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唐竹
禾本科唐竹属植物
花叶唐竹(学名:Sinobambusa tootsik ‘Huayetangzhu’)是禾本科、唐竹属唐竹的变种。竿高可达12米,直立,幼竿深绿色,无毛,被白粉,老竿无毛,有纵脉;节间在分枝一侧扁平而有沟槽,箨环木栓质隆起,竿环亦隆起,与箨环近同高;箨鞘早落性,革质,近长方形,竿先端者箨耳通常呈镰刀状弯曲,棕褐色,表面粗糙或被绒毛,箨片披针形乃至长披针形,绿色,外翻,叶绿色,具有许多宽窄不等的黄白色条纹;箨鞘新鲜时绿色,具黄白色纵条纹,箨鞘两边缘的条纹尤其宽大。叶鞘表面无毛,边缘具纤毛;叶耳不明显,偶见有呈卵状而开展者;叶片呈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小穗扁平,上部具微毛;小花长椭圆形,灰绿色,无毛;外稃卵形,革质兼纸质,先端急尖,具短尖头,边缘生有向上的纤毛,顶端略有微毛,脊间具微弱小横脉,纵脉不明显,膜质,近菱形兼椭圆形或卵形,基部近楔状,稍厚,花药淡黄色;子房圆柱形,无毛,花柱,极短,笋期4-5月。
形态特征
竿高5-12米,直立,直径2-6厘米,幼竿深绿色,无毛,被白粉,尤以在下方更为显著,老竿无毛,有纵脉;节间在分枝一侧扁平而有沟槽,节间长30-40厘米,最长可达80厘米;箨环木栓质隆起,起初具紫褐色刚毛;竿环亦隆起,与箨环近同高;节内略凹下。箨鞘早落性,革质,近长方形,先端钝圆,背面初为淡红棕色,并被薄白粉和贴生棕褐色刺毛,尤以基部最密,边缘具淡黄色而基部紫红色之纤毛;竿基部者箨耳微弱,竿中部者箨耳伸出,呈卵状至椭圆状,竿先端者箨耳通常呈镰刀状弯曲,棕褐色,表面粗糙或被绒毛,边缘具长达2厘米之波曲繸毛;箨舌高4毫米,呈拱形,边缘平整,具短纤毛乃至无毛;箨片披针形乃至长披针形,绿色,外翻,具纵脉与小横脉,边缘具稀疏锯齿,先端渐尖,基部略向内收窄而后外延,脱落性;竿中部每节通常分3枝,主枝稍粗,基部略呈四方形,与竿有较大角度的开展,有时每节多达5-7枝,其节环甚为隆起,高度近于箨环的一倍,但末级分枝之二环则同高,具3-6(9)叶;叶绿色,具有许多宽窄不等的黄白色条纹;箨鞘新鲜时绿色,具黄白色纵条纹,箨鞘两边缘的条纹尤其宽大。
叶鞘长3.5-4.5厘米,表面无毛,边缘具纤毛;叶耳不明显,偶见有呈卵状而开展者;鞘口繸毛波曲长达15毫米,略呈放射状,脱落性;叶舌短,先端截形或近圆形,高1-1.5毫米;叶片呈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6-22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渐尖,具锐尖头,基部钝圆形或楔形,下表面略带灰白色并具细柔毛,次脉4-8对,小横脉存在,呈宽的长方形,边缘多具锯齿;叶柄长2-6毫来。假小穗1-3(5)枚,着生在同一花枝上,顶生假小穗具长2-11毫米之柄(实为花枝的最末一节间),侧生假小穗无柄,假小穗线状细长,长8-20厘米,粗2-3毫米,基部托以2至数苞片,向上逐渐增大而与外稃相似,上部的1或2片腋内有芽;小穗轴节间长达5-7毫米,扁平,上部具微毛;小花长椭圆形,长7-12毫米,灰绿色,无毛;外稃卵形,宽7毫米,革质兼纸质,先端急尖,具短尖头,边缘生有向上的纤毛,顶端略有微毛,具15脉并有小横脉;内稃椭圆形,与外稃同长或略短,宽4毫米,先端钝圆,具2脊,脊上与先端生纤毛,脊间具微弱小横脉,纵脉不明显,脊外至边缘各具2或3脉;鳞被3,膜质,近菱形兼椭圆形或卵形,后方1片鳞被形稍不规则,上部具纤毛,基部近楔状,稍厚,具7-9脉纹,长约2.5毫米;花药长4-6毫米;淡黄色;子房圆柱形,长1.8-2毫米,无毛,花柱1,极短,柱头3,长3-4毫米许,具多数屈曲丝状毛。笋期4-5月。
产地生境
原产福建,生长于溪边、山坡阔叶林中,从几十米到千米海拔都有分布。中国广东、广西及浙江等地有栽植。喜湿润气候,能耐一定的阴湿环境,能耐40℃高温及零下低温。
繁殖方法
圃地选择:①土壤:竹具有强大的地下系统,要求土壤肥沃、湿润、深厚和排水良好,深度在50厘米以上,沙质土或沙质壤土最宜,地下水位不易过高,在1米以下为宜。竹植物一般在碱性土上生长不良,要求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pH值为4.5-7为宜。②地形:竹植物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忌风。选择圃地时要避开干燥多风的山脊、山坡和容易积水的地带,最好选择地势平缓、或山甘、山麓和山腰等土层深厚地带,坡向以东南及南向最适宜,西南及西向阳光过强,北向又多雪害。总之,选择时要注意营造适宜的小环境。
母竹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秆基芽肥大充实,须根发达的1-2年生的竹秆,发笋力强,在后易成活,是移竹造林的最好母竹。3年生以上的竹秆,秆基芽眼已有部分发笋成芽,残留下来的多半老化衰退,失去萌发能力,而且根系也开始衰退,不宜选作母竹。
母竹的粗度:用于繁殖的母竹粗度不宜过粗,粗大的母竹易受风吹摇晃,不易栽活;过细的母竹,往往生长不良,也不易选作母竹。此外母竹应当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母竹的挖取:挖母竹时,不要摇动竹秆,否则容易损伤竹秆和竹鞭的连接处破坏鞭与秆的输导组织,造成成活困难。挖出母竹后,为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消耗,一般要截去顶梢,每秆只要留3-5盘枝即可。如果分枝较低,竹秆下部也要适当剪调部分分枝。通常几株母竹靠近生长在同一鞭上,挖母竹时可将3-5株一同挖起为一“从”母竹,用来繁殖效果更好。如母竹“从”中竹数太多,可行修剪,疏去一些生长弱的竹子,留下3-5株即可。
母竹的保存:母竹挖取后若不能及时栽植,则应放置在阴凉避风的地方,适当浇水或用湿草捆扎竹兜。
母竹的运输:短距离搬运母竹必须包扎。但必须防止鞭芽和竹鞭受伤以及宿土震落。远距离运输母竹必须用草绳活蒲包包裹好宿土。运输土中必须要有棚布遮盖,否则母竹容易失水,成活率下降。
栽培技术
母竹运输到圃地后,应立即栽植。栽植穴的深度要求40厘米,栽植前,先在穴底用表土活伴有沤熟的有机肥的土垫底,一般厚10厘米左右,后填心土(除去土中石块,树根等),分层踏实,使得根鞭与土壤密接。填土时要防止踏伤鞭根和笋芽。在天气干燥或土壤干燥的地方,还须现行适当灌水,再行覆土。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5厘米,上部培成馒头形,加盖一层松土,周围开好排水沟,以免积水烂鞭。栽植时要做到:深挖穴,浅栽竹,下拥紧(土),上松盖(土)。栽植后,将包扎母竹的稻草等物,覆盖在母竹周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主要价值
竹叶色彩鲜艳,花纹美丽,具有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
唐竹.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5 08:4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