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瓜,
中药名。为
葫芦科植物茅瓜Solena amplexicaulis (Lam.) Gandhi的
块根。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
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化痰利湿之功效。用于
疮痈肿毒,
烫火伤,肺痈咳嗽,
咽喉肿痛,水肿腹胀,腹泻,
痢疾,
酒疸,
湿疹,
风湿痹痛。
用于疮痈肿毒,烫火伤,肺痈咳嗽,咽喉肿痛,水肿腹胀,
腹泻,痢疾,酒疸,湿疹,风湿痹痛。
3、治
红斑狼疮:茅瓜9-18g,水煎,每日1剂,分2次冲蜜糖少许,温服。(《
壮族民间用药选编》)
5、治
痔漏:茅瓜鲜块根30g,酌加猪大肠,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茅瓜又名:异叶马㼎儿。攀援草本,块根纺锤状,径粗1.5-2厘米。茎、枝柔弱,无毛,具
沟纹。
叶柄纤细,短,长仅0.
5-1厘米,初时被淡黄色短柔毛,后渐脱落;叶片薄革质,多型,变异极大,卵形、长圆形、卵状
三角形或戟形等,不分裂、3-5浅裂至深裂,裂片长圆状
披针形、披针形或三角形,长8-12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渐尖,上面深绿色,稍粗糙,脉上有微柔毛,背面灰绿色,
叶脉凸起,几无毛,基部心形,弯缺半圆形,有时基部向后靠合,边缘全缘或有疏齿。卷须纤细,不分歧。
雌雄异株。
雄花:10-20朵生于2-5毫米长的
花序梗顶端,呈伞房状花序;花极小,
花梗纤细,长2-8毫米,几无毛;花萼筒钟状,基部圆,长5毫米,径3毫米,外面无毛,裂片近钻形,长0.2-0.3毫米;花冠黄色,外面被短柔毛,裂片开展,三角形,长1.5毫米,顶端
急尖;
雄蕊3,分离,着生在花萼筒基部,花丝纤细,无毛,长约3毫米,
花药近圆形,长1.3毫米,药室弧状弓曲,具毛。
雌花:单生于
叶腋;花梗长5-10毫米,被微柔毛;子房卵形,长2.5-3.5毫米,径2-3毫米,无毛或疏被黄褐色柔毛,柱头3。果实红褐色,长圆状或近球形,长2-6厘米,径2-5厘米,表面近平滑。种子数枚,灰白色,近圆球形或倒卵形,长5-7毫米,径5毫米,边缘不拱起,表面光滑无毛。
花期5-8月,果期8-11月。
常生长海拔600-2600m的山坡路旁、林下、
杂木林中或
灌丛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块根
纺锤形或纺锤状圆柱形,长10-15cm,直径0.8-2cm,下部有时分枝。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平滑,有多数近椭圆形的横长突起。断面粉性或稍纤维状。气微,味淡微苦。
1、本品块根在《
滇南本草》称“
天花粉”,云南、贵州民间曾作天花粉用,但其功效与天花粉不同,毒性较大,因此不能作天花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