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连营,男,1965年12月生,河南延津人,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
人物经历
1996年9月—1999年7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6年9月—1989年7月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2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郑州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7年6月至2008年6 月于
法国马赛三大作访问学者
社会职务
1.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2. 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3. 中国青少年法律研究会理事;
4. 郑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5.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
7. 郑州市法理、宪法研究会会长;
8. 郑州市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9. 河南省优秀专家;
10. 河南省委法律顾问。
11. 2021-2025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法学与政治学类主任委员。
12. 河南省纪检监察协会副会长
出版图书
获得荣誉
1. 199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 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
3. 1999年在郑州大学首届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一等奖;
4. 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5. 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特聘教授。
6. 2021年9月25日,入选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候选名单。
科研成果
1.《
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独著,30万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立法程序论》,独著,24万字,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该书获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3.《行政复议法通论》,副主编,
法律出版社1999年;
1.《作为一个学科的货币宪法学》,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2012年第1期;
2.《立法的偏颇及其矫正——以〈劳动合同法〉为分析考察对象》,载《
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3期;
3.《从高招不公看平等教育权宪法之殇》,载《
法制日报》2009-09-24;
4.《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宪法学思考》,载《
公民与法》2011年第10期;
5.《宪法学的知识转型与方法综合——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学术争论为素材》,载《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1期;
6.《传统“和谐”文化的宪政之殇——兼论当代“和谐”命题的宪政意义》,载《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7.《论人权原则与我国宪法规范的发展》,载《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第4期;
8.《宪政建设的统合模式——超越“上/下”之争的第三条道路》,载《
法学评论》2011年第3期;
9.《社会失衡的宪政根源与宪政建设的功能定位》,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0.《货币宪法、政治经济体制与长期通货膨胀》,载《
学习论坛》2011年第7期;
11.《税制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载《学习论坛》2010年第2期;
12.《宪法学视域中的地方公债制度》,载《
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13.《民生问题的宪法学思考》,载《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4.《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形成路径之反思》,载《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15.《论宪政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契合》,载《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2期;
16.《地方“人格化”、财政分权与央地关系》,载《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17.《从公民参与看东亚民主转型》,载《
北方法学》2009年第4期;
19.《分税制、地方公债与央地财政关系的深化改革——基于立宪主义的视角》,载《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0.《中央权威的宪政逻辑》,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1.《公民维权之运动模式的宪法学分析》,载《
浙江学刊》2009年第2期;
22.《“高考移民”现象的宪法学思考》,载《法学》2009年第11期;
23.《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载《
法学评论》2006年第1期;
24.《公民受教育权实现中的国家责任》,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5.《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载《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
26.《干涉主义下人权与主权的悖反》,载《
浙江学刊》2006年第2期;
27.《“民法帝国主义”的虚幻与宪法学的迷思——第三只眼看“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争论》,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28.《拒绝与总统握手》,载《
法制资讯》2008年第3期;
29.《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载《
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30.《关于制宪权的形而下思考》,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31.《行政法理论基础比较研究》,载《
当代法学》2004年第2期;
32.《试论公用征收制度的宪法基础》,载《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33.《中国的违宪审查:是否可能,如何可能?》,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4.《宪法解释的功能、原则及其中国图景》,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35.《公民司法救济权的入宪问题之研究》,载《
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
36.《宪政建设与建设地修宪》,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
37.《中国宪法解释体制反思》,《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38.《从传统的家园意识看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第1期转摘;
成果表
39.《民主市场的交易规则》,载《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5期;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3年地1期转载;
40.《关于制宪权的形而下思考》,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41.《立法程序的价值取向:民主、效率及其协调》,载《
宪政论丛》2003年总第3期;
42.《论我国立法监督制度中的附带性审查》,载《
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43.《进一步完善修宪程序》,载《
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
44.《对立法程序的哲学审视》,载《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为《法理学、法史学》2001年第3期转载;
45.《立法过程中的程序自治原则》,载2000年2月20日《法制日报》;
46.《论地方性法规的批准和备案制度》,载《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47.《立法程序的功能分析》,载《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48.《民意代表的言论免责权之研究》;《
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999年第6期转载。
49.《论对行政权的法律控制》,载《法学家》1999年第5期;
50.《论政务公开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载《
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3期;
51.《追求效率的程序》,载《
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52.《树立宪法权威,实行依法治国》,载《群言》1999年第3期;
53.《论立法过程中的程序公开原则》,载《人大研究》1999年第3期;
54.《论法的公布》,载《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55.《程序公开与立法民主》,载1999年6月5日〈〈法制日报〉〉;
56.《论立法过程中的程序参与原则》,载1999年3月25日《法制日报》;
57.《浅议立法听证》,载1999年1月28日《法制日报》;
58.《行政立法及其控制》,载《
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999年第1期转载;
59.《关于设立宪法监督专责机构的设想》;
60.《宪法学发展的两个问题》,载《
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为1998年7月14日《
检察日报》转载 。
主要著作
1、《立法程序论》,独著,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出版,获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宪法学》(
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3.《
公民法律素质研究》,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主要论文
已出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主要有:
1、《宪政建设的统合模式》,载《
法学评论》2011年第3期,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11年第8期转载
2、《民生问题的宪法学思考》,载《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3、《立法的偏颇及其矫正》,载《
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3期;
4、《“高考移民”现象的宪法学思考》,载《法学》2009年第11期;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公民维权之运动模式的宪法学分析》,载《
浙江学刊》2009年第6期;
6、《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载《
法学评论》2006年第1期,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2006年第4期转载,并为《
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4期转摘,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7、《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载《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6年第3期转载;
8、《公民受教育权实现中的国家责任 》,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9、《宪法解释的功能、原则及其中国图景》,载《
法律科学》2004年第6期,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5年第1期转载,并为《
大国策》(
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收录,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优秀作品奖;
10、《公民司法救济权的入宪问题之研究》,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1、《宪政建设与建设性地修宪》,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4年第1期转载;
12、《行政法理论基础比较研究》,载《
当代法学》2004年第1期,为《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精粹(2004年)》收录;
13、《从传统的家园意识看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第1期转摘;
14、《中国宪法解释体制反思》,载《
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15、《民主市场的交易规则》,载《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5期,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3年第1期转载,并为《中国宪法学研究精粹(2002年)》收录;
16、《关于制宪权的形而下思考》,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 年第2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3年第4期转载,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7、《民意代表的言论免责权之研究》,载《
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999年第6期转载;
18、《论对行政权的法律控制》,载《法学家》1999年第5期;
19、《论政务公开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载《
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3期,为《研究动态》2000年第3期转载;
20、《关于设立宪法监督专责机构的设想》,载《
法商研究》1998年第4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998年第5期转载;
21、《谈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载《
政法论坛》1997年第2期。
主要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
宪政建设研究;
2.
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
人权入宪及人权保障
法律体系研究;
3. 司法部重点项目:宪政原理与中国法治特色研究;
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央地财政权限配置与规范的宪法学研究;
5. 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研究;
6.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十五”期间河南省地方立法问题研究;
7.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行政法治:依法治省的难点与关键。
主要荣誉
1998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
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