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量子力学里,自旋统计定理给出粒子
自旋量子数与粒子统计行为的关系。
自旋是内禀的角动量,每个粒子有整数或是半整数的自旋量子数,与粒子外在的运动无关。
在
量子力学里,自旋统计定理给出粒子
自旋量子数与粒子统计行为的关系。
自旋是内禀的角动量,每个粒子有整数或是半整数的自旋量子数,与粒子外在的运动无关。
在
量子力学中,自旋(英语:Spin)是粒子所具有的内禀性质,其运算规则类似于经典力学的
角动量,并因此产生一个
磁场。虽然有时会与经典力学中的
自转(例如行星公转时同时进行的自转)相类比,但实际上本质是迥异的。经典概念中的自转,是物体对于其
质心的
旋转,比如
地球每日的自转是顺着一个通过地心的极轴所作的转动。
首先对
基本粒子提出自转与相应角动量概念的是1925年由拉尔夫·克罗尼希、乔治·乌伦贝克与山缪·古德斯密特三人所开创。他们在处理
电子的磁场理论时,把电子想象为一个带电的球体,自转因而产生磁场。后来在
量子力学中,透过理论以及实验验证发现基本粒子可视为是不可分割的
点粒子,所以物体自转无法直接套用到自旋角动量上来,因此仅能将自旋视为一种内禀性质,为粒子与生俱来带有的一种角动量,并且其量值是
量子化的,无法被改变(但自旋角动量的指向可以透过操作来改变)。
自旋对原子尺度的系统格外重要,诸如单一
原子、
质子、
电子甚至是
光子,都带有正半奇数(1/2、3/2等等)或含零正整数(0、1、2)的自旋;半整数自旋的粒子被称为
费米子(如电子),整数的则称为
玻色子(如光子)。复合粒子也带有自旋,其由组成粒子(可能是基本粒子)之自旋透过加法所得;例如质子的自旋可以从
夸克自旋得到。
在
量子力学里,粒子可以分为玻色子(英语:boson)与
费米子。
保罗·狄拉克为了纪念
印度物理学者萨特延德拉·玻色的贡献,因此给出玻色子的命名。玻色与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合作发展出的
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可以描述玻色子的性质。在所有基本粒子中,
标准模型的几个传递作用力的规范子,
光子、
胶子、
W玻色子、
Z玻色子都是玻色子,赋予基本粒子质量的希格斯子是玻色子,已被证实。在
量子引力理论里传递引力的
引力子也是玻色子,尚未被证实存在。在复合粒子里,
介子是玻色子,
质量数为偶数的稳定原子核,像
重氢H(
原子核由一颗
质子和一颗
中子组成,质量数为2)、
氦-4、铅-208等也是玻色子,
准粒子像
库柏对、
等离体子、
声子等都是玻色子。
多个玻色子可以同时占有同样量子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当
氦-4因冷却变为
超流体时,会显示出这种性质。与之相比,两个费米子不能同时占有同样的量子态。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费米子,例如,
轻子、
夸克。玻色子传递作用力使得费米子能够连结在一起。由于玻色子的作用,物质能够黏结在一起。
费米子可以是
基本粒子,例如
电子,或者是
复合粒子,例如
质子、
中子。根据相对论性量子场论的
自旋统计定理,
自旋为整数的粒子是
玻色子,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是费米子。除了这自旋性质以外,费米子的
重子数与
轻子数守恒。因此,时常被引述的“
自旋统计关系”实际是一种“自旋统计量子数关系”。
根据费米-狄拉克统计,对于N个全同费米子,假设将其中任意两个费米子交换,则由于描述这量子系统的
波函数具有反对称性,波函数的正负号会改变。由于这特性,费米子遵守包利不相容原理:两个全同费米子不能占有同样的量子态。因此,物质具有有限体积与硬度。费米子被称为物质的组成成分。质子、中子、电子是制成日常物质的关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