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袋(brood
pouch)为
有袋类雌性腹部由皮肤皱褶所形成的囊,内有数个
乳头,此囊称为育儿袋引,靠
耻骨前方的所谓
袋骨(marsupial bone)来支撑。胎儿在发育早期就移入育儿袋内,在袋内口含乳头继续发育。
单孔类的
针鼹〔Echidne aculeata(SBHAW)〕,仅
生殖期有暂时的育儿袋,内部有乳囊,卵在其中孵化,幼儿乃在此发育。海马雄性的类似构造,称为卵囊。
袋鼠是有袋
哺乳动物的一种,而有袋哺乳动物和胎盘哺乳动物由于先天发育的差距,所以在出生后所受照顾也不同。
小袋鼠刚出生时不到3厘米长,尾巴和后腿简直就象
小草棍,眼睛紧闭,嘴巴只是个小洞,耳朵也没有长好,只有前腿发育较好,有趾头,也长出了捐甲。所以,它需要在母体内再呆一段日子。小袋鼠生下来就能凭着直觉爬向母亲的腹袋。袋鼠妈妈则在自己的皮毛上为它舔开了一条小路,小袋鼠就循着这条路一步一步爬到育儿袋的袋口,然后跳入袋中。
到袋中以后,小袋鼠很快便能找到母亲垂下的
乳头,于是紧紧地含入口中。这样几个星期之后,小袋鼠在
母乳的滋养下渐渐长大了,浑身长满了毛,耳朵也长全了,睁开了眼睛,把头探出了育儿袋。
几个月之后,小袋鼠就能在袋外玩耍了。但如果遇到危险,它还是会立即跳回母亲的育儿袋中。小袋鼠长到六个月后,育儿袋已装不下它,它才渐渐地自己吃草,吃植物,开始自力更生了。
没有的,袋鼠原产于
澳大利亚大陆和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
澳大利亚独有。所有
澳大利亚袋鼠,动物园和
野生动物园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
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
热带地区。
袋鼠是
食草动物,吃多种植物,有的还吃真菌类。它们大多在夜间活动,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动。不同种类的袋鼠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比如,波多罗伊德袋鼠会给自己做巢而
树袋鼠则生活在树丛中。
大种袋鼠喜欢以树、洞穴和岩石裂缝作为遮蔽物。
所有袋鼠,不管体积多大,有一个共同点:长着长脚的后腿强键而有力。大多数袋鼠在地面生活,从它们强健的后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将其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袋鼠在
跳跃过程中用尾巴进行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
所有雌性袋鼠都长有前开的育儿袋,育儿袋里有四个乳头。“幼崽”或小袋鼠就在育儿袋里被抚养长大,直到它们能在
外部世界生存。
袋鼠虽是
胎生,却无胎盘。袋鼠妈妈怀孕四五个星期就生下一个像铅笔头大小的小袋鼠,长2厘米,重0.5~0.75克,没有毛,看不见东西。靠前肢和灵敏的嗅觉,小袋鼠沿着妈妈给它舐出的道路爬进育儿袋,叼着袋里的乳头发育成长。200天后,小袋鼠可外出活动,但一有危险就立即钻入袋中,由妈妈带着逃走。当袋内孩子长到能独立生活时,妈妈便不允许它再进去。袋鼠的
繁殖力惊人,当袋内的孩子能独立生活时,第二个孩子便诞生了,同时,妈妈又怀上了第三条小生命。
考拉的怀孕期仅为35天,出生时,小考拉才2厘米长,不到1克重,没有毛发、视力与听力,看起来象一只粉红色的
软糖。
出生后,小考拉会在完全没有母亲帮助的情况下,凭着自己发育良好地嗅觉与触觉能力、强壮的前肢和爪、以及先天具有的
方向感,独立自主地爬到母亲腹部的育儿袋中。一旦安全地抵达育儿袋,小考拉会紧紧地含住2个乳头中的一个,从而保证小考拉生长所需的食物来源。同时,母考拉会收缩育儿袋的肌肉,以免小考拉从育儿袋中跌落。
在头6、7个月的时间里,小考拉只吃
母乳,且从不钻出育儿袋,期间,小考拉的眼睛、耳朵和皮毛等等会慢慢地得到发育。大约22周龄时,小考拉才睁开眼睛,并从育儿袋中钻出脑袋,窥视外面的世界。22~30周龄时,母考拉会从肓肠中排出一种
半流质的软质食物让小考拉采食。这种食物非常重要,不但非常柔软,易于小考拉采食,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较多水分和微生物,易于
消化和吸收。这种食物将伴随着小考拉度过从母乳到采食
桉树叶的这段重要的
过渡时期,直到小考拉可以完全地采食桉树叶为止,就象人类婴孩在吃固体食物之前,会吃一段时间的粥状的
半流质食物一样。
小考拉从育儿袋口探出身体,采食母考拉从肓肠排出的半流质软食时,会将袋口拉伸以至朝向后方。所以,母考拉的育儿袋口是向下开口或向后开口的说法,严格来讲,并
不准确。
小考拉采食半流质食物期间,会逐渐爬出育儿袋口,直至完全地躺在母考拉的腹部进行采食,最后终于开始采食新鲜的桉树叶并爬到母考拉的背部生活。当然,小考拉也会继续从育儿袋中取食母乳,直至1岁左右。但是,小考拉的身体越来越大,再也不能将头部伸进育儿袋中,于是,母考拉的
奶头会伸长,并突出于开放的袋口。小考拉会继续与母考拉一起生活,直至下一胎的小考拉出生为止。这时,小考拉就不得不离开母亲,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域。如果母考拉不是每年都繁殖的话,那么,小考拉会与母亲一起生活更长时间,当然,小考拉成活的机会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