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肉
出自《东周列国志》的汉语词汇
胙肉,出自《
东周列国志
》的汉语词汇,是指祭祀时供神的肉,也叫
三牲
肉。
解释
祭祀时供神的肉,也叫三牲肉。
出处
1、宋 陆游 《
入蜀记
》卷五:“招头盖三老之长,顾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众人。”
2、《
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九回:“及祭之期,定公行礼方毕,即便回宫,仍不视朝,并胙肉亦无心分给。”
3、《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个母舅,一口
长斋
,后来进了学,老师送了
丁祭
的胙肉来……只得就开了斋。”
4、清
昭梿
《啸亭续录·贵臣之训》:“
坤宁宫
祭神胙肉,皆赐侍卫分食,以代朝餐,盖古散福之义。”
5、毛泽东 《
寻乌调查
》第四章三:“肉有四个项目:一是‘胙肉’,从前是秀才、举人有功名的人分的,后头加上‘毕业生’。”
参考资料
胙肉
.千篇.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16:25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