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
鼠李科鼠李属植物
鼠李(学名:Rhamnus davurica Pall.)是鼠李科、鼠李属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高10米。具顶芽,鳞片有白色缘毛;叶纸质对生宽椭圆形;花单性异株有花瓣;核果球形黑色;种子背侧有与种子等长窄纵沟;花期5~6月,果期7~10月。鼠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植物学史
鼠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幼枝无毛,小枝对生或近对生,褐色或红褐色,稍平滑,枝顶端常有大的芽而不形成刺,或有时仅分叉处具短针刺;顶芽及腋芽较大,卵圆形,长5-8毫米,鳞片淡褐色,有明显的白色缘毛。
叶纸质,对生或近对生,或在短枝上簇生,宽椭圆形或卵圆形,稀倒披针状椭圆形,长4-13厘米,宽2-6厘米,顶端突尖或短渐尖至渐尖,稀钝或圆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有时稀偏斜,边缘具圆齿状细锯齿,齿端常有红色腺体,上面无毛或沿脉有疏柔毛,下面沿脉被白色疏柔毛,侧脉每边4-5 (6)条,两面凸起,网脉明显;叶柄长1.5-4厘米,无毛或上面有疏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4基数,有花瓣,雌花1-3个生于叶腋或数个至20余个簇生于短枝端,有退化雄蕊,花柱2-3浅裂或半裂;花梗长7-8毫米。
核果球形,黑色,直径5-6毫米,具2分核,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果梗长1-1.2厘米;种子卵圆形,黄褐色,背侧有与种子等长的狭纵沟。花期5-6月,果期7-10月。
产地生境
鼠李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生长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坡林下,灌丛或林缘和沟边阴湿处。
鼠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山西等地。西北地区鼠李分布于陕西秦岭南北坡旬阳、凤县、略阳、眉县、太白山、户县海拔840-900米山坡,关中、延安黄龙山、桥山林区、安塞海拔400-1800米的山地林区。甘肃分布于白龙江林区、小陇山、天水等地,海拔1000-2200米;宁夏六盘山、青海海北、海东、贵南、称多、玉树各林区,生于海拔2100-3500米山谷灌丛或林下路旁。
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蒙古和朝鲜也有分布。
育植技术
主要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
种子采集
采集种子要在果实落地前,将母树四周地面上的杂草石砾清除净,以便收集种子。调制种子时,将收集到的种子放入缸内浸泡,果肉腐烂后经搓洗,便得到纯净种子。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沙壤土,保墒性能好,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作苗圃地。土壤解冻后立即整地。在整地前要浇足底水,施足底肥,底肥用腐熟的农家肥,然后细耕整平。
种子贮藏
种子必须经过混沙贮藏低温催芽,否则大部分种子会失去生活力。经过沙藏的种子不但发芽率高,而且出苗快,出苗整齐,发芽率可达91%。
播种
采用低床育苗,开沟条播,播幅6-7厘米,幅距20厘米,沟深1厘米左右,覆土1厘米,每亩用种5千克。播种在春分后进行,播种时土壤要保持湿润。由于覆土薄,播种后至出苗前应覆土、盖草,以利于保墒。
育苗管理
经过沙藏的种子播种后25天出苗整齐,从第一株苗出土到出苗终止仅有15天。没有沙藏的种子出苗晚,出苗不整齐,无明显的出苗高峰,苗木大小参差不齐,苗木质量较差。
播种后要保持床内土壤湿润。出苗前不要大水漫灌,大旱时可以喷水。幼苗期间要注意遮荫。定苗分两次进行,当大部分苗木出现真叶和苗高5厘米时各1次。定株后适时浇水,除草,施肥,土壤要保持湿润,忌积水。全年追肥2次,第1次在6月下旬,每亩用硫酸铵10千克,第2次在7月下旬,每亩施硫酸铵15千克。
移植
选择山地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立地造林,按一般灌木树种的造林技术造林,造林密度每公顷3000-4800株。最宜在园林绿化中栽培,亦是制作盆景的佳木。
病虫防治
鼠李苗期病害主要有锈病和软腐病。锈病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宁400倍液防治;软腐病可采用1:1:100波而多液防治。幼苗易感染立枯病,病害发生时立即喷洒高锰酸钾1000倍液,喷后立即喷水洗苗,以防药害。
主要价值
药用
据《本草纲目》记载,鼠李味苦,性凉,微毒,具有清热祛火、利湿解毒、杀虫的功效,还可治疗寒热症及瘰疬疮以及水肿腹满、腹部冷积、疥瘙有虫等症。
经济
鼠李木材坚实,可用于雕刻及制作农具;其种子还可榨油;其树皮和叶还可提取胶。其花期很长,可作为蜜源植物;其茎皮、果实和根还可作为绿色染料。
参考资料
鼠李.植物智.
鼠李.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3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