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汉语
三级字,读作xiū音,部首为“月部”,本义为干肉,又引申为干枯,又引申为细长。
文字源流
“脩”和“修”二字有别,脩本义为干肉,修本义为装饰,后世二字完全混用。今简化字大部分字义用“修”表示,“脩”仅用于表其本义
基本字义
xiū
⒈ 同“修”。
⒉ 干肉。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周礼·大宰》
⒊ 旧时指教学的酬金:束脩。脩金。
⒋ 干枯。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脩【未集下】【肉部】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7
《
唐韵》息流切《
集韵》《
韵会》《正韵》思留切,音羞。《说文》脯也。《
正字通》肉条,割而乾之也。《
释名》缩也。腊脯乾燥而缩。《周礼·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注》脩,脯也。
又《内饔》凡掌共羞脩膴胖骨鱐,以待共膳。《注》脩,锻脯也。《左传·庄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脩。《注》脩,脯也。《释文》锻脯加姜桂曰脩。
又治也,习也。《书·说命》尔交脩子。《疏》令其交更脩治己也。《诗·大雅》脩尔车马。《
礼·礼运》讲信脩睦。
又《韵会》长也。《诗·小雅》四牡脩广。《传》脩,长也。因肉被晒干而变得细长。
又《
大雅》孔脩且张。《屈原·离骚》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注》长也。
又扫除也。《周礼·天官》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注》脩,扫除粪酒。《礼·祭义》宫室旣脩。《注》脩,设,谓除及黝垩。
又备也。《周语》脩其簠簋。《注》备也。
又久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目不荼,则及其大脩也,筋代之受病。《注》脩,犹久也。
又儆也。《鲁语》吾冀而朝夕脩我。《注》儆也。
又乾也。《诗·王风》中谷有蓷,暵其脩矣。《传》脩,且乾也。
又草名。《
山海经》
贾超之山,其中多龙脩。《注》郭曰:龙须也。似莞而细,生山石穴中。
又鱼名。《山海经》
橐山,
橐水出焉,其中多
脩辟之鱼。
又人名。《屈原·离骚》吾令
蹇脩以为理。《注》蹇脩,
伏羲氏之臣也。
又《正韵》云九切,音有。《周礼·春官·鬯人》庙用脩。《注》脩,器名,漆尊也。
郑康成曰:脩读为卣。
又《
集韵》他雕切,音祧。县名,在
信都。
周亚夫封邑。《前汉·恩泽侯表序》孝景将侯王氏,脩侯犯色。《注》脩,读曰条。
又《
类篇》思邀切,音宵。脩脩,羽敝也。 《
正字通》说文脩,脯也。修,饰也。分为二。今脩
修通。
考证:〔又敬也。《鲁语》吾冀而朝夕脩我。《注》敬也。〕谨照原文两敬字改儆。
说文解字
【卷四】【肉部】脩
脯也。从肉攸声。息流切
说文解字注
(脩)脯也。膳夫大郑注曰。脩、脯也。按此统言之。析言之则薄析曰脯。捶而施姜桂曰段脩。
後郑注内饔云脩、锻脯也是也。
曲礼疏云。脯训始。始作卽成也。脩训治。治之乃成。修治之谓捶而施姜桂。
经传多假脩为修治字。从肉。攸声。息流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