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还是鲁迅》由著名学者
谢泳先生
编辑,收录了
殷海光、
李慎之、
吴江、
钱理群、
朱学勤、
林贤治、
袁伟时、
季羡林、
龚育之等三十多位一流学者探讨
胡适和
鲁迅的重要文章。内容涉及当前学术思想界关于胡适和鲁迅研究的最热门和最有争议的问题,解开了困扰人们的许多谜团,拉开了新世纪关于胡适和鲁迅的重要论争的序幕,为中国
知识分子展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本书记录了世纪之交中国知识界的一场重要论争:据说胡适与
鲁迅分别代表了“中国
知识分子的两条不同道路”。在我看来二人殊途而同归。若依
张承志的定义,凡是“
非暴力主义”都是现存“体制的招牌或粉饰”(本书第287页),则胡、鲁二人都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虽然鲁迅自比“战士”,以杂文作匕首、投枪,但他却没有参加暴力革命;即使发表文章说他向往苏俄、同情工农革命,按照“自由派”知识分子认可的美欧标准,那也属于
言论自由的范畴。在我看来,胡适与鲁迅都秉承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追求自由、平等、
民主、
人权;只是对执政者信心有大小,采取的态度有合作与不合作之分,即各自选择的人生姿态与实现理想的方式有所不同。无论如何,辨析鲁迅与胡适的同与异,至少有思想史上的价值。所以,这本辑录对胡、鲁评价各抒己见文章的选集,值得一读。
谢泳,男 1961年出生。山西省榆次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校报编辑。1986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任编辑,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1989年后在山西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工作,后任《黄河》杂志社副主编,转而研究
储安平与《
观察》周刊、
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
知识分子问题。出版过《
逝去的年代》、《储安平与<观察>》、《
清华三才子》、《
血色闻一多》等著作。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被摩罗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谢泳、
林贤治和余杰)。2007年被
厦门大学破格聘请为人文学院教授。以
知识分子、“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究逐渐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