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川
中国福建籍艺术家
胡一川,福建永定人,胡一川是革命美术中重要的领导者、教育家、活动家、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一、三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届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
人物简介
胡一川,油画家、版画家,福建永定人。原名胡以撰,后改今名,曾化名胡白夫。1929年入杭州国立艺专,参加一八艺社和美联,并加入共青团。1933年转入共产党。1936年在厦门星光日报》及厦门美专任记者和教员。抗战后到延安,任鲁艺木刻工作团团长。1939年创办木刻工厂,大量印刷套色年画、抗日宣传画。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美协副主席、省文联常委、省人大常委等职。作品先后有木刻《饥民》、《失业工人》、《到前线去》,油画《开镣》、《红军长征走过的偏桥》等,曾在《美术学报》上发表文章《回忆鲁迅与一八艺社》。
人物生平
胡一川(1910年-2000年)原名胡以撰,后改今名,曾化名胡白夫。版画家。少时在印度尼西亚读小学,1925年毕业后,回国入厦门集美师范学校从张书学中国画
1910年4月16日生于福建省永定县
少时在印度尼西亚读小学,1925年毕业后,回国入厦门集美师范学校,从张书旂学中国画。
1929年入杭州国立艺专。
参加一八艺社和美联,并加入共青团。
1933年转入共产党。
曾编《工人画报》,并不幸被捕。
1936年在厦门星光日报》及厦门美专,任记者和教员。
抗战后到延安,任鲁艺木刻工作团团长。
1939年创办木刻工厂,大量印刷套色年画、抗日宣传画。
1930年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在新兴版画影响下自学木刻,作品《流离》、 《饥民》等于1931年参加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受到好评。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以目睹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的经历刻成闸北风景,并以《失业工人》、《恐惧》、《到前线去》参加春地美术研究所举办的木刻展览会。
1933年编印《工人画报》和秘密为中国自济会刻制小册子。
此外,还参加野风画会MK木刻研究会活动,同年7月被捕入狱。
1936年出狱后在厦门星光日报》当木刻记者,并任厦门美术专科学校木刻教员1937年到延安,先在儿童剧团抗战剧团工作,
为配合抗日宣传,刻有《组织起来》、《肃清汉托匪》、《交公粮》、《抗日群众大会》等作品,后调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
翌年任该院木刻工作团团长,在敌后开展木刻宣传工作。
1939年冬试制水印套色新年画,受到敌后根据地群众欢迎,之后创办木刻工场,创作《参军》、《破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等作品,并为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敌后方木刻》。
1942年,创作了《不让敌人通过》 、《胜利归来》 、《牛犋变工》(见彩图[《牛犋变工》(中国现代)])、《攻城》等套色木刻,画风粗犷厚重而古朴,
色彩浓郁,个性鲜明。
1948年冬,跟随部队进驻天津,任天津美术工作队队长。
1949年调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授,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创建作出了贡献。
1953年受命筹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
1958年学校迁至广州,改称广州美术学院,任院长。
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已经搁笔多年的油画艺术的实践,创作了革命历史画《开镣》、《前夜》、《挖地道》等。
1958年学校迁至广州,改称广州美术学院,任院长。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已经搁笔多年的油画艺术的实践,创作了革命历史画《开镣》、《前夜》、《挖地道》等。
绘画特点
粗狂的笔法/浓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不加细腻的雕琢,没有过分的强调物象的造型,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富有一种稚拙的意趣,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享受。胡一川油画风格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简、粗、重、拙、辣、力。
简,就是单纯,他的画面结构单纯大气,难得在于单纯但不简单空洞,单纯中有非常充实的内涵;粗,就是粗犷,特别是用笔十分大胆、果断,一气呵成,并善于用短而粗的笔触抒发胸中块垒;重,就是用笔用色浓重,造型有很强的体量感、重量感;拙,就是造型和用笔稚拙天真,没有丝毫油滑习气;辣就是色彩浓烈、用笔有生涩之美,没有那种奶油腔;力,就是力度。他说:“当音乐变为大家的吼声时它能产生出伟大的力量。”他的版画是大众的吼声,他的油画犹如夯歌,都不是阿哥阿妹的“卡拉OK”。
他很早就抓住了个性,抓住了就死死不放,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批评,始终坚持。
胡一川有一句很有名的口头语:“做人要老实,作画要调皮”。
革命文艺不是不要艺术家个人的真性情,不是不要创造和想象的自由,关键在于是不是一个革命者,正像鲁迅说的:从血管里流出的总是血。“调皮”的目的是达到自由、达到真性情,在真、假之间不能“调皮”。在真与假之间的选择上,胡一川一点也不马虎、一点也不“调皮”。
在鲁艺木刻工作团我们有好几年的交往,他在那个年代创作的木刻作品所以能留传下来,就是因为那些作品是血、是肉、是生命、是生活、是艺术。所以他的艺术才那么感人。
“风格即人”。真实、真诚、质朴,胡一川不仅对艺术如此,他的为人处事也是如此。他的人品、画品是一致的。
代表作品
木刻
《饥民》、《失业工人》、《到前线去》创作《参军》、《破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等作品,并为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敌后方木刻》。1942年,创作了《不让敌人通过》 、《胜利归来》 、《牛犋变工》(中国现代)、《攻城》等套色木刻
油画
《开镣》、《红军长征走过的偏桥》、《前夜》、《挖地道》等。这些作品以生动真实、情感真挚和质朴著称。出国访问时,画过《列宁墓》、《列宁住过的草棚》、《格但斯克造船厂》等作品。离休以后,到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写生作画。画有《汕头风光》、《开平码头》、《冶春园》、《海上油井》等,尽力表现国家建设新成就的美。他的画立意明确,主题鲜明,构图简洁粗犷,笔触厚重质朴,色彩丰富强烈。现已出版有《胡一川油画风景选》。
文章
《回忆鲁迅一八艺社》等
出版
《胡一川油画风景选》《到前线去》
个人成就
1931年,作品参加上海“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并刊载于左联机关报《文艺新闻》,这是我国见于展览和报刊的最早木刻版画。
曾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美协副主席 。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美协广东分会顾问、广州美院顾问。
1984年在北京举行“胡一川从事革命美术五十五周年纪念会”,画展在十多个城市巡回展出。2003年广州举办“胡一川艺术特展”,以纪念其卓越的艺术成就。曾出版有《胡一川油画风景选》、《胡一川画集》等,美术学报曾刊出《胡一川艺术研究专辑》。胡一川是我国新兴木刻运动史上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他以饱满的激情和鲜明的爱憎,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版画以及油画作品,艺术风格单纯、浑厚、粗犷而富于力度,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参考资料
胡一川的画品人品.人民网.2000-04-27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协.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2 13:51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