中让其吸收。有人栽培瓶子草时,人工抓一些弄死的小昆虫放入其捕虫囊中让其作补充养分吸收。更有甚者还将碎的猪肉块或牛肉块放入捕虫囊中,以为它们可将其消化吸收,其实这样做是适得其反,不仅补充养分的效果达不到,还会由于肉块的腐烂使提早枯萎,亦即瓶袋被烂肉块腐蚀出一个大孔。瓶子草的施肥浓度一般以2000-5000倍为宜,较稀的液肥施用后有利于植株快速的吸收,尤其是灌入捕虫囊中液肥更要注意浓度。一旦到了冬季休眠期,施肥即可停止直至来年春暖重现生机时恢复。
病虫防治
危害瓶子草的病虫害主要是栽培环境欠佳所致,如通风不良、过于阴蔽,过冷或过热以及空气污染等。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一经发现可用
氧化乐果或
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喷杀。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苔腐烂引致的根腐病,此时应及时换盆,除去老旧的植料,剪去烂根后再用新植料再植。此外,如通风不良和过阴会易生黑斑病,此时应改变环境,剪去病叶,然后用
百菌清或
石硫合剂喷洒防除。
保护现状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0年6月30日——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