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交通大学西迁,在唐
兴庆宫遗址南面选定了校址,在
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保存的一张校址工程地形图上可以看到:在交大校园内有一条土梁斜穿,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240米、海拔高度为430米的小塬高坡地。经历史学家考证,这一土坡古称“胭脂坡”。
唐朝时,长安城女子尤爱浓艳的红妆,以
胭脂做红妆风靡一时。而胭脂坡在唐长安也非常有名,是歌楼酒肆林立之地,歌女们每天都要用胭脂化妆打扮,在表演后都会洗脸,使这里遍地胭脂粉,胭脂坡因此得名。
苏轼《
百步洪二首》中曾云:“不似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程善之《古意》诗云:“燕支坡上夜灯出,不知买醉谁家楼”,这里的“燕支坡”就是胭脂坡,这两首诗都是在描绘唐长安城胭脂坡曾经的热闹繁华景象。
胭脂坡位于
兴庆宫南面,
蛤蟆陵的西面。元代
骆天骧的《
类编长安志》卷八记载:“兴庆池南胭脂坡大道东有虾蟆陵。”《
长安志》卷九记述:“(常乐)坊内街之东有大冢,亦呼为虾蟆陵。”
吕大防的《唐长安城图碑刻》中也称虾蟆陵在胭脂坡。
谢良辅的《忆长安》中有“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
皎然的《长安少年行》中也有“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