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
卷蛾科小卷蛾属昆虫
苹果蠹(读dù)蛾(Cydia pomonella)是杂食性钻蛀害虫 ,属鳞翅目卷蛾科,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成虫体长8毫米,翅展15-22毫米,体灰褐色。前翅臀角处有深褐色椭圆形大斑,内有3条青铜色条纹,其间显出4-5条褐色横纹,翅基部颜色为浅灰色,中部颜色最浅,杂有波状纹。
基本信息
寄主名称:苹果Malus pumila、花红M. asiatica、海棠M. spectabilis、沙梨Pyrus pyrifolia、香梨P. aromatica、榅桲Cydonia oblong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野山楂C. cuneata、李Prunus salicina、杏P. armeniaca、巴旦杏P. amygdalus、桃P. persica、核桃Juglans regia、石榴Punica granatum、栗属Castanea spp.、榕属(无花果属)Ficus spp.、花楸属Sorbus spp.等几十种水果。
物种名称:苹果蠹蛾
检疫方法:检查果品上是否有蛀孔及丝状虫粪、碎屑及各虫态。检查运载工具的四周缝隙等处是否有残留果品、包装物及幼虫、蛹。
传播途径:苹果蠹蛾为小蛾类害虫,在田间最大飞行距离只有500m左右,自身扩散能力较差,主要以幼虫随果品、果制品、包装物及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
生物学特性:在各地1年发生代数不同,少则1代,多则4代。成虫有趋光性。黄昏至清晨交尾,卵单产。树冠上层卵量多,叶上卵多于枝条和果实上,喜产在背风向阳处。1头幼虫能咬几个苹果,从蛀果到脱果通常需1个月左右,幼虫老熟后脱果爬到树干裂缝处或地上隐蔽物以及土中结茧化蛹,也有在果内、包装物及贮藏室化蛹。一部分幼虫有滞育习性。
原产地:欧洲东南部。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现已遍及欧洲各国,以及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南美洲、非洲等地。1987年苹果蠹蛾随旅客携带水果传入甘肃,在敦煌市立足,而后迅速扩展。到1992年已遍布全市,30多个大中型果园受害,年均损失40多万元。成虫可近距离传播,主要以幼虫或蛹随运输果品和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主要危害苹果沙果石榴等果树。在不同树种和不同品种植物上产卵也有选择性,幼虫一般从果实胴部蛀入,可转果危害,造成果实脱落,影响品质,甚至不能食用。
控制方法:严密监测,严禁发生区虫果外运,加强调运检疫。发现害虫及时清除,可采用刮树皮、树干上束草环等办法消灭、诱杀幼虫。成虫期在果树上悬挂卫生球,阻止其交尾,采用性诱剂诱捕,也可使用药剂喷洒。使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不失为一项好办法。
外形特征
成虫体长8毫米,翅展15-22毫米,体灰褐色。前翅臀角处有深褐色椭圆形大斑,内有3条青铜色条纹,其间显出4-5条褐色横纹,翅基部颜色为浅灰色,中部颜色最浅,杂有波状纹。后翅黄褐色,前缘成弧形突出。初龄幼虫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4一18毫米,头黄褐色,体多为淡红色,头部黄褐色。前胸盾片淡黄色,并有褐色斑点,腹足趾钩为单序缺环,臀板色浅,无臀栉。蛹黄褐色,体长7一10毫米,复眼黑色,后足及翅均超过第三腹节而达第四腹节前端,第二至第七腹节背面均有2排刺,前排粗大,后排细小,第八至第十腹节背面仅有l排刺。卵扁平椭圆形,长1.1一1.2毫米,宽0.9一1.o毫米,中部略隆起,表面无明显花纹。初产时像一极薄的蜡滴,半透明,随着胚胎发育,中央部分呈黄色,并显出一圈断续的红色斑点,后连成整圈,孵化前能透见幼虫。
卵:椭圆形,长1.1–1.2 mm,宽0.9–1.0 mm,极扁平,中央部分略隆起,初产时像一极薄的蜡滴,半透明。随着胚胎发育,中央部分呈黄色,并显出1圈断续的红色斑点,后则连成整圈,孵化前能透见幼虫。卵壳表面无显著刻纹,放大100倍以上时,则可见不规则的细微皱纹。
卵呈半透明状,就像极薄的蜡滴。几天后,卵的中央会显示一圈断断续续的红色的罔,这个阶段称为红圈期。等到快要孵化的时候,这个红圈会逐渐消失。刚孵化出来的幼虫身体呈淡黄白色,以后逐渐呈淡红色,前胸盾片浅黄色,臀板较前胸盾片更浅,腹足4对,末节臀足1对,腹足趾钩为单序缺环,有趾钩19~ 23根。
蛹的身体呈淡黄褐色,复眼黑色。第2~7腹节背面各节的前后,均有一排整齐的刺。前排粗大,后排细小。第8~ 10腹节背面仅有一排刺,第1 0节的刺为7~8根。雌蛹生殖腔在腹面第8节,而雄蛹在第9节。
分布地区
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印度、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
生活习性
苹果蠹蛾的成虫多在夜间活动,黑光灯能诱集到成虫;其成虫还具有趋化性,糖醋罐可以诱集到成虫。另外,苹果蠹蛾的成虫在产卵时具有明显的产卵选择性,树种上更偏爱苹果和沙果;而不同苹果品种中,其在中秋里蒙、黄元帅、黄太平等上产的卵较多,而在国光、祝光、红元帅和富士等品种上产卵较少;梨树中以酥梨上卵量最多,苹果梨、锦丰梨、乌酒香次之,鸭梨上产卵很少。其在树冠上不同部位产卵量也不同,在垂直分布的上层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在向阳背风处产卵最多。苹果蠹蛾的幼虫具有滞育习性,其第l代幼虫老熟后,一部分会滞育结茧越夏越冬(滞育率28%),第2年夏季羽化。其幼虫还具有转果为害的习性,其幼虫在果实内蜕皮3次即3龄幼虫时开始转果,1头幼虫可以转移为害1—3个果实,尤其是相邻的果实之间,有时1个果实内会出现几头幼虫同时为害的现象。此外,幼虫还具有偏食种子的习性。
发生规律
苹果蠹蛾在我县一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三代,发生世代很不整齐。以老熟诱虫在树干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及主枝分叉处缝隙中结茧越冬。当早春气温超过9℃,即4月下旬越冬幼虫陆续化蛹,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分别为1、2代幼虫发生盛期,也是蛀果的两个高峰期,6月上旬及8月上旬为幼虫危害脱果期,从5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都能见到成虫。
该虫在中国新疆地区1年发生1–3代,在伊犁完成1代约需45–54d。第1代的部分幼虫有滞育现象,这部分个体1年仅完成1代。一般1年可完成2个世代,有的还能发育到第3代,但该代幼虫能否安全越冬尚不清楚。
老熟幼虫在开裂的老树皮下,断树的裂缝,树干的分枝处,树干或树根附近的树洞里,支撑树干的支柱,以及其它有缝隙的地方吐丝做茧越冬。新疆地区越冬幼虫最早于第2年3月末开始化蛹,至6月下旬结束.成虫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羽化。在伊宁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在5月下旬,第1代在7月中旬。在南疆阿拉尔地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在4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四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6月下旬,此后以第二代幼虫越冬。
成虫羽化后1–2 d进行交尾产卵。交尾绝大多数在下午黄昏以前,个别在清晨进行。卵多产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部分也可产在果实和枝条上,尤以上层的叶片和果实着卵量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卵在果实上则以果面为主,也可产在萼洼及果柄上。在方位上,卵多产在阳面上,故生长稀疏或树冠四周空旷的果树上产卵较多;树龄30年的较15–20年的树上卵量多。第1代卵产在晚熟品种上的较中熟品种的多。雌蛾一生产卵少则1–3粒,多则84–141粒,平均32.6–43粒。成虫寿命最短1–2d,最长10–13d,平均5d左右。
第1代卵期最短5–7d,最长21–24d,平均9.1–16.5d;第2代最短5–6d,最长10d,平均8d。刚孵化的幼虫,先在果面上四处爬行,寻找适当蛀入处所蛀入果内。蛀入时不吞食果皮碎屑,而将其排出蛀孔外。在花红上多数幼虫从果面蛀入;在香梨上多数从萼洼处蛀入;在杏果上则多数从梗洼处蛀入。幼虫能蛀入果心,并食害种子。幼虫在苹果和红花内蛀食所排出的粪便和碎屑呈褐色,堆积于蛀孔外。由于虫粪缠以虫丝,危害严重时常见其串挂在果实上。
幼虫从孵化开始至老熟脱果为止,完成幼虫期所需的天数,最短25.5–28.6d,最长30.2–31.2d,平均28.2–30.1d。非越冬的当年老熟幼虫,脱离果实后爬至树皮下,或从地上的落果中爬上树干的裂缝处和树洞里做茧化蛹。在光滑的树干下,幼虫则可化蛹于地面上其他植物残体或土缝中。此外,幼虫也能在果实内、果品运输包装箱及贮藏室等处做茧化蛹。越冬代蛹期12–36d,第1代期9–19d;第2代13–17d,平均15.7d。
危害症状
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南部,属古北、新北、新热带、澳洲非洲区系共有种。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6大洲几乎所有的苹果产区,是世界上仁果类果树的毁灭性蛀果害虫。该虫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的果实,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蛀果率普遍在50%以上,严重的可达70%–100%,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水果的生产和销售。
分类:国内检疫对象
防控措施
加强检疫
苹果蠹蛾仅在新疆发生,因此必需严防传人内陆地区,要严格检疫制度,不得将有虫苹果调入内陆进行销售,以防传播蔓延。
人工防治
早春苹果发芽前,结合修剪,刮除树枝干上的翘皮,集中烧毁,或秋后在枝干上束草,以诱集越冬幼虫,早春将其取下烧毁,均可消灭越冬幼虫。
药剂防治
在各代成虫产卵盛期或幼虫孵化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0%灭扫利、20%速灭杀丁或2.5%功夫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2 000倍液喷雾,每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物理防控:
物理防治主要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进行防治。据试验、示范,杀虫灯以河南汤阴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效果较好。挂灯时间为每年的4月下旬至9月下旬,杀虫灯的设置密度为15-20亩/1盏,成棋盘式或闭环式分布。杀虫灯的安放高度以高出果树的树冠为宜。
生物化学防控相结合
根据各地苹果蠹蛾成虫发生时期不同,现以新疆南疆为例,提前悬挂带有苹果蠹蛾诱芯的诱捕器,当诱捕到第一只成虫后,10-15天内开始喷药,成虫基数比较大,可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加甲维盐或高效氯氟氰菊酯加灭幼脲,基数小,可单独使用甲维盐或灭幼脲即可,也可以根据诱捕情况在成虫发生盛期后,5-7天内根据成虫基数喷药。(注意诱捕器内的粘虫板要及时更换,做好诱捕情况统计,不要错过防治时期,幼虫一旦蛀入苹果,很难再防治)。
物种管理
2019年1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99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危害性评价,并划分为4个危害等级,苹果蠹蛾被划为二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
2023年1月1日起,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3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1:1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