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基因科技集团 于1997年11月发源于
复旦大学,由
毛裕民教授、
谢毅教授带领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批教师和
博士、
硕士研究生发起组建。由100万起步,到2005年底,已经形成资产超过15亿,拥有20多家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的基因技术企业集团。
企业简介
联合基因科技集团简称联合基因。
公司于1997年开始大规模人类功能基因
cDNA的克隆和测序,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大规模人类基因数据库,包含有全长人类基因8000多条;建立了国内最早的
基因芯片技术平台之一,并成功开发载有18万个
unigene的芯片产品;建立了国内最早的基因检测技术和服务体系,并开展了大规模健康基因检测服务。八年来,联合基因集团科研投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并聚积了一批国内第一流的科研人才,从事人类功能基因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基因芯片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药筛选技术开发和应用。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设备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
九年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800多项(其中通过
国际专利组织申请国际专利1200项),承担国家“86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上海市级项目2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10项成果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奖励。同时,集团及所辖企业还获得了上海市科技创新企业等荣誉。
创立以来,集团紧跟国际顶尖水平,先后投入基因技术研发费用超过6亿元,创造了一系列中国第一: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规模人类基因数据库
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基于基因分析技术的新药筛选平台
建立了国内第一套基因检测企业技术标准
基因检测技术平台在行业内第一家通过“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认可”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黄种人疾病易感性基因数据库
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基因技术平台
目前,集团的产业涉及基因技术及相关产品开发、生物制药、基因检测及个人健康管理、科技园区开发和房地产、计算机及软件、教育培训、金融资本管理等多个产业领域。
联合基因集团始终坚持“解码生命,造福人类”的宗旨,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努力创造一流的成果。联合基因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寻求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并愿意与所有合作伙伴共享
生物经济时代的荣耀和财富。
核心优势
1. 团队优势卓越事业
世界级科学家谈家帧教授生前担任名誉主席,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所长任董事长,汇聚上百位拥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科研与管理人才,构建了联合基因强大的团队力量,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经济主导产业基因产业的领航者。
2. 技术优势国际同步
联合基因先后与国内外多家基因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深入技术交流与合作;十多年来,在技术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建立了世界领先的八大技术平台,始终保持与国际优秀企业的同步。
3. 专利优势世界第七
联合基因以4000多项的基因专利技术,高居国内第一位、世界第七位。在基因产业竞争中,进一步抢占市场的先机和巩固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4. 产业优势引爆市场
联合基因已经推出的产品包含有近百种疾病的
易感基因检测,是国内开展检测项目最多的企业。同时,还有一批
易感基因产品正在开发中……
世界一流的技术平台
1、BECKMAN SNP Stream High-througput Genotyping Platfrom
贝克曼SNP基因分型高通量流式检测平台,基于
多重PCR和专利的单碱基引物延伸的高效
SNP分型系统,准确率超过99%。
2、Microarray Genechip Platform
微矩阵
基因芯片分析平台,它以生物基因
分子杂交为原理,特异性探针为基础,
化学发光为检测手段,是联合基因集团开展基因检测服务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3、Bio-informatics Analysis Platform
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对完成的基因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检测,放心对可能由疑问的数据提交其他技术平台复检。
4、Short Tanderm Repeat(STR)Gene Analysis Platfrom
短片段重复(STR)序列分析平台,利用PCR及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通过电泳,将不同长度
多态性的片段进行分离并检测。
5、ILLUMINA Uitra-high Throughput Confocal Fiber-Optic Beadarray Platfrom
ILLUMINA激光共聚集光纤微珠超高通量基因分析平台,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对人的全基因
SNP位点进行扫描分析的技术之一。
6、High throughput DNA Sequencing Platform
高通量
DNA测序平台,是SNP检测中疑问数据复检判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工具。
7、Bio-Plex200 Genotyping Platfrom
Bio-Plex200检测平台是引进美国Bio-Rad公司研发的多功能流式微珠芯片系统。流式微珠芯片系统在形式上是把两种成熟的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和酶标检测技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使之具有通量高、反应时间短、检测所需标本量少、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灵活性强等优点。
ABI Prism ®7900HT和9700双头全自动384孔
PCR仪等仪器均来自美国最大的
生命科学仪器供应商AB公司,该平台基于Taqman 探针原理的基因分型检测也被全世界高端科研单位广泛应用。
产品类型
基因检测类
① 2007经典系列(老产品)分为:
E类:心脏血管类
F类:II型糖尿病类
Gc类:男性肿瘤
Hc类:女性肿瘤
④ 畅享人生疾病易感基因检测
⑤ 合家欢疾病易感基因检测
⑥ 酒精度检测
⑦ HMS健康管理系统
基因组学的保健品
① 绿灵胶囊系列保健产品
历程回顾
1995年,毛裕民,
谢毅教授经过探索,共同开发出高效全长cDNA克隆测序技术,克服了重复率高、丰度低和完整性差的世界难题。
1997年,高效全长
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充分的认证,技术已成熟,具备了大规模流水作业的条件。
1997年11月,第一台377测序仪到位,研究小组人员利用自己的积蓄和借款共同投入,自己充当风险投资的角色。
1998年初,高效基因克隆和测序
技术体系成熟,进入大规模流水线式生产。
1998年3月,上海生元基因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上海
新黄浦集团投资7千万现金,复旦大学的高效克隆和测序技术作价3千万元,占30%的股份,上海新黄浦集团投资7000万元现金,占70%股份。
1998年12月,
上海博道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和由复旦大学校办科技企业上海复旦生物技术实业公司改制而成的
民营科技企业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高通量基因功能研究技术作价2000万元入股复旦生物科技。在此期间,还有不少
战略投资者也介入了联合基因的其他子公司。
1999年9月,“
基因芯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通过上海市科委技术鉴定,为国内首创。
1999年12月,“基因数据库及分析管理系统”通过上海市科委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第一个自主开发的大型人类基因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所有国际公开数据库中的基因数据以及公司独有的新基因数据和相关信息,拥有47000多组
Unigene,10000多条人类全长基因的克隆,其中6000多条是公司专有的新
基因克隆。
2000年 1月,为了对已有公司的资源进行更有效的整合,深入开发基因的潜在价值,毛裕民、
谢毅等技术人员与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将各自持有的股权经过购并等方式,组建成联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2000年3月,首次制成一套(共5片)点有17. 5万个克隆,代表40000余中基因的高密度研究用表达谱芯片。
2000年6月,上海博容基因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8月,联合基因集团以自主开发的
基因芯片技术作价2.5亿元人民币,与
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国最大的芯片公司上海博星
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5亿元,创中国生物技术作价之最。
2000年10月,集团旗下从事人类全长新基因功能研究的专门机构上海联众基因科技研究院成立。
2000年起,复旦生物科技公司开始研发人类
易感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是国内最早开展人类基因检测服务的企业之一。
2001年6月,联合基因自主研发的“Biodoorchip4000基因芯片(微矩阵)”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2001年6月,“基于
基因芯片的
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通过上海市科委鉴定。
2001年7月“基因芯片基片”通过市科委鉴定,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001年7月,“
寡核苷酸芯片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通过市科委成果鉴定。
2001年7月,“博星高密度
cDNA芯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市科委鉴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001年,博星公司芯片生产和服务系统通过
ISO9001质量认证。
2002年1月,联合基因集团通过
协议收购精优药业29.9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02年2月,精优药业出价9500万港币从联合基因购买了十九条糖尿病相关
基因专利的经营权,联合基因协议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精优药业控股有限公司近30%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联合基因可控资产规模扩大至近20亿。
2002年3月,“
基因芯片技术及产品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8月,联合基因集团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民营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2002年10月,联合基因集团荣获首届上海科技企业创新奖。
截止2002年10月联合基因已申请3800多项药物发明专利,其中245项进入国际阶段,包括肿瘤相关基因、
肥胖基因受体相关基因、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相关基因和老年痴呆症相关基因等极具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前景的重要功能基因。
2003年6月,博星公司被授予杨浦
知识创新区首批“科技创业带头人”称号。
2003年,公司推出第一款可用于
商业化检测服务的人类易感基因检测产品。
2004年5月,香港精优药业
间接控股的福士生物工程公司与清华大学
合作研发的口服胰岛素项目,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临床批准,进入二期临床实验。
2004年8月,联合基因被列入上海市首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流动站。
2004年10月,联合基因与
挪威三文鱼基因组计划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为我国的基因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2004年12月公司提出“全民健康基因系统工程”,开始基因检测服务的市场推广。
联合基因对我国基因工程领域的贡献被编入由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国家公务员自然科学丛书《
基因工程概论》一书。
2006年9月,联合基因制定的基因检测技术标准(企业标准)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审定,正式发布施行。该标准是国内关于
疾病易感基因检测方面的第一套技术标准。
2006年11月,发起设立“复旦大学
谈家桢生命科学青年教师基金”。
2007年3月18日,联合基因检测销售中心在香港成立。
十七大期间,新华社连续发文,肯定联合基因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人民日报文章提到:“华为、中兴、
中星微、联合基因、三一集团……在中国企业中,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积极践行者还有很多。它们在本行业的崛起,令世界瞩目。”
2007年12月15日-16日,在中国科协支持下,由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世界健康产业协会和联合基因科技集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人体基因科学与健康产业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
郝建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2008年4月,
李瑶博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目前集团已有两位教授获此殊荣。
2008年4月,公司基因检测中心获得“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是国内第一家获得此项认证认可的基因检测机构。
2008年12月,联合基因集团成功收购远东生物制药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份,成为国内首家以基因技术为核心业务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
2008年下半年,联合基因澳门实验室正式建立,复旦健康国际(澳门离岸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
华夏联合基因健康检测技术产业(澳门离岸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相继成立。
2009年上半年,联合基因正式推出“
天赋基因检测”业务。
2009年3月,联合基因下属公司上海联众基因科技研究院申请的“一次性使用口腔脱落细胞采样棒”获得
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09年6月2-3日,由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致公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和科技部共同主办,联合基因集团协办的“中国基因科学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09年6月,联合基因(上海)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基于基因组学的健康服务业务开始推向全国市场。
2010年6月2-3日,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革
中央委员会、农工党中央委员会、致公党中央委员会、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
卫生部等单位联合主办,联合基因集团协办的“第二届中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社会评价
创新是高科技发展的唯一道路—记联合基因的创新与发展
2010-07-20 16:34:39 来源: 网易 网易7月20日报道
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失败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而成功的要素可能全都一样,那就是不断创新,以创新求发展。
走访联合基因集团,笔者处处感受到那种创业的艰辛和创业者“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个由复旦大学的一批教师和研究生自筹资金100万创立的高科技企业,经历了11年的奋斗历程,如今已经成为拥有两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形成生物制药和健康服务两大业务板块,资产总值超过60亿港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他们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带有联合基因鲜明特点的路,他们的创业故事在行业内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使命:
对
毛裕民教授和
谢毅教授而言,1997年是一个人生重大的转折点。那个时候,45岁的毛裕民是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而34岁的谢毅,则是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培养的年轻教授,复旦大学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就在他们冲刺学术生涯顶峰的时候,一件事情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使他们走向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
1997年的夏天,中国现代遗传学之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创建者
谈家桢先生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这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遗传学事业的学者,在赴浙江考察的时候,听到了一件令他十分震惊的事情,美国一个顶尖的生物技术企业与温州的某家
乡镇卫生院开展了某项“科研合作”,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抽取了该地一个有哮喘病遗传史的家庭所有成员的血样,并把这些血样送到美国供美国的公司进行研究。谈先生以其职业的敏感性,马上觉察到这是发达国家到中国来掠夺中国的遗传资源,对中国发动了“基因资源争夺战”。他深知,如果发达国家拿到中国的优质遗传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并申请专利保护,未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将会受制与人,中国13亿人民的看病吃药将依赖外国,这对一个民族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于是,88岁的谈老给江泽民总书记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要加快中国的基因开发与研究,同时要立法保护中国的遗传资源。
江总书记对谈老的信非常重视,在谈老的信上作了亲笔批示,指示
李岚清、
宋健、
彭佩云同志认真研究一下,提出解决的方法。江总书记批示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得珍惜我们的基因资源。”
谈老的信和江总书记的批示传到复旦大学,在学习谈老的信和总书记批示的同时,
毛裕民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其他同事们同时也在思考,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该怎么办?中国人要在基因研究领域有所作为,要占有一席之地。
恰好在同时,毛裕民和
谢毅共同研究的一套大规模人类基因克隆测序技术已经成熟,成功地解决了寻找人类新基因的低效率问题。一般情况下,教授们会选择申请国家科研经费继续进行研究开发,等到科研成果产业化条件成熟了再推向市场。但面对国家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毛裕民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学习发达国家的模式,创建高科技企业,吸纳社会资本投入科学研究。这个设想得到了一批教师和研究生的响应,一批人自筹资金100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新:
100万元,对生物科技项目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毛裕民知道,如果不能很快完善自己的技术并获得风险投资,这次创业随时会夭折。在复旦大学科技处牵线下,很快,第一家
风险资本注入了他们的项目。上海
新黄浦集团投资7000万元,毛裕民、谢毅的技术作价3000万元,双方合作建立一个公司,开展人类基因克隆和测序工作。有了这一笔资金,整个
实验室设备条件立刻得到极大的改善,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与复旦大学先进的技术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其效应迅速显现,短短两年时间,联合基因成功找到8000多条人类全长新基因,并将其中近3800个新基因作了进一步研究并申请了专利,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基因开发上的垄断地位。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了他们的成果。
那个年代是一个崇尚高科技的年代,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很多社会资本纷纷参与进来,使联合基因彻底摆脱了资金匮乏的局面,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迅速产生——
1999年,联合基因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规模人类基因数据库,从而使中国的基因研究摆脱了依赖外国数据库的尴尬局面。这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后,国内媒体作了大量的报道,中央电视台《
科技博览》栏目专程来到公司拍摄了一个专题片——《人类基因数据库》;
1999年,联合基因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块
基因芯片,年轻的
李瑶教授在美国做博士后的时候专攻
基因芯片技术,回国后借助联合基因先进的技术设备,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拿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基因芯片,并申请了7项专利。这一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再次来到公司,拍摄了第二个专题片——《诊断疾病的基因芯片》;
2000年,联合基因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跃居中国企业第一位,公司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专利部,专利申请“批量化”进行。在联合基因的有效推动下,上海的专利申请量从1998年时的全国第十位一跃进入了全国前三名;
2000年,
基因芯片项目作价2.5亿元,与星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2.5亿元资金,合资建立了总资本5亿元的中国第一个基因芯片公司,为中国高科技项目标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价格;
2001年,联合基因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基于
基因技术的新药筛选平台,从
神农尝百草的
药物筛选模式到
基因组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式,中国的新药筛选走入国际先进行列。
这种科学研究方面的爆发式增长,在传统的科研模式下是难得一见的。联合基因的尝试直到今天仍令人称奇。
坚持:
做过风险投资的人都知道,高科技企业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都走向失败。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联合基因人知道,很多失败的最重要因素是由于创业者缺乏坚忍的意志品质。
2000年,美国
纳斯达克IT泡沫的破灭,使全球的高科技投资迅速进入严冬期。那个阶段,很多投资公司一听到是高科技项目便立即摇头。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高科技产业而言,那是一段艰难岁月。与联合基因同时起步的很多基因技术企业纷纷倒下,联合基因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大批新项目下马,公司员工从最高峰时的700多人锐减到200多人。大家都在思考,联合基因的明天在哪里。
当时摆在联合基因创业者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把手上的技术和成果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给外国企业,毕竟很多成果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即使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也可以使创业者们得到较为丰厚的回报。同时他们可以继续回到学校安安稳稳地做教授。第二条路是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公司经营策略,压缩阵线,并把一些可以产业化的产品迅速推向市场,摆脱依赖资本市场的资金发展企业的老路,学会从产品市场赚钱来发展高科技产业。
对大学教授而言,到市场赚钱远比搞科研难得多,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全新的考验。知识分子最大的优点是肯学习,在严酷的市场形势下,一批教授开始吆喝,卖
基因芯片、卖技术服务,甚至卖起了基因纪念品。学做生意虽然不易,但却也颇有成效,联合基因的基因芯片在这批教授手里居然走向全国,全国上百家科研单位,几百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使用了联合基因制造的基因芯片。在那个严冬时节,联合基因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保持住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留了若干个对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项目。几年的苦熬,终于等来了
基因技术产业的又一个春天。
跨越:
当高科技和市场真正结合起来后,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当一批掌握高技术的教授同时也成为合格的商人的时候,高科技企业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的历练,联合基因的一批创业者两鬓添了几许白发,但他们的心更宁静,人更成熟,事业也就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2002年,联合基因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精优药业收购了口服胰岛素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
蛋白质药物历来被认为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蛋白质药物经口服后会被消化分解而失去其功效。所以,蛋白质药物口服剂型研究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国家从“七五”期间就开始立项支持口服胰岛素的研究,许多一流的科研单位象接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2001年,清华大学在这个项目的基础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随后,精优药业接下这根接力棒,开展药物研制和临床试验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目前这个药业已经进入三期临床研究。香港的资本市场对这个项目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当这个药物的临床研究取得进展的时候,精优药业的股票在几个月中从每股0.4港元涨到最高时的每股4港元。
2004年,联合基因推出了个人DNA检测项目。这个项目从2000年立项研发,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对它的研发没有中断过。为了开发这个项目,联合基因的技术人员阅读了国内外核心期刊上所有相关的文献,并建立了一个包含9万篇文献的资料库。同时研究人员也通过大量实验,采集中国人相关基因数据,使公司推出的基因检测产品是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中国化的产品。基因检测技术是利用现代基因技术手段寻找人体内缺陷基因,而这些缺陷基因往往会导致严重疾病。通过寻找这些缺陷基因,可以预测人们的患病风险,从而指导人们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这个项目推向市场后,引起市场强烈的反响。从最开始的质疑,到现在广泛被认可;从最开始的不接受,到现在很多人愿意尝试,联合基因在健康产业方面又做了一个没有先例的创举。2008年,联合基因再次在香港重组上市,并计划把基于基因组学的健康服务作为新的上市公司的主打业务。
社会贡献
在推动企业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同时,联合基因把更多精力投向整个中国基因技术科学与产业领域,投向社会事业发展。2008年,联合基因捐资1000万元,设立“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这个奖是经
谈家桢先生本人同意,用谈老的名字命名的专项科学奖,国家科技部在接到联合基因的申请后,仅用了一个星期就正式批复联合基因,同意设立这个奖项,并把它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科学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陈至立同志欣然提笔为该奖题名。2008年12月19日,在谈家桢先生逝世一个多月后,该奖举行了首届颁奖会。国家科技部副部长
曹健林同志出席了颁奖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盛赞联合基因为中国科学事业做了一件大好事。
2007年,联合基因捐资500万元,在杨浦区设立了联合基因杨浦老年基金。在联合基因的创业历程中,历届区委区政府给予联合基因巨大的支持。在企业有所发展后,联合基因马上拿出资金回报社会,这一举措也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2007年,联合基因拿出100万元,资助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启动科研项目,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同时联合基因向学校表示,在适当的时候把这种资助提高到1000万元甚至更高。
联合基因的领导在很多场合也在不断教育自己的员工,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企业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这一切都在表明,联合基因已经成熟,它已经从当年在高科技产业化领域乱冲乱撞找出路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基因技术产业化领域一个标志性企业,它今天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联合基因自身,它代表着中国
基因科技产业时代的一代人物和一代企业,代表着他们的奋斗经历,他们的理想,以及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