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库存管理是供应商与客户同时参与、共同制定
库存计划,实现利益共享与
风险分担的
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目的是解决
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企业相互独立运作库存模式所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简介
长期以来,供应链中的库存是各自为政的。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
库存控制策略,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由于各自的库存
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的扭曲现象,即所谓的需求放大现象,形成了供应链中的“
牛鞭效应”,加重了供应商的供应和
库存风险。当前出现了一种新的
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联合库存管理,这种库存
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
库存管理模式,有效的控制了供应链中库存风险,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
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
代表性库存管理思想。
优点
1.由于联合库存管理将传统的多级别、多库存点的库存
管理模式转化成对核心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核心企业通过对各种原材料和
产成品实施
有效控制,就能达到对整个供应链库存的优化管理,简化了
供应链库存管理运作程序。
2.联合库存管理在减少物流环节降低
物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
工作效率。联合库存可使供应链库存层次简化和
运输路线得到优化。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链上各企业都设立自己的库存,随着核心企业的分厂数目的增加,库存物资的运输路线将呈
几何级数增加,而且重复交错,这显然会使物资的运输距离和在途车辆数目的增加,其
运输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3.联合
库存管理系统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库存波动。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从供应链整体来看,联合库存管理减少了库存点和和相应的库存设立费及仓储作业费,从而降低了
供应链系统总的
库存费用。
供应商的库存直接存放在核心企业的仓库中,不但保障核心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取用方便,而且核心企业可以统一调度、
统一管理、统一进行
库存控制,为核心企业的快速高效地
生产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条件。
4.这种库存控制模式也为其他科学的供应链
物流管理如连续补充货物、
快速反应、准时化供货等创造了条件。
主要区别
联合
库存管理是解决
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
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库存管理和
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不同,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
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
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
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
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管理思想
为了克服
VMI系统的局限性和规避传统
库存控制中的
牛鞭效应,联合
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随之而出。简单地说,JMI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
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JMI体现了
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
JMI把供应链
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
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以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
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
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JMI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与效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
库存管理风险的预防和分担机制、合理的
库存成本与
运输成本分担机制和与
风险成本相对应的
利益分配机制,在进行
有效激励的同时,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
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起到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作用。
管理策略
为了发挥联合
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建立
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供应链
共同愿景。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应链各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
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的愿景。
(2)建立联合
库存的
协调控制方法。联合
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联合库存管理中心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
最低库存水平、
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3)建立利益的分配、
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
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各级供应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
机会主义行为,增加
协作性和协调性。
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
及时性和透明性。整个供应链通过构建
库存管理网络系统,使所有的供应链信息与供应处的
管理信息同步,提高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
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
准确性。要将
条码技术、
扫描技术、
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且要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
实现联合
库存可借助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具体实施。TPL也称
物流服务提供商,这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
业务模式,把
库存管理部分功能代理给
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
核心业务,增加了供应链的
敏捷性和协调性,提高了
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把库存管理的部分功能代理给
第三方物流系统管理,可以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第三方物流系统起到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联系的
桥梁作用,为企业提供诸多好处。
面向协调中心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使供应链各方都取消了各自独立的
库存,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
协调性,并且能够大大改善供应链的用户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选择合适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有两种模式:
(1)各个供应商的零部件都直接存入核心企业的原材料库中,就是变各个供应商的分散库存为核心企业的集中库存。集中库存要求供应商的运作方式是:按核心企业的订单或订货看板组织生产,产品完成时,立即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核心企业的仓库中补充库存。在这种模式下,
库存管理的重点在于核心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保持合理的
库存量,既能满足需要,又要使库存
总成本最小。
(2)无库存模式,供应商和核心企业都不设立库存,核心企业实行无库存的
生产方式。此时供应商直接向核心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连续小批量多频次的补充货物,并与之实行
同步生产、同步供货,从而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要品种和数量的原材料送到需要的地点”的
操作模式。这种准时化供货模式,由于完全取消了
库存,所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是对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运作标准化、配合程度、协作精神要求也高,操作过程要求也严格,而且二者的
空间距离不能太远。
存在问题
现有的
库存管理方案有很多,比较先进的有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y,
VMI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
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
供应商管理库存代理模式,以双方都获得
最低成本为目标,在一个共同的
框架协议下把用户的库存
决策权代理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
库存决策的权力,并通过对该框架协议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VMI的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通过几年的实施,
VMI被证明是比较先进的库存
管理办法。VMI由上游企业拥有和管理库存,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
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VMI也有以下局限性:
1、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协作水平有限;
2、VMI对于企业间的信任要求较高;
3、VMI中的框架协议虽然是双方协定,但供应商处于
主导地位,
决策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协商,难免造成失误;
4、VMI的实施减少了库存总费用,但在VMI系统中,库存费用、
运输费用和意外损失(如物品毁坏)不是由用户承担,而是由供应商承担。由此可见,
VMI实际上是对传统库存控制策略进行“责任倒置”后的一种库存
管理方法,这无疑加大了供应商的风险。
作用
联合
库存管理是解决
供应链系统中独立库存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大大改善供应链的供应水平和
运作效率,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实行联合库存管理,建立适应新形势的
物资供应运行机制,应是
供应链库存管理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当然,联合库存管理中企业间的
系统集成还比较困难,亟需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1)
信息优势。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而缺乏
信息沟通也是上述
库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JMI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库存管理上的信息共享。这样既保证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
市场需求信息,又可以使各个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
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开展。
(2)
成本优势。 JMI实现了从
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
准时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采购恰当的物品)。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
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定货和交货
提前期,从而降低企业的
采购成本。
(3)物流优势。在传统的
库存管理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弊端,上下游企业之间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需求预测扭曲现象,产生的“
牛鞭效应”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JMI则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JMI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
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的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
(4)
战略联盟的优势。JMI的实施是以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JMI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
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JMI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又保证了这种独特的由
库存管理而带来的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会轻易地被
竞争者模仿,为企业带来
竞争优势。
实施前提
(1)要建立供需协调的
管理机制。制造商要担负起责任,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担保,使经销商相信承诺,协调其经销商的工作 (有时可能是相互竞争的经销商 ),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和利益分配、
激励机制,在各个经销商之间创造风险共担和
资源共享的机会。 (2)建立信息共享与沟通的系统。利用
EDI和
POS系统,条码和
扫描技术以及Internet的优势,在供需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系统,使各经销商协调一致,
快速响应用户要求。
(3)经销商之间要建立相互信息。有的经销商会怀疑参加这样一个系统是否值得,尤其是当他的
库存比别人多的时候,同时,参与进来的经销商要依靠其他经销商来帮助他们提供良好的
顾客服务,这时,制造商就要大力支持,要多做工作,使经销商之间建立信任,使不同的经销商能够发挥不同领域的技能,实现联合
库存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