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万章上》:“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太甲是商汤嫡长孙,
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的第四位君主。太甲继承了王位后,伊尹一连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阅读,教他学习怎样做一个好的君主。太甲读了这些文章,开头两年还能照着做,不敢违反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到了第三年,他就忘乎所以了,认为自己是一国之主,一切应当由他说了算,不能再让那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来管着他了。他由着自己的性子办事,把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全给破坏了。他以暴虐的手段对付老百姓,把老百姓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太甲变坏了,
伊尹自然不肯轻易放过,他先是一再规劝,提醒太甲对自己的行为要多加检点。后来看到太甲实在不听话,伊尹就把他赶下台,放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地桐宫(今洛阳市偃师区)。在太甲被放逐期间,伊尹没有另立新的王,由他自己暂时管理国家大事。太甲被放逐到了桐宫,从早到晚看到的是他祖父商汤的坟墓。商汤虽然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坟墓却非常简陋,墓地上只修了一座低矮的宫室,供一年一度的祭祀之用。守墓的老人听说太甲是因为不遵守祖宗的制度被放逐到墓地上来的,就每天对他讲述当年商汤创业的故事以及商汤定下的种种规矩,教育太甲应当以自己的祖父为榜样,不要做败家子。
太甲以祖父商汤作为镜子,仔细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做得不对,就决心改正错误。经过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在桐取仁求义。又过三年,确确实实认错了并吸取了伊尹对自己的教训,于是伊尹又把他接回到亳都当天子。太甲接受过去的沉痛教训,小心翼翼地遵照着祖宗留下来的章程办事,终于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商朝日渐繁荣起来。
或许是因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缘故,或许是因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劝告,人们总是容易在悔不当初中让时间、机会从身边走过,而自己却毫无察觉。等到苏醒过来的时候,原来自己错失的不仅仅是月亮,而且还在自怨自艾的时候错失了星星,致使走到人生的终点时才发现,自己一直活在后悔的轮回里。
当遭遇生活的重创,无论心中有多痛,都要及时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埃,继续向前,而不是坐在原地自怨自艾,任凭悲伤涌流成河,把自己淹没。自怨自艾会消耗人的精力,进而把你拽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摆脱痛苦的最佳方法是认真做事,让忙碌和充实占据心灵的空间。伤痛能使人们暂时无招架之力,但哭过了,日子还得过。恢复往常的日子,慢慢地,一切就平静如初了。当人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的历练,看成是成长中的常态,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谱写出人生的精彩。
作家·
杨朔《大旗》:“他害着重沙眼,乍一见亮光,急忙把手搭上眼眉,又红又烂的眼睛眯成细缝,又自怨自艾起来…”
作家·
巴金《苏堤》:“于是我的耳边响起了他的自怨自艾的话,他的叹气,他的哭泣,他的咒骂。”
作家·
萧红《
呼兰河传》:“都是些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而又自怨自艾的可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