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格指
文艺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风格这一概念被用于
文艺批评,中国起于
刘勰的《
文心雕龙》,西方起于法国
布封的《风格论》。风格具有多种含义,如
作品风格、
作家风格、
时代风格、
民族风格等,一般多指文艺家的风格。一个文艺家由于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
艺术才能、
审美趣味等的不同,在题材选择、
主题提炼、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结构布局、
语言运用等方面,常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形成不可重复的风格。风格是文艺家精神特性的印记,它不是体现在一些作品中或某些艺术因素方面,而是体现在全部创作的
内容与形式统一中。风格是文艺家成熟的标志。并非每一个作者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只有那些刻苦探索、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
文艺家,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定义与特征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
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
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
流派风格、
时代风格和
民族风格等。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种。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
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
艺术特色和
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风格是作品
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体裁的驾驭、
艺术语言和
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艺术风格学有时指某一艺术作品的风格,有时指一系列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总的格调。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艺术家风格并非抽象、空洞
的存在,而要具体落实到艺术作品上;艺术作品的风格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直接根源于艺术家的风格。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是:
个体性与
社会性相统一;稳定性与
变异性相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艺术风格具有时代性、
民族性,在
阶级社会里,还不可避免地打上阶级的烙印。社会主义的艺术,提倡
政治方向的一致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鼓励艺术家在“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发展不同的艺术风格。 当然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这是由于人们在一段时期内受到共同的影响有着比较接近的审美趋向。比如汉代大多崇尚简洁浑厚的艺术风格,18世纪的法国流行装饰味极强的
洛可可风格等。
艺术区分
艺术风格与艺术特点、作品习气的区分。艺术风格是有高度的
思想性、成熟性,是真善美的。艺术特点不一定是好的艺术风格,而可能是不成熟的,不具备思想高度的习气;其作品表现往往是偏执一端、一成不变、做作
古代文论概括
我国古代文论如《
文心雕龙》、《
二十四诗品》显示出对艺术风格较强
概括性。尤其是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可谓一部艺术概论,其中,雄浑、冲淡、高古、典雅、绮丽、豪放、疏野、清奇、飘逸,显示出了极强的对艺术风格的大块面概括划分作用。以下列举数条。
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
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
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
刘邦《
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
项羽《
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
曹操的《
观沧海》。雄浑是
盛唐诗歌的
时代风格,它反映了
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王昌龄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
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
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
高适、
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风格介绍
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
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
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
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沉郁
如果说豪放是
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
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
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
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
三吏”“
三别”“
兵车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
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
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
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
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再如
辛弃疾的词,
俊爽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
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
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
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
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