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
芒市,傣语称“勐焕”,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东经98°01′~98°44′,北纬24°05′~24°39′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2900.9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芒市辖1个街道、5个镇、6个乡,市人民政府驻斑色路16号。2023年末,芒市常住人口为46.43万人,城镇化率为51.58%。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芒市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约2500~3000年。早在新时器时代中后期,芒市便有人类繁衍生息。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西汉,为不韦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划入哀牢县,属永昌郡。
三国蜀汉时,沿袭旧制。
西晋秦始七年(271年),属宁州辖地。
隋唐至宋元时期
唐初,以芒市为中心称些罗城,属齿部,隶属剑南道姚州都督管辖。贞元十年(794年),茫施属永昌节度地。
宋大理国时,易名怒谋,属永昌府,为金齿白夷地。
元中统二年(1261年),在金齿地设安抚司,属贺天爵安抚使管辖。至元十年(1273年),分金齿司地为“路”,今县城划入东路地区。至元十一年(1274年),东路改名镇康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从镇康路划出,设茫施路,隶属金宣抚司六路总管府。
明清时期
明洪武十五年(1445年)废茫施路,置茫施府,隶云南承宣布政司。正统八年(1443年),改置芒市御夷长官司,属金齿军民指挥司,后隶云南布政司,刀放革随征缅酋有功,经王骥提授芒市长官司之职。万历十三年(1585年),在遮放地区置遮放副宣抚司。崇祯十三年(1640年),芒市御夷长官司升格置为芒市安抚司。
清初,属永昌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属龙陵厅。光绪二十五年(1809年),置勐板土千总(今芒牛坝一带),属龙陵厅管辖。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划芒市、勐卯两司为芒板弹压委员辖地;划遮放、勐板两司为遮卯弹压委员辖地。均隶属滇西道观察使。民国四年(1915年),改划芒遮板三司地为芒遮板行政区,属腾越道尹,公署设在勐戛。后废道制,改属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芒遮板设治局(准县级)。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设潞西设治局,因以芒市位于(怒江)以西的方位关系而得名。局署仍在勐戛。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始设区、乡(镇),与土司制度原设合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潞西设治局从勐戛迁入芒市;同年8月,改为县治,县名仍为“潞西县”,隶属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芒市土司代办、设治局长方克胜任县长,治所设在芒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14军41师121团进驻芒市,潞西解放。随同解放军一同到达的军政代表团接管了国民党潞西县政府。
1950年,潞西县人民政府建立,隶属保山专署。
1953年7月,潞西县划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
1956年,德宏自治区改自治州,潞西县隶属德宏州。
1996年10月,潞西县撤县改市,改称潞西市。
201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2年,潞西县置3区24乡(镇、街),划出畹町镇。
1954年,高埂田等7个乡从梁河县划入。
1959年,将遮放区所辖弄坎乡的莫里等7个寨子和西山文化站所辖原崩补乡的白沙地等8个寨子划给瑞丽县。
1960年,又将西山文化站所辖原崩补乡的半个乡域划给陇川县。
1962年,全县设城关、芒市坝、江东、勐戛、遮放5个区,东山、西山、中山、三台山4个生产文化站,辖61个乡(镇)。
1987年12月,根据省政府区乡体制改革精神,决定将区级行政设为乡,原乡(镇)改为行政村(办事处)。同时,原东山区的芒海镇升为县属镇。原遮放区、勐戛区改为县属镇。
2005年11月,潞西市撤并乡镇,撤法帕乡并风平镇,撤东山乡并遮放镇,撤城郊镇、象滚塘乡并芒市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芒市辖1个街道、5个镇、6个乡:勐焕街道芒市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风平镇轩岗乡江东乡西山乡中山乡五岔路乡三台山德昂族乡,另辖1个农场:遮放农场,市人民政府驻斑色路1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芒市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东经98°01′~98°44′,北纬24°05′~24°39′之间。东、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西、西北与梁河县陇川县龙江(陇川江)相望,南与缅甸交界,东西长约71千米,南北宽约62千米,总面积2900.91平方千米。
地质
芒市地处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状构造西支中段与三江经向构造带中南段,南岭纬向构造带西延部分的交汇部位。是藏滇地槽褶皱系的横断山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褶皱断裂相当发育,其中泸水—瑞丽大断裂从象滚塘入境,向西南过三台山,经遮放盆地的北面边沿至瑞丽市姐勒出境,属压扭性逆掩断层。另一条是畹町大断裂,呈东西走向,从中山乡尖山入境,经落虎山,沿国境线延伸至畹町,为压扭逆推断层。在这两条大的断裂带之间,还有呈分带性断裂现象:一条从龙陵县朝阳,过中山乡小街,出缅甸;一条从象滚塘经芒市盆地东南边沿,至勐戛地区;一条从龙陵县的象达,过法帕、遮放镇,出畹町;一条从龙陵县城,过芒市风平,至东山地区;一条从腾冲市的团田,经象滚塘、轩岗,至三台山;一条从龙陵县的河头,过江东,沿龙江,出陇川县贡瓦,至瑞丽市户育。这些皱褶断裂是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地壳运动形成的(约100~2500万年)。
地形地貌
芒市地貌属横断山系南段中切割中山盆地类型,呈现出“八分山,二分坝”和“两山、两坝、两河”的地貌特征,“两山”均是高黎贡山的余脉,从东北部的龙陵县入境。地势略显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东北山地海拔在2000~2700米之间,西南山地海拔在1700~2200米之间,海拔最高点为2889.1米;最低点为528米。“两坝”即是四面大山环抱着的两个新生代沉积盆地——芒市盆地、遮放盆地(盆地俗称坝子)。芒市坝的海拔在860~900米之间,遮放坝的海拔在783~792米之间。“两河”即县内两条主河道,一条称为芒市河,从龙陵县流入,穿过芒市、遮放两个坝子中部。另一条河为龙江,流经西北部作为县界,后注入遮放坝西南部,汇流芒市河出境。
水文
芒市主要有“两江七河”。“两江”即怒江、龙江。怒江干流从芒市东南角中山乡境内擦境而过进入缅甸,过境全长13.7千米。龙江流经芒市境内81千米,经黑山门峡谷进入瑞丽市境流入缅甸。“七河”即万马河、勐古河、芒杏河、芒市河、番家山河、光荣河、南茄河。万马河发源于风平镇平河村东北部,主干流32.5千米,径流面积265.7千米。勐古河发源于遮放镇谢里寨,流经户那、芒海、赖南,与南开河汇合后流入缅甸境内,市境径流面积105.9千米。芒杏河发源于勐戛镇从岗寨,流至橄榄坡注入怒江,市境径流面积175.6千米。
芒市河
芒市河发源于龙陵县金竹坪村北部诸山溪,从大山田流入市境,汇入瑞丽江,流域面积1830.50千米。
番家山河
番家山河发源于龙陵县龙山镇板厂村,从江东乡番家山村东入境流经高埂田村汇入龙江,河流长20.2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185亿立方米。
光荣河
光荣河发源于江东乡五家寨,向西流经高埂田村汇入龙江,河长10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324亿立方米。
南茄河
南茄河发源于遮放镇帮达村卢定崩山,向西流经戛中新民村入瑞丽江,河长12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245亿立方米。
气候
芒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长冬短,热量丰富,日照长,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分明,雨量充沛等特点,温度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坝海拔差达2361米,立体气候明显,可分为南亚热带低热盆地气候、南亚热带低热丘陵气候、亚热带山地气候。根据气象部门多年测定,最多年日照为2713.3小时,最少为1834.9小时,平均每天为6.2小时,年平均日照数量是2252.9小时。年平均气温19.6℃,最热月6月,均温23.9℃;最冷月1月,均温12.2℃。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6.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0.6℃,无霜期300天以上。四季雨量分配不均,春季平均降雨量225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3.6%;夏季平均降雨量1015.9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1.4%;秋季平均降雨量361.9毫米,占21.9%;冬季平均降雨量51.8毫米,占3.1%。芒市的降水量在省内属于最多的地区之一。风速小、风向稳定少变量是芒市地域风的特点,一年四季盛行西南风,静风频率较大,多年平均值为46%,瞬间大风极少。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芒市有耕地36849.11公顷,种植园用地27746.7公顷。林地192515.83公顷,草地2898.89公顷,湿地434.6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514.7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488.4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121.52公顷。
水资源
芒市年平均总产水量3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3.11亿立方米,地下水8.69亿立方米。2021年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8138立方米。经对较大的28条河流测算,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0万千瓦,其中伊洛瓦底江水系河流21条,蕴藏量39.33万千瓦,怒江水系河流7条,蕴藏量20.67万千瓦。目前已开发37.25万千瓦,占可开发装机容量的62.08%。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芒市有高等植物2564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36种,省级重点保护21种。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4.3%。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秃杉;属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铁力木、野茶树、大树杜鹃、董棕、云南黄连、原始莲座蕨、滇桐、光叶珙桐、云南石梓、荔枝、云南野稻、鹿角蕨、云南山茶花、云南梧桐、香果树;属三级保护植物的有滇菠萝蜜、黑黄檀、楠木、见血封喉、云南苏铁、云南木姜子、林生芒果、扇蕨、黄牡丹、鸡毛松、香龙眼、云南紫薇、红椿、大果木莲等。林木中适应性强、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良乡土树种有柚木、八宝树、团花树、杉木、木荷(红木树)、思茅松、红栎、桦木、旱冬瓜(桤木)、樟树、蓝桉、牛筋木、秧青及楠木等。
动物资源
芒市动物种类繁多,曾是“乘象国”之地。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的金钱豹、草豹、红春豹、芝麻豹、蜂猴、雪猪、苏门羚、河麂、灰叶猴、熊猴、猕猴、白长臂猿、小熊猫、水鹿、黑熊、水獭、狐狸、岩羊、花面狸、双角犀鸟、冠斑犀鸟、锦鸡、白鹇、原鸡、绿孔雀、穿山甲及大蟒等今已罕见。此外还有蓝孔雀、太阳鸟、飞鼠、花雕鼠等珍禽异兽。昆虫种类繁多,淡水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资源十分丰富。2018年1月,德宏自然生态保护服务队在芒市野外拍摄时,发现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菲氏叶猴,总数量达200只以上。
矿产资源
芒市矿产资源经勘查有燃料、金属及非金属矿资源三大类。在燃料资源中主要有低变质褐煤;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钨、镍、锑和锗等25个矿种,矿产地102处,已开发利用12种;非金属矿有宝砂、蛋白石、多种大理石、花岗岩、水晶石、石灰岩、黏土、硫酸钡和萤石等。
截至2021年,芒市主要矿产保有储量为:原煤3578.92千吨、铁235千吨、铜3.75千吨、铅20.16千吨、锌26.37千吨、伴生银金属36.62吨、伴生镉金属386.23吨、镍金属31.57千吨、金金属1.47吨、钨矿12.9千吨、冶金用石英岩2362千吨、水泥用石灰岩矿石25828.38千吨、水泥配料用粘土矿石3670千吨。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芒市全市总人口(常住人口)为439931人,比2010年增加50040人,10年增长12.83%,年均增长率为1.21%。
截至2022年末,芒市常住人口461922人,比上年增长0.03%,其中:男性236226人,女性225696人。人口出生率9.77‰,人口死亡率9.50‰,人口自然增长率0.2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59.2人。公安户籍总户数116514户。户籍人口415105人,比上年增长0.66%。其中城镇人口142691人,乡村人口272414人。男性209426人,女性205679人。18岁以下98527人,18~34岁93464人,35~59岁157951人,60岁以上65163人。
2023年末,芒市常住人口为46.43万人,城镇化率为51.58%。
民族构成
截至2021年末,芒市有汉族261288人,占全市总人口56.58%;傣族14017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0.36%,主要居住芒市坝、遮放坝、轩岗坝等亚热带盆地及河谷地区;有景颇族3064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64%,主要居住在西山乡、东山乡、三台山德昂族乡和五岔路乡居多;德昂族人口为1022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主要居住市辖三台山德昂族乡、勐戛镇、五岔路乡等山区;阿昌族人口为315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68%,主要居住在市辖江东乡高埂田村民委员会;傈僳族人口为438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95%;其他少数民族11907人,占总人口的2.58%,主要分布在全市山区和集镇,以及农场垦区。
经济
综述
2022年,芒市实现生产总值190017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2450万元,增长5.1%,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4332万元,增长1.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3394万元,增长2.9%,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6:20.8:58.6。
2022年,芒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56223万元,同比下降42.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191万元,下降42.9%。财政总支出421334万元,下降23.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361万元,下降18.3%。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443万元,增长4.2%;公共安全支出23075万元,增长26.1%;教育支出65968万元,下降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264万元,下降20.6%;卫生健康支出23782万元,下降47.8%;节能环保支出2032万元,下降59%;城乡社区支出24716万元,增长88%。
第一产业
2022年,芒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527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443732万元,增长6.6%;林业产值40124万元,增长4.4%;牧业产值84042万元,增长2.2%;渔业产值12343万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035万元,增长4.4%。
2022年,芒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52823亩,比上年增长0.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51546亩,增长0.1%;油料种植面积3823亩,下降24.8%;甘蔗种植面积89210亩,下降7.8%;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302780亩,增长6.5%;烟叶种植面积38063亩,下降8.3%;瓜类(果用瓜)种植面积20374亩,增长44.4%;药材类种植面积15027亩,下降37.8%,其中石斛11359亩,增长21.8%;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26098亩,下降17.6%。
2022年,芒市粮食总产量223269吨,比上年增长0.1%;油料产量556吨,下降28.4%;甘蔗产量397077吨,下降14.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89511吨,增长7.4%;烟叶产量5359吨,下降3.9%;瓜类(果用瓜)产量38507吨,增长69.4%;药材类产量5224吨,增长25.3%,其中石斛产量4424吨,增长81.5%;其他农作物产量33237吨,下降2.9%。
2020年,芒市茶叶产量10632吨,增长4.4%;核桃产量702吨,下降9.9%;橡胶(干胶片)产量2054吨,下降10%;咖啡(干咖啡豆)产量5043吨,下降2.2%;坚果产量9103吨,下降1%;竹子产量133.8万根,增长0.5%。
截至2020年末,芒市茶园面积140634亩,比上年增长3.2%;核桃实有面积51986亩,增长0.8%;橡胶年末实有面积66657亩,下降2.5%;咖啡实有面积36202亩,下降1.8%;坚果实有面积260967亩,增长5.1%;竹子实有面积130791亩,下降1.9%。
2022年,芒市肉类总产量19208吨,比上年下降2%;禽蛋产量1506吨,下降5.3%;牛奶产量128吨,下降2.3%;水产品产量8222吨,增长1.5%。年末生猪存栏100730头,下降1.2%;牛存栏44261头,下降0.4%;羊存栏31752只,增长5.5%;家禽存栏1373685只,增长12.6%。生猪出栏139018头,增长4.6%;牛出栏29645头,下降7.1%;羊出栏20892只,下降1.3%;家禽出栏2130641只,下降22.1%。
第二产业
2022年,芒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3.2%,按行业分,制糖业增加值下降27.4%;饮料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6.9%;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业增加值增长13.2%;谷物磨制业增加值下降11.7%;橡胶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3%;精制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12.7%;机织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水泥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5.8%;电力生产业增加值增长28.3%;电力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3.7%。
2022年,芒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9605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9%。全市具有资质的62户建筑业在库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68279万元,增长1.7%。
第三产业
2022年,芒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2009万元,比上年下降1.5%。按销售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92946万元,下降1.4%;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9062万元,下降2.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23295万元,增长0.9%;商品零售898713万元,下降1.8%。
2022年,芒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28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
2022年,芒市邮电业务总收入53473万元,比上年增长9.1%。年末拥有固定电话3.0万户,下降1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3.9万户,增长4.2%;宽带互联网用户17.1万户,增长10.6%。
2022年,芒市实现旅游业社会总收入951089万元,增长35.4%;接待国内旅游者997.82万人次,增长48.6%。
截至2022年末,芒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014590万元,比年初增长4.3%。其中,境内存款3009500万元,比年初增长4.3%;境外存款5090万元,比年初增长0.8%。境内存款中,住户存款1811418万元,比年初增长8.8%;非金融企业存款402493万元,比年初增长20.7%;机关团体存款760288万元,比年初下降11.9%;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49万元,比年初下降2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57764万元,比年初增长8.3%。其中,住户贷款1374638万元,比年初增长12.8%;企(事)业单位贷款1183108万元,比年初增长3.5%。
交通运输
综述
芒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杭(州)瑞(丽)高速建成通车,芒(市)梁(河)高速、瑞(丽)孟(连)高速、大(理)瑞(丽)铁路全面推进,芒市机场获批为国际口岸机场,成为云南省第三大支线机场,是中国距缅甸最近的国际航空口岸。“铁公机”的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拥有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机场的完善交通网,已形成了“三出境、三出州”的铁路、高速公路交通格局。
公路
芒市有芒市—腾冲猴桥、芒市—临沧铁路,瑞丽—孟连高速公路、杭瑞高速穿境而过。
截至2022年末,芒市公路线路470条,公路通车里程3063千米,比上年增长3.5%,其中等级公路2981千米,增长5.8%。公路运输总周转量63468万吨千米,增长17.7%。
铁路
大瑞铁路(建设中),全长330千米,设计时速140千米每小时,为国铁一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芒市境内将设置“芒市站、芒市西站、坝托站、遮放站”,计划竣工日期2026年12月31日。
航空
德宏芒市国际机场,位于德宏州芒市坝子中部,1990年4月10日,正式通航,因其特有的沿边开放、民族风情特色以及当地特色的产业资源,被誉为边情绿宝机场。机场占地面积为2609亩,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跑道长2600米,宽45米,停机坪可同时停放9架波音737、空客A319(含)以下机型;航站楼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停机位为25个,可供A321、B737~900(含)及以下机型起降。已开通国内航线10条。通航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西安、丽江、武汉、沈阳、昆明、深圳、兰州。
2022年,芒市航空运输总周转量6353万吨千米,下降15.3%。2023年5月30日,德宏芒市机场更名为德宏芒市国际机场。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9月,芒市有城市公交车183辆(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已达115辆),运行线路19条;全市共有出租经营业户3户、出租车400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业户19户、网约车296辆。
截至2022年末,芒市公共汽车运营车156辆,比上年下降18.3%;公共汽车客运量8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芒市有各类学校167所,其中普通中学2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小学(含教学点)73所,幼儿园67所,其他学校3所。高中招生数3231人,在校学生9486人,毕业生2421人,专任教师705人;初中招生数6688人,在校学生19671人,毕业生5885人,专任教师130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2448人,在校学生6998人,毕业生2846人,专任教师172人;小学招生数6082人,在校学生37364人,毕业生6484人,专任教师2009人;幼儿园招生数7113人,在园幼儿数17944人,离园人数6104人,专任教师931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小学学生辍学率0%。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96.6%,初中学生辍学率0%,初中升学率8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52%,高中升学率98.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91%。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芒市有卫生机构52个(不含个体诊所、村卫生室、医务室),其中医院14个。床位数4718张,其中:医院3665张,卫生院817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8.3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3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711人,注册护士2417人,检验师186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人。卡介苗接种率99.84%,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9.53%,百白破三联制剂接种率99.76%,麻疹疫苗接种率99.5%,乙肝疫苗接种率99.39%,甲肝疫苗接种率99.52%,乙脑疫苗接种率99.54%,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99.66%,A+C群流脑疫苗接种率99.52%,百破疫苗接种率99.51%。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68‰,婴儿死亡率2.05‰。传染病发病率2211.55/10万。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芒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9642人,比上年增长0.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763人,增长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601人,增长8.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6360人,增长2.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327人,增长2.3%,覆盖率10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3621人,覆盖率9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361人,覆盖率99%。
截至2022年末,芒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全市共有8133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929人,农村居民7204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84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343元;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355.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476.45万元,农村居民2879.34万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芒市由“茫施”演变而来。“茫”广义上泛指部落名称,“施”为部落首领称谓。相传在上古时代,有一只暴虐的猛虎经常伤害人畜,有个勇敢的人披上虎皮,装扮成一只勐(“茫”)虎为民除害。他融入虎群,终日以虎为伍,出没山林,最后将那只凶猛的老虎驯服,使其成为守卫村庄的忠诚卫士。这位驯虎者智勇双全,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茫”是古代德昂族先民对首领的尊称,后演绎为部落名称。傣语和德昂语有一部分相同,两个民族都称老虎为“施(社)”。于是,人们便将“茫”和“施”二字合并在一起,变成英雄的名字,统一称为“茫施”,意指征服老虎的大首领。随着时间的推移,“茫施”便由此演绎而来。
特色节庆
泼水节
泼水节傣语称“摆爽南”,德昂语称“拱拍”,阿昌人称“浇花节”。它是傣历新年,是一年中最为盛大而隆重的节日。泼水节的来历传说较多,现普遍流传的是,很多年以前,有一个魔法无边的魔王,刀箭不入,水淹不死,火烧不烂,无恶不作。他抢来12个美丽的姑娘做妻子,个个恨死魔王。最小的聪明机敏,一直在想办法杀死这个妖魔。一天,终于从魔王口中探出秘密,只要用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就能把魔王的头勒下来。可是妖魔的头落地后,滚到哪里,哪里就大火成灾。为了使人间免除灾难,12个姑娘只好轮流抱着魔王头。于是人们用清水替姑娘冲洗身上的污秽,年复一年,形成了泼水节。节期是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民族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固定为阳历4月12日至14日。节日清晨,人们把头天采来的鲜花供奉在佛前,并于中午前把佛寺内的佛像搬出来,放在龙亭子里,先用刚打来的清水浴佛,然后按年长辈分互相有礼貌地用花木枝叶蘸水洒泼对方,人们互相泼水,以示祝福,唱歌跳舞,夜晚放焰火和孔明灯等,整个节期内热闹非凡。傣族、德昂族及阿昌族认为,泼水可以消灾祛病,身体健康;相互泼水是尊敬、爱慕,给予对方吉祥如意。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景颇族传统祭祀的盛大节日,源于创世英雄宁贯娃的故事。景颇支叫“目瑙”,载佤、浪哦、喇赤等支叫“纵歌”,统称“目瑙纵歌”,是大伙跳舞的意思。节期一般都选定在农历正月中旬。1983年4月9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每年正月15日至16日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节日期间,景颇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装,一早结队汇集到目瑙纵歌广场进行欢庆。目瑙纵歌典礼开始,敲锣打鼓,鸣枪放炮,笙管齐奏,在一派欢乐声中,由4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头戴插有美丽的孔雀翎或雉鸡鸟冠帽,手中挥动闪亮的景颇长刀,领着目瑙纵歌队伍,踏着鼓点,吹响“桑比”,边歌边舞。舞场中央翌立有高大的“目瑙示栋”标志,上刻目瑙纵歌线路(以示景颇族祖先由青藏高原南迁的曲折过程),人们围着“目瑙栋”,踏着鼓点,吹响“桑比”,尽情歌舞,参舞者少至数百,多至数千人,故有“万人舞”之称。目瑙纵歌从早跳到晚,通宵达旦,气势壮观。
阿露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阿昌族传统节日,是为纪念传说中的遮帕麻遮咪麻为民除害、造福人类而举行的。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节日期间,远近村寨的阿昌人身穿节日盛装,抬着扎制的挂着红彩的白象和青龙,手持青枝绿叶,汇集在事先指定的村寨,围绕着舞场中央竖起的“阿露窝罗”标志,放鞭炮,唱“窝罗”,踏着“龙形虎步”在象脚鼓乐声中耍龙舞象,尽兴狂欢。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阿露窝罗节”为阿昌族的法定节日,每年阳历3月20日举行,节期2天。
阔时节
阔时节亦称“拉歌”节,意为新年歌舞节,是傈僳族传统而盛大的节日,每年正月初九举行,节期2天。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傈僳族的法定民族节日。节日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除夕之夜,老人以酒、肉、粑粑为祭祀天地祖先神灵,为感谢耕牛一年劳作、家犬给人类带来谷种,先给它们品尝一点年节食品。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来到选定的场址,聚集在一起吹笙、笛,弹篾弦、三弦等乐器,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欢庆佳节。同时举行火炮、弩箭、射击等民间体育比赛及对歌等活动。
风景名胜
勐巴娜西珍奇园,“勐巴娜西”是傣语,意为“一个神奇美丽富饶的地方”,位于德宏州芒市,交通便利,距离芒市机场仅7千米,占地面积300多亩,背靠雷牙让山及孔雀湖。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内设有三个展馆九个园区。即:古生物化石、树化玉馆,奇石名木馆,世界名木、大型根艺馆。以及竹林、鸡蛋花园、三角梅园、榕树园、紫薇园、桂花园、珍稀植物园、名人植树园、古树名木园。园内有百年古树300余株,千年古树4株、有珍稀濒危植物10多种。
傣族古镇位于芒市市区东北方,总占地约1200亩。傣族古镇商业区有大型餐饮街、民俗体验街、星光夜市街等多条主题街区以及文化馆、艺演场所等。2022年5月以来,每逢节假日,傣族古镇都会组织开展泼水狂欢或民族歌舞展演等民族文化活动。傣族古镇已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
仙佛洞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西部的勐戛镇“风吹坡”片区,距芒市城区约13千米,是国家AAAA级景区。仙佛洞属中生代侏罗系中统勐戛组石灰岩地质构造,已有1.4亿多年的历史。溶洞内游览线长2.8千米,垂直高差200多米。洞内共有4个组团,26个景点,5大奇观。
地方特产
云南小粒咖啡,是德宏著名特产,1914年,从缅甸引进阿拉比卡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德宏的咖啡豆品种优良,质优味美,具有“香而不烈、浓而不苦、略带果味”的特质,被国内外咖啡界人士赞誉为“国际上质量最好的咖啡之一”。1994年,中国第一个本土咖啡品牌后谷咖啡在德宏创立,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以“后谷”为代表的德宏咖啡在原料基地开发种植。2018年,德宏德宏咖啡也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遮放贡米是“中国十大好吃米饭”“云南六大名米”,是芒市的一块金字招牌,是芒市边疆人民优秀的稻米种植文化遗产。早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时代,就流传“下关风、龙陵雨,芒市谷子,遮放米”的民间谚语。其中“遮放米”说的是遮放米质之优。“香松酥软、热不粘稠、冷不回生、营养丰富、食之不腻”是遮放贡米的特点,因咀嚼间满口芬芳如谷神在舞,故又被称为“会跳舞的米”。
涮涮辣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据说如果大象不小心用鼻子碰到,就会辣得狂奔不止,不停甩动鼻子,当地人又称为“象鼻辣”。涮涮辣的分布范围极小,绝大多数是野生,以芒市的辣味最强,是小米辣辣度的20倍以上。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15:5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