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特产梭子蟹:舟山渔场上蟹的种类很多,资源最为丰富产量最高的要数
三疣梭子蟹。梭子蟹全身披有坚硬的
甲壳,背面呈墨绿色,其形状似织布梭子,故而得名。农历九月以后捕捉的蟹称作“膏蟹”,体质丰满,质量最好,营养丰富,为佐酒佳肴。梭子蟹以蒸食为主,也可按当地传统的加工方法放入盐制成
蟹糊、蟹股或
蟹酱,或把
膏蟹洗净放入盐卤里渍之,做成“
呛蟹”,别有一番风味。
梭子蟹,是中国沿海的重要经济
蟹类。其生长迅速,养殖利润丰厚,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梭子蟹一般在3-5米深海底生活及繁殖,冬天移居到10-30米的深海,喜在泥沙底部穴居。其适应盐度为16‰-35‰,水温在4℃-34℃,PH值在7-9之间,最适盐度为26‰-32‰之间,最适温度在22℃-28℃。水质要求清新、高溶氧,当环境不适应或脱壳不遂时有自切
步足现象,步足切断后能再生。
十足目短尾次目
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1种,又名
蝤蛑,因头胸甲呈梭形而胃、心区背面又有 3个显著的疣突而得名。梭子蟹属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已知50多种,中国沿海已有17种,本种产于中国、
日本和
朝鲜。前侧缘斜拱形,有9个锐齿,后缘末端有一刺。第4(末)对
步足的掌节与指节似桨状,为
游泳足。雄性的腹部呈长三角形,雌性成体的腹部近圆形。
梭子蟹栖于近岸水深 7~100米的软泥、砂泥底石下或
水草中。在潮间带低潮线上也可采获少量较小的或中等的个体。它们常用前 3对
步足的指尖在海底缓慢地爬行,用
游泳足游动,或向侧前方前进,或向侧后方倒退。遇敌时,向上举起大螯自卫或攻击对方,或用
游泳足末2节掘砂而将身体直立地潜入底内。它们有夜出觅食的习性,有明显的趋光性,可用灯火诱捕。
舟山梭子蟹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盖以棱形头胸甲,青灰色,前端有一对发达的
螯足,后端有四对
步足;腹部扁平,肌肉退化,紧贴在头胸甲的腹面,雄蟹腹部呈三角形,俗称“
尖脐”,雌蟹腹部呈圆形,俗称“圆脐”。
梭子蟹属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种类很多,是重要经济蟹类。常见的有
红星梭子蟹、
远海梭子蟹和
三疣梭子蟹等。三种梭子蟹外形极为相像。仔细观察,
红星梭子蟹头胸甲表面上有3 个血红色卵圆形班,非常明显,区别于其它两种。运海梭子蟹头胸甲上有较粗的颗粒及明显的花白云纹,而
三疣梭子蟹头胸甲上的颗粒细小,无花白云纹,有 3个疣状突,故名三疣梭子蟹。后者是梭子蟹中数量最多,产量最大的一种,约占梭子蟹总产量的90%左右。此外 ,中国还产
银光梭子蟹 、
矛形梭子蟹 、
拥剑梭子蟹、
纤手梭子蟹、
薄氏梭子蟹等。
舟山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梭子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
年糕、炒
咸菜、煮
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
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难尝此味。
舟山鱼蟹鲜美可口,色泽好看,营养丰富,长期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和喜爱,而且俏销韩国、
日本。截止2007年至10月29日,舟山市共出口梭子蟹10270.1吨,其中向韩国出口9725.8吨,向
日本出口544.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