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选配
茶具选择的标准
选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艺术性、制作的精细与否,又是人们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是一位收藏家,那么,他对茶具艺术的追求,更胜过对茶具实用性的要求。
因茶制宜
古往今来,大凡讲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萧山浦江上虞余姚六安霍山霍丘等地)瓷黄,茶色紫;洪州(今江西修水、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
清代以后,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
因地制宜
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鉴赏茶的韵味。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专作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缩小了的瓦陶壶,高柄长嘴,架在风炉之上,专作烧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小一些的紫砂壶,专作泡茶之用;若琛瓯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2~4只小茶杯,每只只能容纳4毫升茶汤,专供饮茶之用。小杯啜乌龙,与其说是解渴,还不如说是闻香玩味。这种茶具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艺术品。四川人饮茶特别钟情盖茶碗,喝茶时,左手托茶托,不会烫手,右手拿茶碗盖,用以拨去浮在汤面的茶叶。加上盖,能够保香,去掉盖,又可观姿察色。选用这种茶具饮茶,颇有清代遗风。至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至今多习惯于用碗喝茶,古风犹存。
茶具特色
陶土茶具流露韵致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紫砂茶具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成陶火温在1000~1200度,质地致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缓慢不致烫手,即使冷热聚变,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一般认为用来泡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正宗的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长时间使用,壶体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自然,而在壶内泡着的茶会渗进壶体内,使壶蕴含茶味。
市场上销售的紫砂,主要来自福建宜兴台湾三地。福建紫砂其实使用的也是宜兴的砂,只不过是在福建加工而已。其中台湾紫砂壶砂质比较细腻,不同于其他两地产的紫砂,相比之下更适合泡乌龙茶。壶的价格在百元至千元不等。虽然宜兴紫砂享有盛名,但茶社销售的宜兴紫砂壶在价格上也能为工薪阶层所接受。选购时既要根据个人的爱好、身份、性格等特点来选择,还要考虑到与居室内部环境、房间结构与色彩等方面的协调。不同造型的紫砂茶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到欣赏者的情绪与心理
瓷器茶具张扬风格
瓷器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瓷器以白为贵,约1300度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的茶,如文山包种茶。
最常见的瓷器茶有白瓷茶具青瓷茶具,还有台湾瓷茶具。瓷器茶具的花色比紫砂更具观赏性。它的图案或清新俊朗,或清淡悠扬。另外,由于陶瓷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质的深度开发,瓷器茶具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新瓷器茶具中还加入卡通图案,来满足青年消费者的喜好。
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早在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就闻名于世,并远销国外。青瓷茶具始于晋代,青瓷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壶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台湾瓷的茶具特点是图案比较新。
购买瓷器茶具时除考虑价格因素外,对瓷器本身要仔细查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色是否光洁、色度是否一致、有无砂钉、气泡眼、脱釉等。青花或彩绘则看其颜色是否不艳不晦,不浅不深,有光泽(浅则过火,深则火候不够,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最后要提起轻轻弹叩,再好的瓷器如有裂纹便会大打折扣。
漆器茶具逗人喜爱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 “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玻璃茶具赏心悦目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以玻璃杯冲泡,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沉浮、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茶汤颜色,均可一览无遗。玻璃茶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较烫手,但价廉物美。用玻璃茶具冲泡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杯中轻雾飘渺,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枪交错、上下浮沉,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要求
等所构成的主茶具,一定要符合泡饮茶的功能要求,如果只有玲珑的造型、精美的图案和亮丽的色彩,而在其功能上有所欠缺,则只能作为摆设,失去了茶具的真正作用。不同茶具的功能要求尽管不同,但终究以实用、便利为第一要旨。现分述如下:
茶壶
(l)茶壶的功能要求:一把茶壶是否适用,取决于用之置茶泡茶分茶(倒茶)、清洗置放等方面操作的便利程度及茶水有无滴漏。首先,纵观整体,一则壶嘴、壶口与壶把顶部应呈“三平”,或虽突破“三平”但仍不失稳重,唯把顶略高;二则对侧把壶而言,壶把提拿时重心垂直线所成角度应小于45℃,易于掌握重心;三则出水流畅,不漏水,壶嘴可断水,无余水沿壶流外壁滴落。其次,细察各处,分别有以下标准:
①壶口:为便于置放茶叶及夹取茶渣,壶口直径不宜小于3.5厘米,即可伸入并拢的双指。若是嵌盖式壶口,堰圈部分不能在壶口内侧形成凸起的一圈,否则不利于去渣、涮壶。为加大壶口与壶嘴的高度差,避免倒茶时水从壶口先出,可将壶嘴方的壶口上扬,并做一块挡水板。
②水孔:茶壶的水孔有单孔、网状孔和蜂窝孔三种。一般小壶为单孔,易被浸泡后的叶底堵塞,使“流”的出水不畅,尤以喇叭状小孔为甚,冲泡时需常用茶针疏通,故其“流”为直形。网状孔可以直接制坯而成,亦可在单孔外加金属网,避免叶底入“流”堵塞,但仍易为单片叶底粘住,出现水流不畅。最佳水孔为蜂窝状,即将水孔处制成一半球状,向壶身内凸起,凸面上面满蜂窝状小孔,即使有单片叶粘着,也只是盖住了一部分小孔,又因是凸面,很快会滑落,不易堵塞,但制作难度较大。
④壶把:作为壶的提握部位,壶把的重心十分关键。冲满水的茶壶靠手腕提握,位置不对则未斟茶时已洒出茶水。前文已述,侧提壶之“三平”等原则应牢牢记住。从把的形状来看,固定的提梁壶把,必须加大梁的高度和宽度,使掀盖、置茶、去渣方便,但斟茶时又显笨拙,可改用活动壶把,则可扬长避短。一般多用侧提壶,泡茶时操作方便,姿态优雅。
⑤壶形:壶形的种类很多,同类壶的大小、高低与直径的比例、装饰花纹等千变万化。壶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泡茶时的动态美观,方便实用的壶用来得心应手,更增添了一份泡茶技艺的美感。在泡茶之前,可专门用一段时间用于赏具,如举行无我茶会时,首先由各茶人彼此观摩茶具,从每人所备之茶具的风格,可想见其人的文化层次、个人修养、茶艺造诣等等。所以,在选择壶形时,应摒弃华而不实的装饰,以质朴取胜。如冲泡绿茶之壶,为保持其特有的色泽,除控制水温外,须选用口大(有的大到与壶身直径相同)、壁薄(易传热,与质地也有关)的扁腹形壶,取其散热快的长处,令茶汁色碧而清洌;若冲泡乌龙茶,则应选口小、壁厚或多细密气孔、高度与直径相仿者,盖取其保温性好,使茶汤浓香诱人,余味不绝。
上述五点,只指茶壶的一般功能要求,至于从欣赏角度谈壶形,则人各有所好,尚无定论。一般鉴赏紫砂茶壶,当从其神韵、形态、色泽、意趣、文心、适用等方面一一考评。在实用便利的基础上,壶形应以自然流畅、气定神闲者为佳,切忌矫揉造作、匠气十足。古人尝以佳人比佳壶,推崇布衣荆钗,不掩天姿国色,是以一把佳壶不可多色多饰,须以浑然天成为最高追求境界。
(2)壶的整修:前面谈了如此繁复的选壶要求,一般读者必会产生畏难情绪。的确,古往今来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堪称制壶大师,其作品流传至今者更是凤毛麟角,一壶值千金,非一般消费层次者可染指。尤其是现代工厂化生产条件下,市卖者多为大批生产出来的商品,当然不是艺术品,要符合如许要求显然是苛求了。其实,在选购时挑选基本符合前述条件的新壶,然后可通过整修,成为一把理想的合用之壶,并且因为是亲手参与,会有一份特别的乐趣。  整修工具为细圆棒形钻石锉刀,辅料为金刚砂肥皂和水。整修时先在金刚砂内倒入少量水,并在壶盖沿上抹些肥皂,再抹上湿润的金刚砂,把壶盖盖在壶口上,一把握钮倒托壶,另一手将翻向上的壶底按住,两手作反方向的反复旋转,使壶盖沿与壶口轻轻摩擦,直至密缝。如气孔太小或有微粒堵塞,用锉刀慢慢锉大锉平即可。检验是否整修完毕有两法:其一是测试断水、放水的灵敏度,即按住气孔壶嘴不出水,放开气孔则马上出水;其二是测试壶的密封性能,将盛满水的壶按住壶嘴倒提,壶盖不会掉落,松开壶嘴则盖落。一般用前一方法测试,以免壶盖打碎。经整修后合用的新壶在泡茶前须除异味,可用粗老茶叶放入壶中,待吸尽异味后再用。
茶船
茶船除防止茶壶烫伤桌面、冲泡水溅到桌面外,有时还作为“湿壶”、“淋壶”时蓄水用,观看叶底用,盛放茶渣和涮壶水用,并可以增加美观。选择时应注意:(1)形状:碗状优于盘状,而有夹层者更优于碗状。这是因为盘状茶船无法蓄盛废水,碗状可蓄,但壶的下半部浸于水中,日久天长会令茶壶上下部分色泽有异。有夹层的茶船既可以下层蓄废水,又可以上层实现茶船的各个功效,十分利于操作与日常养壶。(2)大小:茶船围沿要大于壶体的最宽处,若是碗状、有夹层的茶船,因要用来蓄水,所以其容水量至少是茶壶容水量的2倍,但也不可过大,应与茶壶比例协调。 (3)造型与色彩:茶船应与茶壶的造型、色泽、风格一致,起到和谐的效果。
茶盅
茶盅除具均匀茶汤浓度功能外,最好还具滤渣功能。(l)形状和色彩:盅与壶搭配使用,故最好选择与壶呼应的盅,有时虽可用不同的造型与色彩,但须把握整体的协调感。若用壶代替盅,宜用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的两壶,以有主次之分。(2)容量:盅的容量一般与壶同即可,有时亦可将其容量扩大到壶的1.5~2.0倍,在客人多时,可泡两次或三次茶混合后供一道茶饮用。 (3)滤渣:在盅的水孔外加盖一片高密度的金属滤网,即可滤去茶汤中的细茶末。(4)断水:盅为均分茶汤用具,其断水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均分茶汤时动作的优雅,如果发生滴水四溅的情形是极不礼貌的。所以,在挑选时要特别留意,盅不一定有盖,断水好坏全在于嘴的形状,光凭目测较为困难,以注水试用为佳。
茶杯
品茗、感悟人生;一壶三杯,宜一二知己煮茶夜谈;一壶五杯,宜亲友相聚、吃茶休闲;若人数再多,则宜用几套壶具或索性泡大桶茶,也其乐融融。在购买时,最好能买些备用的杯子,可用杯子破损后的替补。
杯托
盖置
盖置的功用是保持壶盖的清洁,并防止盖上的水滴在桌上,所以盖置要有集水功能。支撑式盖置是筒状物,只能支撑住盖子的中心部位,因此盖子也要设计成有集水功能的,使盖上的水集到中心再滴到筒内蓄积,高度以略高于杯为宜,亦可用直筒杯代之;托垫式盖置可用各种盘子或用各式茶托。 ( 1) 形制:盖置可能用来放置壶盖、盅盖、或是水壶盖,目的是预防这些盖子的水滴滴到桌面,或是接触到桌面显得不卫生,所以多采取“托垫式”的盖置,且盘面应大于上述这些盖子,并有汇集水滴的凹槽。若遇到水方(存放泡茶用水的容器)这种大口径的盖子,或是使用“釜”作为煮水器时,这种大面积的盖子,就要以“支撑式”的盖置,斜靠在水方或炉子的旁边。如果无法这么做,只好平放在盖置上,这时水方盖不会有水滴的问题,然“釜盖”就要制成往中间集水的形制,而盖置也要设计成支点式,使盖底水滴汇集到中心点后滴落到盖置的储水槽内。  ( 2) 高度:太高、太凸显的盖置会使茶具景观变得复杂,托垫式的盖置高度与杯相同即可,支撑式的盖置可以略高一些。
名称、用途
主茶具
主茶具乃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壶、茶船、茶盅、茶杯、杯托、盖碗、冲泡器等。
(1)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也可直接用茶壶来泡茶,独自酌饮。也可用小茶壶当茶盅用。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以把划分:
①侧提壶:壶把为耳状,在壶嘴的对面。
②提梁壶:壶把在盖上方为虹状者。
③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为彩带飞舞状。
④握把壶:壶把圆直形与壶身呈90°状。
⑤无把壶:壶把省略,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以盖划分:
①压盖: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②嵌盖: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③截盖: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以底划分:
①捺底:将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②钉足:在壶底上加上三颗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壶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无滤胆分:
①普通壶:上述的各种茶壶,无滤胆。
②滤壶:在上述的各种茶壶中,壶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滤胆或滤网,使茶渣与茶汤分开。
(2)茶船 承放茶壶等的垫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属制品。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其主要种类有:
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双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的储水器。
(3)茶盅 亦称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汤。将茶汤及时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久泡而苦涩。
其主要种类有:
①壶式盅:壶形,或以茶壶代替。
②圈顶式盅:将壶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作把手。有盖或无盖。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无把,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
(4)品饮杯 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其种类有:
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②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③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
④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
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⑥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5)闻香杯 直口高杯,用来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此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
(6)杯托 茶杯的垫底器具。
其种类有:
①盘形:托沿矮小呈盘状。
②碗形:托沿高耸,茶杯下部被托包围。
③高脚形:杯托下有一圆柱脚。
④圈形:杯托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竖边,上固定杯底,下为托足。
⑤复托形:高脚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个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小托承托茶盏或茶碗。
(7)茶碗 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器具。
其形状有:
①圆底形:碗底呈圆形。
②尖底形: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
(8)盖碗 由盖、碗、托三部件组成,泡饮合用器具或可单用。
(9)大茶杯 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10)冲泡盅、冲泡器 冲泡盅用以冲泡茶叶的杯状物,盅口拉出一斜口为出水口。冲泡器是指杯盖连接一滤网,中轴可以上下提压如活塞状,既可使冲泡的茶汤均匀,又可以使渣与茶汤分开。
辅助用品
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辅助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铺垫 是茶席整体或局部物件摆放下的各种铺垫、衬托、装饰物的统称,常用棉、麻、化纤、竹、草杆织编而成。铺垫的形状一般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和不确定形。
铺垫的类型有:
①织品类:棉布、麻布、化纤、蜡染、印花、毛织、织锦、绸缎、手工编织等。
②非织品类:竹编、草杆编、树叶铺、纸铺、石铺、瓷砖铺等。
(2)茶盘 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3)茶巾 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来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或用来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或在注水、续水时托垫壶流底部,也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
(4)茶巾盘 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5)奉茶盘 用以盛放茶杯、茶碗、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和茶食时也使用,常用竹、木、塑料、金属制作而成。
(6)茶荷 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赏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7)茶则 则者,准则也,可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用它从茶叶罐中取茶入壶或杯,多为竹木制品。
(8)茶匙 取茶或搅拌茶汤用具。常与茶荷搭配使用,从贮茶器中取干茶。
(9)茶夹 用来清洁杯具或夹取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10)茶针 由壶嘴伸入流中疏通茶叶阻塞,使之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1)茶箸 形同筷子,也用于夹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时亦可用于搅拌茶汤。
(12)渣匙 从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13)茶漏 圆环形小漏斗,当用小茶壶泡茶时,投茶时将其置壶口,使茶叶从中漏进壶中,以防茶叶洒到壶外。
(14)箸匙筒 插放茶箸、茶匙、茶夹、茶针等的有底筒状器物。
(15)茶拂 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6)盖置 承托壶盖、盅盖、杯盖的器具,既保持盖子清洁,又避免沾湿桌面。
其种类有:
①托垫式:形似盘式杯托。
②支撑式:圆柱状物,从盖子中心点支撑住盖;或筒状物,从盖子四周支撑。
(17)壶垫 圆形垫壶织品,保护茶壶。
(18)滤斗(滤网) 过滤茶汤碎末用。网为金属丝制,缘边金属或瓷质。
(19)滤斗架 承托滤斗用。有金属螺旋状,有瓷质双手合掌状、单手伸指状。 滤斗架及滤斗(滤网)
(20)计时器 用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有定时钟和电子秒表,可以计秒的为佳。
(21)茶食盘 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属等制成。
(22)茶叉 取食茶食用具,金属、竹、木制。
(23)餐巾纸 垫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24)消毒柜 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灭菌。
备水器
(1)煮水器 由汤壶和茗炉两部分组成,炉以热源分有电炉、酒精炉、炭炉、燃气炉等。常见的“茗炉”,炉身为陶器,或金属制架,中间放置酒精灯。茶艺馆及家庭使用最多的是“随手泡”,用电烧水,方便实用。
(2)暖水瓶 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无我茶会时,需配备施行热水瓶,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3)水方 贮放清洁用水的器皿。
(4)水注 盛水的壶形容器。功用是将冷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形状近似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流特别细长,多为陶瓷制品。
(5)水盂 盛放弃水、茶渣以及尝点心时废弃的果壳等物的器皿,多用陶瓷制作而成,亦称“滓盂”。
备茶器
(1)茶样罐(筒) 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即可。以陶器为佳,也有用纸或金属制作。
(2)贮茶罐(瓶) 贮藏茶叶用,可贮茶250-500克。为密封起见,应用双层盖或防潮盖,金属或瓷质均可。
(3)茶瓮(箱) 涂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贮藏防潮用具。也可用马口铁制成双层箱,下层放干燥剂(通常用生石灰),上层用于贮藏,双层间以带孔搁板隔开。
盛运器
(1)提柜 用以存储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的木柜,门为抽屉式,内分格或安放小抽屉,可携带外出泡茶用。
(2)都篮 竹编的有盖提篮,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等,可携带外出泡茶。
(3)提袋 携带泡茶用具及茶样罐、泡茶巾、坐垫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制成的背带式袋子。
(4)包壶巾 用以保护壶、盅、杯等的包装布,以厚实而柔软的织物制成,四角缝有雌雄搭扣。
(5)杯套 用柔软的织物制成,套于杯外。
泡茶席
(1)茶车 可以移动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时可将两侧台面放下,搁架向对关闭,桌身即成一柜,柜内分格,放置必备泡茶器具及用品。
(2)茶桌 用于泡茶的桌子。长约120-150厘米,宽约60-80厘米。
(3)茶(椅)凳 泡茶时的坐具,高低应与茶车或茶桌相配。
(4)坐垫 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时,用于坐、跪的柔软垫物。大都为60厘米×60厘米的方形物,或60厘米×45厘米的长方形物,为方便携带,可制成折叠式。
茶室用品
(1)屏风 遮挡非泡茶区域或作装饰用。
(2)茶挂 挂在墙上营造气氛的书画艺术作品。
(3)花器 插花用的瓶、篓、篮、盆等物。
茶具选配简介
选择茶具,一要看茶叶、二要看场合、三要看人数。优质茶具冲泡上等名茶,两者相得益彰,使人在品茗中得到美好的享受。选择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型式和质地的选择,且整套茶具与环境、铺垫、插花等要相和谐。
1.茶具型式的选配 细嫩的名优绿茶,可用无色透明玻璃杯冲泡,边冲泡边欣赏茶叶在水中缓慢吸水而舒展、徐徐浮沉游动的姿态,领略“茶之舞”的情趣。至于其他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多,热量大,会将茶叶泡熟,使茶叶色泽失却绿翠。也会使茶香减弱,甚至产生“熟汤味”。
高档花茶可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饮,以显示其品质特色,也可用盖碗或带盖的杯冲泡,以防止香气散失;普通低档花茶,则用瓷壶冲泡,可得到较理想的茶汤,保持香味。
冲泡中高档红绿茶,如工夫红茶、眉茶、烘青和珠茶等,因以闻香品味为首要,而观形略次,可用瓷杯直接冲饮。低档红绿茶,其香味及化学成分略低,用壶沏泡,水量较多而集中,有利于保温,能充分浸出茶之内含物,可得较理想之茶汤,并保持香味。
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冲泡,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红碎茶体型小,用茶杯冲泡时茶叶悬浮于茶汤中不方便饮用,宜用茶壶泡沏。
乌龙茶宜用紫砂壶冲泡;袋泡茶可用白瓷杯或瓷壶冲泡。品饮冰茶,以用玻璃杯为好。此外,冲泡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使用盖碗,也是可取的。
2.茶具色泽的选配 茶具的色泽是指制作材料的颜色和装饰图案花纹的颜色,通常可分为冷色调与暖色调两类。冷色调包括蓝、绿、青、白、灰、黑等色,暖色调包括黄、橙、红、棕等色。凡用多色装饰的茶具可以主色划分归类。茶器色泽的选择是指外观颜色的选择搭配,其原则是要与茶叶相配,茶具内壁以白色为好,能真实反映茶汤色泽与明亮度,并应注意主茶具中壶、盅、杯的色彩搭配,再辅以船、托、盖置,力求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最后以主茶具的色泽为基准,配以辅助用品。
(1).绿茶类 名优茶:透明无花纹、无色彩、无盖玻璃杯或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 大宗茶:单人用具,夏秋季可用无盖、有花纹或冷色调的玻璃杯;春冬季可用青瓷、青花瓷等各种冷色调瓷盖杯。多人用具,宜用青瓷、青花瓷、白瓷等各种冷色调壶杯具。
(2).黄茶类 奶白瓷、黄釉颜色瓷和以黄、橙为主色的五彩壶杯具、盖碗和盖杯。
(3).红茶类 条红茶:紫砂(杯内壁上白釉)、白瓷、白底红花瓷、各种红釉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 红碎茶:紫砂(杯内壁上白釉)以及白、黄底色描橙、红花和各种暖色瓷的咖啡壶具。
(4).白茶类 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或用反差极大且内壁有色的黑瓷,以衬托出白毫。
(5).青茶类 轻发酵及重发酵类:白瓷及白底花瓷壶杯具或盖碗、盖杯。 半发酵及轻焙火类:朱泥或灰褐系列炻器壶杯具。 半发酵及重焙火类:紫砂壶杯具。
(6).花茶类 青瓷青花瓷斗彩五彩等品种的盖碗、盖杯、壶杯套具。
3.茶具质地的选配 茶具质地主要是指密度而言。根据不同茶叶的特点,选择不同质地的器具,才能相得益彰。密度高的器具,因气孔率低、吸水率小,可用于冲泡清淡风格的茶。如冲泡各种名优茶、绿茶、花茶、红茶及清香乌龙等,可用高密度瓷或银器,泡茶时茶香不易被吸收,显得特别清冽。透明玻璃杯可用于冲泡名优绿茶,香气清扬又便于观形、色。而那些香气低沉的茶叶,如铁观音、水仙、普洱等,则常用低密度的陶器冲泡,主要是紫砂壶,因其气孔率高、吸水量大,故茶泡好后,持壶盖即可闻其香气,尤显醇厚。在冲泡乌龙茶时,同时使用闻香杯和品饮杯后,闻香杯中残余茶香不易被吸收,可以用手捂之,其杯底香味在手温作用下很快发散出来,达到闻香目的。 器具质地还与施釉与否有关。原本质地较为疏松的陶器,若在内壁施了白釉,就等于穿了一件保护衣,使气孔封闭,成为类似密度高的瓷器茶具,同样可用于冲泡清香的茶类。这种施釉陶器的吸水率也变小了,气孔内不会残留茶汤和香气,清洗后可用来冲泡多种茶类,性状与瓷质、银质的相同。未施釉的陶器,气孔内吸附了茶汤与香气,日久冲泡同一种茶还会形成茶垢,不能用于冲泡其他茶类,以免串味,而应专用,这样才会使香气越来越浓郁。
选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艺术性、制作的精细与否,也是人们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8:08
目录
概述
因茶制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