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村是
湖北省罗田县
匡河镇下辖的一个
行政村。位于匡河镇北部,方家山脚下,近邻石桥铺中心。
历史由来
茶园因有许多茶叶园而得名,自宋代起这里就是贡茶主要产地,后历代也有种茶叶,茶园村许多山头仍有茶叶种植园。
行政区划
下辖9个村民小组,主要的大湾有茶园、二屋、七屋、西水林、西方冲、堰上湾等。
地理环境
境域
罗田茶园村地处
蒙蒙山脚下,在两条河形成的三角地带。东邻
石桥铺村,西接
方家山村,北交
蒙蒙山村,南靠
文斗河村。
环境
茶园村属于半山区地貌,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00米至200米之间。山地面积占
全村50%,耕地
面积40%。森林覆盖率50%,主要以马尾松,刺杉,枫树,白杨,泡桐,槐树,栗树等树为主。
山脉
茶园村山脉主要有三条,南部山脉为骆家山余脉,自西南向东北而下,由高而低经荞麦湾、樊家冲、四姑尖、斑鸠湾,最后消失在茶园村二屋前面大畈中。
中部山脉为方家山余脉,由西北向东南绵延而下,由高而低经方家山、邱家湾、马家尖、西方冲最后消失在村前大畈中。
西部山脉为蒙蒙山余脉,自北向南绵延而下,由高而低经姚家湾、熊家湾、土门垄,最后消失在堰上湾前面大畈中。
河流
茶园村主要河流有两条,南部河流发源于黄林沟,自西向东经西水林、七屋、二屋流入石桥铺主河道。
中部河流发源方家山的方家坪由西向东经上东河、方家山水库,经堰上湾流入石桥铺主河道。
西部河流发源于蒙蒙山叶家畈,经马家湾、细汪家湾、肉铺湾、杨家河经茶园村,流入石桥铺主河道。
气候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17.5℃,年降水量1408毫米,冬干(冷)夏湿,春暖秋凉,年均总日照时数2047小时,年均辐射热量109.25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14.6℃,无霜期平均240天。年均降水量1330毫米,全年降雨多集中在5、6、7三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左右。
交通状况
距离石桥铺中心1.5公里,距离匡河镇中心10公里。309县道(老318国道)贯穿全村,东面有村道直通X216县道。乡村公路直通大部份小组、湾。
政治体制
村委会下设党委书记、会计等职,村支书:刘移生、委员:汪县生、周定环、汪盛健。党员有周运鹏等31人。
特产茶叶
茶园村过去是产茶的,因产地而得名。茶园村的许多小山上都有茶叶种植。在宋,明,清几代,都是贡茶生产地,可见这里的茶叶名气不小。
宋朝初年,罗田盛产茶叶,朝廷于罗田石桥镇(今石桥铺)设置茶场,制造贡茶。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公元1061年,仅石桥铺茶场生产贡茶55万斤。可见当时罗田产茶之盛[1]。
罗田茶叶的生产历史悠久。王葆心主编的《罗田物产志》云:“吾县产茶起于唐代,大盛于宋代。”
《续资治通鉴长编》及《文献通考》亦说,宋时曾在罗田“石桥铺立茶场,造贡茶。”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此也有详细记载,说:“石桥茶场是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一〇六一年)买卖,凡制茶五十五万斤,卖钱三万贯左右。”较之清光绪年间两县一岁之钱粮还多。
社会事业
2016年村内进行了村级主干道诺宽工程,方便村民出行,进行了部分鱼塘扩宽加固工程。
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娱乐活动,该村老党员,退休教师周运鹏组织热爱文娱活动的老年人成立雅韵艺术团,黄梅戏剧团,舞蹈队,锣鼓队,管弦乐队,腰鼓队,军鼓队,广场舞,文艺表演队等方便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为该村文化事业做出一定贡献。
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