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街道
山东省肥城市辖街道
山东省肥城市老城街道位于山东省中部,肥城市区以北,总面积78.63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常住人口79156人(2013年)。
建制沿革
1980年前,老城为历代肥城县治所在地。
元代清代,老城境域西部为坊廓社,西南部为仪仙社。
光绪十七年(1891年),老城境域分属肥城县榆城乡的坊廓社、沙沟社、仪仙社、巧山社等四社。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肥城县第一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春,鲁中南专署机关进驻老城,县机关迁伊家沟村;县城与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设城关区,第一区机关迁往百尺村。
1950年,撤销城关区,原城关区行政区域并入第一区。
1958年4月,撤销第一区,分设城关镇、潮泉乡;9月,撤销城关镇、潮泉乡,合并设立城关人民公社。
1980年1月,肥城县机关迁往新城,公社机关迁往河东村(肥城火车站以北五百米处),城关人民公社改称老城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撤销老城人民公社,设立老城区。
1985年11月,撤销老城区,原老城区境以寨山和百尺河为界,分设老城镇潮泉乡
2010年6月,撤销老城镇,设立老城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老城街道辖2个居民委员会、26个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2个):
南关、较场屯
村民委员会(26个):
河东村、李屯村、张屯村、辛屯村、国屯村、月庄村、百尺村、东百尺村、毛小庄村、官路店村、罗窑村、小窑村、杨庄村、曹庄村、栾庄村、孙庄村、乔庄村、双峪村、大石关村、大石铺村、李庄村、河口村、红五村、陈庄村、田家花峪村、张家花峪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老城街道位于肥城市区以北,东与潮泉镇接壤,南与新城街道以康王河为界,西与王瓜店街道相邻,北与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马山镇、万德镇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4′—116°49′,北纬36°13′—36°49′,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7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9千米,总面积78.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老城街道地势北高南低,落差较大,平均海拔88米左右。北部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33%,为东西走向的山脉,由东往西依次为田家寨山、羊角山、双山、五道岭、槐树口子、蓉茂山、金牛山等30余座大小山峰,部分丘陵南伸,其中牛山位于办事处驻地西北3.5千米处,海拔527米,为境内最高点;山谷盆地居中,占总面积的16%;中南部是康王河冲积平原,约占总面积的51%,最低海拔60米。
气候
老城街道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少雨;夏季降雨集中,高温湿热;秋季雨量骤减,晴朗气爽,多秋旱;冬季严寒少雪。年平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9.5℃,极温最低气温-21℃。无霜期175—200天,年降水量434—1085毫米。年日照数2500—2850小时,日照率53%—65%,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约123.50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
康王河发源于泰安市岱岳区北大圈,由东向西流经老城街道南部边界,为境内主要河流。百尺河发源于老城街道张花峪东岭、河口村杨山和田花峪村的东沟,南北流向,经陈庄、小窑、百尺、毛小庄汇入康王河,全长10.7千米,年径流量0.03亿立方米。城东河(明清时期称康河)发源于潮泉镇孙楼与老城街道郝峪、高家峪北山交界处,自北向南经乔家峪、鲍家庄、李家林、鲍屯、宋屯汇入康王河,全长13.3公里,年径流量0.03亿立方米。月庄河发源于老城街道项家峪、张家峪,南北走向,经乔庄村东、月庄,在李屯南与城东河汇合,流入康王河,全长13公里,年径流量0.028亿立方米,上游建有八里庙水库。
双峪水库位于老城街道双峪村,汇水面积2平方公里,总库容15.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2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0公顷。
土壤
老城街道境内的耕作土壤有粗砂土、壤质土、砂壤土和轻壤土4种类型。粗砂土分布在东北西三面山区丘陵,壤质土多分布于由石灰岩构成的低山岭梯田砂壤土多分布于由片麻岩构成的低山岭梯田,轻壤土多分布在老城周围的平原地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老城街道部分区域位于肥城煤田范围内,煤炭覆盖面积27.35平方千米,矿床面积19.96平方公里,煤层最厚达5米,总储量1.58239亿吨。
钾长石重晶石石英分布于牛山东侧山区,储量均在亿吨以上,其中钾长石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蛭石、金矿、铁矿分布在东北部河口、陈庄一带,储量较丰富。
境内河流沿岸区域因长年冲积和沉积作用,黄沙储量丰富。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老城街道总人口8.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万人,城镇化率40.7%。另有流动人口909人。人口密度103人/平方千米。总人口中,男性41733人,占51.5%;女性39724人,占49.04%;18岁以下12177人,占15%;18—34岁20031人,占18.76%;35—59岁35199人,占43.45%;60岁以上14050人,占17.34%。民族以汉族为主,有8.06万人,占总人口的99.60%;其次是回族,有320人,占总人口的0.39%。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5.63%,人口自然增长率5.87%。
截至2013年,老城街道常住人口79156人,其中城镇建成区人口53290人;从业人员24420人,其中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6469人。
经济
综述
1980年前,老城作为肥城县城所在地,为全县经济中心。县城南迁后,老城经济地位下降,农业、林业为老城经济基础,工矿业为经济支柱。2013年,老城街道实现生产总值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476万元,税收700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居民人均收入12808元。
第一产业
老城街道南部平原土地肥沃,是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区,属黄淮海平原开发区;北部山区宜于种植地瓜、花生、水果,为肥城市干鲜果品基地。
农业
老城街道境内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作物。1970年引进种植茶树。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推行立体种植模式,增加复种指数,建起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实施采煤塌陷区农田复垦工作。1991年在莲花岭前进行整地改土、改造低产田的大会战。1992年,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2011年,老城街道耕地面积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蔬菜大棚面积339亩,粮食产量2.8万吨;农机总动力32579万千瓦,有拖拉机881台,农用汽车342辆,联合收割机66台;实现农业总产值4.9155万元。
林业
老城街道境内的乔木林以赤松刺槐侧柏杨树麻栎等树种为主,经济林主要有苹果树葡萄树杏树、板栗树、核桃树等树种。1915年,肥城县农会在境内创办牛山林场。后遭战争破坏,境内山上树木多被砍光。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荒山绿化和封山育林工作,并营造用材林、经济林和防护林。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改造旧果园和新辟果园,开始营造塌陷地丰产林。1993—1997年在北部山区实施果树培优,建设优质果园。2003—2007年,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1334公顷,塌陷地丰产林基地667公顷,干鲜果经济林基地667公顷,所产的苹果、葡萄、杏、板栗、核桃被农业部认证为有机果品;双峪的板栗、小窑的红富士苹果获得山东省果品评优金奖。2011年,老城街道实现林业总产值5000万元。
畜牧业
老城街道境内主要养殖奶牛黄牛生猪山羊家兔等牲畜和等家禽。80年代后期,畜牧饲养开始向规模化发展,涌现出一批饲养小区、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大户。1992年,拾屯村建成肥城市奶牛场。90年代中后期,部分村庄相继引进并试养狐狸、鸽子、麝鼠、海狸鼠、鹧鸪等动物。2011年,老城街道生猪存栏量3.4万头,奶牛存栏量0.62万头,羊存栏量1.5万头,家禽存栏量48万只,禽蛋总产量3700吨。
第二产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肥城矿务局在境内开发建设杨庄煤矿和曹庄煤矿。1976年,县营五里垢煤矿投产。80年代起镇村企业迅速发展,涌现出千里冰啤酒、鲁塔特啤酒等知名产品。到2007年,有镇村企业1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量29家,涉及建筑、机械、化工、食品加工等10多个行业。
2011年,老城街道有工业企业113家,职工1.28万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8.2亿元。
工业园区
老城项目区(后改称老城工业园区)建于1999年,规划面积200.1公顷。2011年,老城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了印刷制造工业园、基础化工园、新材料园和机械装备园4个“园中园”;化工、纺织制衣、机械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14年,老城工业园区以碳酸锂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生物质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和以格瑞蓝热能设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产业等三大新兴产业显现雏形。2015年,老城工业园区被命名为肥城市中小微企业园区。
第三产业
商业贸易
1946年冬,国民党肥城县政府在老县城组建消费合作社,3个月后倒闭。1949年3月,县供销社成立;10月,成立县贸易公司。1980年后,老城主要商贸单位亦随县机关南迁至新城。
2011年,老城街道境内共有商业网点240个;有城乡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额5亿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亿元。
邮政电信
1891年,老县城内设驿铺,1898年改为信柜,1913年改为邮局。1980年,县邮政局前往新城,增设老城支局和火车站支局。1984年,老城支局并入火车站支局。1992年,老城实现村村通电话。1998年,邮电分营。2011年,老城街道境内有邮政支局1处,代办所1处,干部职工10人,投递点260个,投递线路120公里,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12万份,邮政业务量52万元;有电信企业3家,固定电话用户9000户,移动电话用户8000户,电话普及率84%;有街道级网站2处,村级网站1处,互联网用户5000户,电信业务量400万元。
金融业
民国初年,老县城内有钱庄3家。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肥城县支行在老城成立。1953年成立第一区信用社。1956年,农行肥城县支行成立。截至2011年末,老城街道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8亿元,比2010年增长18%。其中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6亿元;邮政储蓄业务量7080万元。
仓储物流业
2011年,老城街道成立仓储物流中心建设指挥部,以运达物流、东胜物流、众鑫联运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业初具规模。2014年,泓任·光禾商贸物流城项目在老城街道规划建设。
交通运输
公路
104省道(济南—微山)纵贯老城街道南北,自双山东南入境,向南至康王河桥北出境,境内长12千米。250省道(肥城—梁山)东起老城以北十字路口,西至曹庄西南出境,境内长3千米。
铁路
泰肥铁路自东向西横穿街道南部,境内长4.5千米,设有肥城站。肥城站位于办事处驻地以南,1960年1月运营,为三等站,中心里程32千米+223米,有5股道,11组道岔。
此外,老城街道境内还有泰肥线多股岔线。杨庄矿线在泰肥线32千米+833米处接轨,蜿蜒折向东北又转西北,走行线长度5500米,有效长度1404米;曹庄矿线在杨庄矿线3千米+325米处接轨,走行线长度7000米,有效长度2367米;部队专线在曹庄矿线2千米+580米处接轨,走行线长度8000米,有效长度669米。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截至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726人,专职教师74人;小学10所,在校生3319人,专职教师30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91人,专职教师21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截至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山东省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技术研究中心3家,各类科技人才521人。
文化体育
截至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入户率60%;有学校体育场2个,5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卫生室26个;床位6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3.9张;专业卫生人员91名,其中执业医师33人,职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23人。2011年完成诊疗4.86万人次,33个村的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老城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13户2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840户1495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0人;有敬老院1家,床位84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58人;有社区服务中心5个,社区服务站5个;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0万余元,使24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860万元,比2010年增长15%;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72万人,参保率90%。
文物古迹
肥城老县城
元至元十年(1273年)肥城县城建土城,即老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筑石头城墙。老县城南北长约1.25千米,东西宽0.75千米。东城墙一段为弧形,城西北角为锯齿形。城墙呈梯形,上底约9米,下底约11米,高11米,外用青条石砌成,计33层,层层相平,缝处刀刃不入。内用乱石、石灰加黑矾捣固衬内,再用灰土分层夯成,锤击不见坑。城内街道交叉,十字路口建一四牌楼(四隅首),木柱支撑,重椽斗拱,青瓦覆盖。县衙东北有瞻岱亭。另有文庙、武庙、城隍庙、有子庙、左丘词、吕祖坛等庙宇。城内主要街道有龙章奕世坊、敕赠坊、柱史坊、飞舄乘骢坊等石牌坊。革命战争及“文革”时期,老县城被毁坏殆尽。
古遗址
北坛大汶口文化遗址
遗址位于老城街道北坛村南0.5千米,遗址西起济兖公路、北至砖瓦厂、东至群英水库北端、南至老肥城护城河,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1公顷,文化层堆积厚约1—3米,属大汶口文化晚期到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1973年冬陆续出土一批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遗物,石器主要有磨光石铲、石斧、石刀、石凿、石簇、励石、砍砸器等;陶器主要有红陶鬹、鼎、杯、背水壶、白陶鬹、大腹罐、灰陶杯、豆、觚形器、加砂黑陶壶、罐、高脚杯、镂孔器等;还有年代较晚的战国至汉代的灰陶鼎、青铜剑、簇、镜、戈、铁剑、佩饰玉器、骨器等。各种遗物达百余种。
龙山文化遗址
位于老城外西北侧,长200米,宽150米,有一深沟隔断。1970年发掘,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铲,半月形石刀,战国时期的铜剑,炼铜锅,汉代的陶豆、陶罐、陶棺等共700余件。
汉代文化遗址
位于老城东,长1000米,宽800米,文化层深1—2米。表面是大畦田,断崖处暴露有灰坑、墓葬,汉陶片、陶豆柄、豆盘、陶胬、陶井圈等。据考证为东周至汉代文化遗址,属县级。
古建筑
文庙
位于老城中,现仅存元代大成殿,长120米,宽12.4米,高12.2米。殿内明柱八根,每根粗1.86米。为歇山式,五脊顶,重椽斗拱。
位于老城街道北端与长清区交界处,顺山势东西蜿蜒于群山之巅。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毁坏严重,但遗址清晰,部分尚存。
位于老城街道曹庄村。清代乾隆年间尹文泽、尹文麒兄弟二人中进士后,由宰相刘统勋设计,按京城小王府样式修建了家宅。正厅高悬乾隆皇帝南巡时亲赠的“皇封旧日”金匾及刘统勋书“吾乡硕望”匾。
古墓葬
位于老城街道大石关村西,修于明万历年间,结构呈“T”字形,料石砌成,砖铺地,两道门,并排三口棺,墓中无贵重随葬品。新中国成立前尚存墓碑、翁仲、石兽等,后被砸毁。1967年挖出墓志,上书“明正奉大夫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墓志铭”。
位于老城街道曹庄村南,民国初年仍见墓前高大石碑,墓地石坊、翁仲、石兽俱全,四周松柏遮天蔽日。后被毁,墓夷为平地。
陈妫橹墓
位于寨山东麓东小王庄前,为一高大土丘。曾出土陶器、铜器多件,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证,为西周晚期陈侯之女妫橹之墓,陶器、铜器多是陪嫁品。
古石刻
老城风雨竹石刻
为原老城城关关帝庙内清代石刻,后移至玉都观院内存放。石刻宽0.97米,高1米。
原为老城城内明代孟家牌坊中的一块,长3.32米,高1米。中间正书深阴刻“户科都给事中孟成乙”,四周为深浮雕图案,上龙下凤,两边葵花图案。存于玉都观。
位于老城街道曹庄村西南,清道光三十二年(1832年)立,谱碑通高2米,宽2米。由碑身、帽、边条石、底座4部分组成,碑前有供台。谱碑楣心刻“木本水源”,两边刻对联“世序昭穆逮耳孙,本报春秋追鼻祖”。碑阴上方正中刻“李氏家谱”,两边刻对联“螽斯振振祖功宗德,瓜瓞绵绵子孝孙贤”。
著名人物
李邦珍(1515—1594),字子怀,号同川,祖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白马山前驿马村李家大楼,明洪武年间其祖迁居肥城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曾任河南巡抚兼提督操江,后升任佥都御史。曾巡按福建,正值倭寇犯境,李奋然以军旅自任,并上书留请戚继光为副总兵,大破倭寇。葬于老城大石关村西。
孟成乙,明朝进士,先任知县,又任霸州道。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任户科都给事中,并在原肥城县署西南立谏议坊(俗称孟家牌坊)。后官至河南右参政(从三品)。葬于老城曹庄村南。
尹庭(1513—?),字子绍,老城尹庄人。明嘉靖进士,曾为郏县知县,寻官湖广道监察御史,因奏劾严嵩父子七疏,廷杖回籍。
土特产品
老城栝楼
清光绪四年(1878年)老城卸甲崖子村首次栽种栝楼,后发展到周边数个乡镇种植。栝楼按照品质分为仁栝楼(又称皱皮栝楼)、糖栝楼(又称光皮栝楼)和牛心栝楼三种,其中仁栝楼呈淡棕红色,把根瘦细,皱纹从把根直通到顶端脖脐,糖汁沾稠,皮肉油柔而厚,品质最佳。栝楼入药,有全栝楼、栝楼壳、栝楼子之分,其性寒、味甘,入肺、大肠经。
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中国·肥城.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2 13:32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