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原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锐,字旭东,祖籍
湖南湘阴,生于
长沙,中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10月24日,范旭东出生,家中祖父曾当过
直隶大兴县知县,父亲以教书为业。
光绪十五年(1889年),范旭东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家境由小康而一贫如洗,随母亲谢氏和哥哥范源濂迁往湖南省长沙市保节堂定居,靠母亲帮人浆洗衣服和针线手工勉强糊口。因姑母资助,得以就学。
光绪二十年(1894年),范旭东进入长沙市北乡捞刀河社会贤达吴镜蓉开设的私塾学馆启蒙读书。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范旭东随哥哥范源濂考入
湖南时务学堂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失败。范源镰知时务学堂不可久留,于是偕学友林锡圭等东渡日本留学。范旭东在哥哥逃亡后仍留守在家,先生两次让范旭东赴县府考试,作为掩饰,后再去吴镜蓉馆攻读古文,学雕刻、绘画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范源濂回国参加
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携带弟弟东渡日本,范旭东在东京清华学堂学习日语,参与编辑《游学译编》地理栏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范旭东毕业于和歌中学,同年考入岗山第六高等学堂医学专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范旭东考入
京都帝国大学化学工业系,为了表达并坚定自己的雄心壮志,他改名范锐,字旭东。
宣统二年(1910年),范旭东毕业留校任教。至辛亥革命消息传来,当即决定回国。
宣统三年(1911年),范旭东回国,由
梁启超推荐进入财政部,在
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验分析,但由于不满当时官场的腐败,两个月后辞去了工作。
民国二年(1913年),范旭东被派往
欧洲考察盐政 ,由此而对精盐制造及盐的工业用途发生了浓厚兴趣。
投身实业
民国四年(1915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股本5万元,范旭东被公推为总经理,生产出中国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范旭东亲笔设计了一个五角形的商标,起名“海王星”。
民国六年(1917年),范旭东与
陈调甫、王小徐合作,在小试成功的基础上,在天津寓所的庭院内建起1座3米高的石灰窑和1套氨碱法制碱装置,进行模型试验。经3个多月努力,制得了9公斤产品。范旭东乃向久大公司董事会建议筹建碱厂。于是联名发起成立永利制碱公司,并经创办人联名呈请长芦盐运使署转请财政部盐务署以第 1415号训令特许立案。
民国七年(1918年)11月,范旭东创办永利制碱公司。
民国九年(1920年)5月,永利第一届股东会议决定以资本40万元在塘沽建厂,范旭东任总经理。
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范旭东在久大精盐公司化验室的基础上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1922年至1923年间,范旭东收回日本在青岛的盐田和工厂、组织开办永裕盐业公司。
民国十三年(1924年),范旭东出任中华化学工业会副会长。
民国十五年(1926年),塘沽厂实现了正常运转,生产出优质纯碱。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民国十六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先后在青岛开办永裕盐业公司,在汉口开办信孚盐业运销公司,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研究所。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范旭东在天津塘沽东成立海王社,创办《海王》旬刊。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范旭东被实业部聘请为中国氮气公司筹备委员会委员。在跟英、德两国的公司谈判破裂后,考虑中国自办。范于是踊跃承担,在南京卸甲甸兴建永利硫酸錏(即硫酸铵)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建成。事后,政府虽给了永利20万元奖励金,但事前所作的暂代其垫付公司债和豁免原料税等允诺,却迄未兑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范旭东着手创办永利碱厂。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范旭东改组旗下企业机构,成立“久永黄”联合办事处,并在
南京创办
永利铔厂。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蒋介石邀其出任实业部长,范旭东婉言谢绝,在南京创设“中国工业服务社”,自任社长,宗旨即是“协助有志于兴办工业的团体或私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范旭东在江苏大浦购地设立久大分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29日,天津沦陷。范旭东拒绝与日本合作,久大、永利被日本抢占,永利铔厂被敌机轰炸,损失惨重。范旭东决定,绝不投降日本,“永久黄”内迁,组织技术人员撤退,抢运部分机器设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范旭东在四川自流井开办了久大自流井盐厂。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范旭东在乐山五通桥(现属于四川省乐山市)重建了永利化工基地。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初,范旭东赴美考察并为永利、久大定购器材。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蒋介石邀请其出任经济部长,范旭东婉言拒绝。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范旭东开发成功了联合制碱新工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范旭东成立海洋化工研究室。10月,范旭东和
卢作孚、陈光甫等实业家代表陪都实业界,到美国出席大西洋费城国际工商会议。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范旭东当选为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同时以参政员的身份向政府建议设置经济参谋部,制定战后建设计划纲领。9月17日下午,被
蒋介石邀请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
毛泽东接见了范旭东。10月4日,范旭东终因操劳过度突患恶疾(据称
急性肝炎)在
四川重庆沙坪坝南园逝世。
主要事迹
创办公司
民国四年(1915年)以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西交通受阻,洋碱输入量骤减,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趁机囤积居奇,谋取暴利,致使碱价飞涨。民国六年(1917年)的纯碱市价高达每担12两白银,为大战前夕的4倍。
民国二年(1913年) ,范旭东被派往欧洲考察盐政,由此而对精盐制造及盐的工业用途发生了浓厚兴趣。次年回国后便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精盐制造企业—久大精盐公司。民国四年(1915年)4月,久大召开第一届股东会议,范旭东被公推为总经理。工厂建成投产后,其
海王星牌精盐品质洁白,销路颇佳,故获利甚丰。
民国六年(1917年),范旭东联合吴次伯、
陈调甫等,进行制碱实验,并取得了满意结果,联名发起成立永利制碱公司。民国七年(1918年)11月,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正式成立。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底,各部机器先后装齐,试行运转。民国十三年(1924年)8月13日,工厂首次开工,但所出纯碱色发红夹黑,质量很差。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因主要设备干燥锅烧坏,碱厂被迫停产。
为彻底解决制碱技术问题,范旭东决定派侯德榜等技术人员赴美考察,并采购新式设备,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29日,永利碱厂再次开工,所出纯碱完全达到质量指标,其碳酸钠含量在99%以上。同年8月,永利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 永利是当时亚洲第1家、世界第31家苏尔维法碱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永利的国内纯碱销量达397097担,首次在销量上超过卜内门,开始掌握中国纯碱市场的主动权。在国际市场上,永利纯碱继打入日本市场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打入南洋市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永利的纯碱产量增至33699吨,为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7.5倍。为适应市场需求,民国十九年(1930年)永利添设了苛化烧碱车间。烧碱投放市场后,极为畅销,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其销量为2313担,次年即猛增到9910担。
民国十八年(1929年),永利正式透露了添设硫酸厂的计划,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得到了中国、上海、金城、浙江兴业等银行1200万元的口头借款保证。10月,因英德代表所提条件过于苛刻,实业部难以接受,合建硫酸厂谈判破裂。11月 22日,范旭东上呈实业部请由永利主办铵厂,旋即获准。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28日,永利制碱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决定公司改名为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资本额由200万元增至550万元,在
南京附近的
卸甲甸兴建一座年产5万吨的硫酸铵厂。4月,范旭东派总工程师侯德榜率杨运珊等3名技师赴美考察、学习并采购机器设备。到次年春,美国氮气公司给永利铵厂的设计工作陆续完成,所购机器亦先后运到。永利铵厂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一次试车成功。第一批国产硫酸铵陆续投放市场,结束了洋货独霸中国化肥市场的历史。
抗战爆后,永利遭到3次轰炸,厂区被迫停产。大量战略物资以及厂内全套设备被掠至日本九州,安装在大牟田东洋高压株式会社横须工厂,战后归还了一小部分。
范旭东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初建成投产的南京永利硫酸铔厂(时称永利宁厂或
永利铔厂),已演变为中国主要的大型化工联合企业之一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由久大精盐厂和永利碱厂在1955年合并组建的天津碱厂成为天津渤海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之一。
1.建设久大川厂
“七·七事变”之后,范旭东即预见抗日战争不能短期能结束,往返于上海、南京之间,为应付时局突变作好准备,派
李烛尘率领杨子南、潭汉三等人进入四川,为筹设久大、永利川厂做准备工作。
李烛尘等到达四川后,在重庆市设立久大、永利两公司华西办事处,接待两公司陆续到川人员;并选定四川腹地的
自流井和
犍为县境内五通桥盐区附近的老龙坝,作为两厂建厂基地。
久大自流井厂设有机修厂和发电厂,成为“外省迁川工厂联谊会”的发起人之一。抗战胜利后,久大自流井盐厂将全部厂房设备交由川康盐务局接收经营,改称为盐业示范工厂。
2.建设永利川厂
永利川厂厂址选择在五通桥老龙坝,距自流井产盐区约200公里。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初,永利川厂用“联碱法”大量投制产品。永利川厂利用已有的厂房和设备器材,在邻县
乐山、
夹江等芒硝矿产地采购芒硝,以
路布兰制碱法生产纯碱。
3.筹建永利湘厂未成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前,范旭东打算由李滋川任建厂基地负责人,已在
株洲白石港选定厂址,征购土地,并已动工兴建发电厂的厂房、烟囱和仓库。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范旭东同美国华盛顿进出口银行签订了1600万元的信用借款协定。因
国民党政府拒绝提供担保而泡汤,范旭东的“十厂计划”终成画饼。
企业管理
民国十二年(1923年),永利还在建厂时期,范旭东就聘请了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毕业的余啸秋来公司主持会计工作,为永利制定了一套科学的企业会计制度。民国十八年(1929年)天津社会局在对天津市的所有工厂调查后认为,永利“工厂管理方法最合现代工业精神,实为本市林林总总工厂中不可多观者”,“亦全市各厂所亟宜效法者”。
范旭东奉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最注意到维持培养同仁的人情友谊”,永利先后兴建起了工人食堂、宿舍、职工消费合作社、运动场、图书室、附属医院、幼稚园、明星小学校等。民国十四年(1925年),开始实行职工三班工作制 ,成为中国企业界最早实行每日八小时工作制的工厂。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创办《海王》旬刊,每年出版36期。该刊除积极提倡科学,大量介绍科学知识外,辟有《家常琐事》一栏,凡永久团体内部之事有闻必录。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编成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业务机关管理章程。此章程共分11章,包括总则、职制及办事权限、职员之任用及辞退、薪金、告假、奖励与惩罚、酬劳金、抚恤金、退职金、退休期及退休养老金、解职及解职金等 ,总计106条。
科学教育
民国十年(1921年),范旭东聘任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侯德榜,担任永利碱厂技师长兼制造部长,肩负起制碱技术的攻关重任,与
天津北洋大学达成协议,凡该校化学系毕业生前三名均由永利聘用。其后制定了《选派人员出国学习办法》。
在兴建南京硫酸铵厂的过程中,范旭东从塘沽碱厂抽调了大批技术骨干予以支援,侯德榜兼任铵厂总工程师。 永利硫酸铵厂一时人才济济,“具有大学毕业程度者共80余人,其曾经留学国外得有高级工程学位者约20人。该厂容才之多,为国内各厂所仅见”。
民国三年(1914年),范旭东在精盐工厂旁附设了一个化验室,民国九年(1920年)范旭东决定以该化验室为基础,投资10万银元在塘沽营选一所大型化工研究机构。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正式成立。范旭东聘请
孙学悟博士为社长 ,并将自己的久大创办人酬劳金全部献出作为黄海社的研究经费。 久大、永利的技师均为该社的当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立后,黄海社即申请并入中国科学院。1952年,黄海化工研究社被分别并入中国科学院和重工业部综合工业研究所(后改组为沈阳化工研究院),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后又组建菌种保藏委员会)。
范旭东担任中国自然科学社的理事达三十余年之久。为了纪念其胞兄范源濂,范旭东将其兄在北京市石驸马大街住宅捐献给该社,并倡议筹集基金举办“静生植物研究所”,在北京西郊设种植园。范旭东受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之聘,任评议员达十余年,并于继范源濂之后担任过中华书局董事,是
张伯苓所创办的天津南开大学的校董和许黄萱祐创办的湖南私立隐储女校的校董,对
南开大学化学系和经济研究所均捐赠有奖学金。其创办的永利南京錏厂厂办学校后发展为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个人生活
性格爱好
在创办久大、永利时,范旭东就为自己规定了三个原则:1.不利用公司的钱财谋私利;2.不利用公司的地位图私益;3.不利用公司的时间办私事。几十年创业活动中,他忠实地履行了这些信条。他当公司总经理三十余年,出门不置汽车,家居不营大厦,一生全部精神集中于其事业。民国十四年(1925年),
奉系军阀驻天津司令李景林,以筹军饷为名,让他捐军饷200000元,范严词拒绝,李即下令扣留范氏,并派人到久大要挟说,如不筹款送来,范的性命难保。范源濂在北京闻讯赶来天津,找人从中斡旋。后来由久大公司背着范氏筹款80000送去,范才脱险归来。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范旭东第一次去美国采购设备,为添制行举煞费苦心,最后还是把1912年在欧洲考察盐政时所穿过的衣服找出,翻改了一下,权作礼服抗战胜利后。重庆时期,范旭东的收入经常不够养家,就靠妻子的一些陪嫁首饰帮补家计。
范旭东的家眷一直住在上海金城银行的宿舍里,靠公司补助维持生计。工作上,范旭东讲究“自立自强”,未用过秘书,任何函件文稿都是躬亲处理,“遇着比较艰难危险之事,更绝不委托他人”;生活上,不染烟酒,不事赌博。
范旭东长于写作,所创办的久大、永利、黄海等企业的章程,以及与官方往来的重要公文,多数出于他的手笔。为了带动职工们向《海王》投稿,他亲自为该刊撰写短评、游记和杂文百篇。同时应约为天津和重庆《
大公报》的星期评论专栏写过十余篇文章。
家族成员
母:谢太夫人,长沙西乡白泉谢氏人,生子女三人。
大哥:
范源濂,字静生,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民国初年教育总长,
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
大姐:二姑,许给宁乡周氏,未婚而卒。
妻:许馥,湖南长沙人,1905年随母到日本求学,就读于青山实践女校,1910年与范旭东在日本结婚。
长女:范果恒。
次女:范果纯。
人物评价
“范先生一生全部精神集中于其事业,其艰苦卓绝,稍知范先生为人者,胥能道之.....范先生死后,有某机关人以为范先生创立诺大事业,必留有许多遗产,来相询问。殊不知先生生前两女公子赴美留学之学费已苦无法筹措,家族之生计、侄辈之教育,俱发生困难。”“论范先生之伟大,大家均知范先生创立了极伟大事业,吾人应分析其伟大之因素有五:一为其创造能力,二为其笃信科学,三为其远大眼光,四为其艰苦精神,五为其私人道德。(
侯德榜)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世不能语。”(
郭沫若)
“建国方新,忍看工业有心人溘然长逝;隐忧未已,何图生产实行者弗竞全功。”(
胡厥文)
“范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的
化学工业而尽瘁的。范先生这三十年的奋斗,是中国民族工业的缩影。”(
许涤新)
“塘沽既成,犍乐又成,不朽清辉光史乘;为建国惜,为人群惜,岂仅私痛哭先生。”(
卢作孚)
“中国办工业已近百年,欲求一具备科学才能,有计划有决心为解决中国基本化学工业问题与广大人民需要,而建设生产事业之人,实不易得。范旭东先生一代哲人,凭智慧信念与毅力,招募股本,设立久大、永利、永裕等工业公司,及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改良食盐,创制世界秘而不宣之纯碱,并化学工程最精密艰深之硫酸铔。而研究专题尤多,现均刊行问世,盖为民生,为国防,为学术研究,已建立辉煌成绩,功在国家。抗战期间,鉴于工业建设之艰难,两度出国,筹得外资。曾有十大化学工厂之计划,不意竟为当时环境所阻挠。致齐志以殁,中外悼惜,惟范先生虽死,其在中国化学工业上建设之功,自当永垂不朽。先生神明天纵,抱负宏远,平生尽瘁实业,实欲以繁荣经济,改善政治,争取民族之独立。晚岁究心哲理,亦将以统摄科学,使不滞于偏曲,其旨趣所存,固有非世俗所能知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缅怀遗范,永切追依!”(范旭东先生纪念碑铭文 -
李烛尘)
人物纪念
纪念活动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6日,重庆《
新华日报》报道了范旭东逝世的消息,又在10月21日发表了
许涤新的悼念文章。
周恩来代表毛泽东亲往南园吊唁。11月14日,由22个团体发起在重庆江苏同乡会举行了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有
吴蕴初、
侯德榜、阎幼甫、
郭沫若、
沈钧儒、
章乃器、
胡厥文等。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在北平登报发起举办公祭范旭东的活动,并亲自参加。
纪念建筑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永利铔厂延请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为其塑全身铜像一尊,立于永利铔厂厂区,后不幸毁损。
1984年,中石化南化公司五十周年厂庆,范旭东塑像在南化隆重落成。
2003年10月24日,范旭东铜像24日在“永利铔厂”的南京市
六合区市民广场揭幕,广场也被命名为“范旭东广场”。
南京市旭东中学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晓山路88号,为了纪念南化公司的创始人、中国杰出的化工实业家范旭东先生而命名。其前身为南京民办旭东中学,始建于1996年,2005年转为公办学校,更名为南京市旭东中学。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