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月夕(拼音:huā zhāo yuè xī)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
后晋·
刘昫《
旧唐书·罗威传》。
唐朝末期,北方的魏州等地土地辽阔,兵强马壮。那儿的节度使虽然仍由皇帝颁封,实际上已不受中央政府的控制。魏博节度使罗威,就是在他父亲死后自己继承官位,皇帝也只能承认。
罗威虽然身居高位,但很佩服儒家的学问,喜欢结交文人。他思维敏捷,闲暇时读读书,写写诗,府中藏书竟达上万册。他经常喜欢在气候宜人时,选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携一帮文人墨客、慕僚宾朋,迎风作赋,对月吟诗,成为当时官僚中难得的有高雅情趣的人物。因为酷爱自号“江东生”的诗人罗隐的诗,所以就把自己在花朝月夕所赋的诗集成一集,命名为《偷江东生集》。
“花朝月夕”,寓意花晨月夜、良辰美景。二月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正是百花争妍的时候,春色一片绚丽,野外绿草如茵,桃红柳绿,踏青野游,观花赏景,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成语告诉人们,花月春风,人生得意马蹄疾的时光值得留恋;残月暮雪,断肠人意萧索的日子也不能遗忘。花朝月夕般的心情应该时时刻刻都要保持。
元·
施惠《
幽闺记·少不知愁》:“花朝月夕,丫环侍妾随,好景须欢会,四时不负佳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不知此四十余年中,花朝月夕,曾一动心否乎?”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岁晚节物》:“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夕花朝,自今细数。”
元·
郑光祖《梧桐树·题情》曲:“相思借酒消,酒醒相思到,月夕花朝,容易伤怀抱。”
“花朝月夕”与“月下佳期”“良辰美景”意义相近,三者都有形容美好的时光和景物的含义;区别在于“花朝月夕”侧重的是景色美好的时候,“月下佳期”侧重的是男女约会时的美好时刻,“良辰美景”侧重的则是时光和景色都美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