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dance performance舞蹈表演的任务是,以其掌握的
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
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
舞蹈形象。舞蹈表演的特征在于,演员是表演实践的主体。舞蹈演员既受作品的制约,但又是编导构思的被动实现者,具有再创造的
主观能动性。
舞蹈演员对
舞蹈编排艺术构思的创造性舞台体现。他应具备较全面的
艺术素养、创造性和
表现力。舞蹈形象通过空间展现并在时间中流动,因此,舞蹈表演的舞台体现,必然和舞蹈欣赏过程统一并同步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舞蹈艺术的创作和表演空前繁荣和发展,成长起一代又一代的舞蹈表演艺术家。他们根据舞蹈艺术的
特殊规律,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
戏曲表演的经验,借鉴外国的表演
艺术理论,逐渐探索并形成着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舞蹈
艺术规律的表演方法。
舞蹈者只能用表情、动作、造型和各种技巧等手段表现人物的
思想感情。舞蹈表演对身体技能的要求十分严格,不经长期艰苦的基本训练,就无法进入创造实践。舞蹈的技术技巧的训练,与一般
身体锻炼不同,因为
舞蹈动作必须负荷思想、传达感情、塑造性格,为表现作品蕴含的主题服务。因此,在舞蹈表演中,作为手段的技术,只有在进行真正的
艺术创造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
舞蹈演员的表演,要经历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内外结合的过程。表演者须先学习掌握某一角色的动作、姿态等外部技术后,再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具体人物的
心理活动并把握其个性特点,给身体动作(技巧)以内心依据,塑造有血有肉的丰满的
艺术形象。舞蹈表演中,“神”是通过“形”来体现的,完全脱离“形”的“神”,是空幻的;而单纯的形似,则会使
舞蹈形象苍白无力。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在创作角色时,总是要求自己
形神兼备。
中国舞蹈艺术吸收了
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在表演中,假设、虚拟成为常用的手法。这种虚拟的东西之所以能使观众受到感染,是因为其中贯穿着舞蹈者真情实感的表演。这种真情实感,启发了观众的联想,触发了他们相同的
内心体验。比如舞蹈《
观灯》,舞台上并未挂出彩灯,而是通过演员的舞蹈表演,使观众“看”到了演员眼里的灯、心里的灯,感受着表演者观灯的乐趣。这种“假”戏真作,物虚情实,虚实的结合,也是中国舞蹈表演艺术的特点之一。
除去身体动作和技巧外,
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富于变化的面部表情,是观众理解剧情、
体验角色内心世界、认识舞蹈形象的重要渠道。中国传统艺术表演艺术家们常说: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这说明配合着各种舞蹈动作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是中国舞蹈表演的重要特点。
舞蹈表演的精髓在于手部的姿势,而不是腿部。这一点在芭蕾上尤为突出。只有通过手来表现舞蹈之美,才是最为经典和优美的。无论是纤细的
兰花指,还是刚劲有力的拳掌,都能表现出舞蹈之美,让人领悟舞蹈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