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计划(marketing planning )是在
组织目标、
技能、
资源和各种变化的
市场机会之间建立与保持一种
可行的适应性管理过程。营销计划涉及的是
营销战略和策略,每个业务、产品和品牌都需要详尽的营销计划。
简介
营销计划是
企业的
战术计划,
营销战略对企业而言是“做正确的事”,而营销计划则是“正确地做事”。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营销计划往往碰到无法有效执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营销战略不正确,营销计划只能是“雪上加霜”,加速企业的衰败;另一种情况则是营销计划无法贯彻落实,不能将营销战略转化为有效的战术。
营销计划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正确的战略,一个完美的战略可以不必依靠完美的战术,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营销计划的正确执行可以创造完美的战术,而完美的战术则可以弥补战略的欠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战略。
错误
所有计划的核心在于执行,再好的计划没有一流的执行,营销计划将前功尽弃。
在营销计划上的第一种常犯的执行错误,为“老鼠营销”。“老鼠营销”的问题并不在于计划执行上的障碍。而是由于管理阶层在营销策略上缺乏明确的方向,以至于在计划的执行上理不清头绪。
有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一直被新产品投放市场速度太慢的问题所困扰。在该行业中,首先投入市场的产品往往会有极大的优势。但该公司的产品从开始构思到正式进入市场,往往比主要竞争对手落后1年。这一点令公司的经理人员烦恼不已。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该公司的经理人员一直让人手单薄的开发部门致力于市场上已有设备的研制等:“无价值”计划。尽管开发部门实力雄厚,由于管理人员的朝令夕改。同时也由于计划太多,以致力量分散,难成大事。而如此众多的计划,源于公司首脑对公司业务范围和市场情况缺乏明确的认识,热衷于搞计划。计划越搞越多,就像老鼠迅速繁殖一样,故形象的称之为“老鼠营销”。
第二种常犯的营销错误“空头承诺营销”。假设一家公司希望执行一个全国性的客户计划,以改进对主要客户的服务。它应该怎样推行这个计划呢?也许总经理会组织一次以总部为基地的全国性客户服务计划,但是,总经理的这一行为可能与销售总监产生业务上的冲突。如果他通过公司的销售部门执行这项任务也许会更好一些。事实上,人们并不了解组织不同的部门顺利执行营销计划的艺术。于是,他们便停留在从实践中学习的初级阶段。
这家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一些特殊设备,只能吸引那些需要这种特殊设备的工程商,而这些使用者通常都是较小的工程商。该公司的销售服务策略也同样采取一种平均分配销售力量的措施,以适应这种顾客结构。著名的:“80/20”法则告诉我们,80%的企业收益是从20%的大客户订单中取得的。然而,这家公司的账目上,大客户只做了20%的贡献。因此,尽管它在销售上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大力开拓客源,取得的成绩很差。
有鉴于此,这家公司老总派人担任全国客服经理,负责改进服务的计划。全国客服经理隶属于行销总监,但却对公司分支机构的销售和服务人员不具备约束力。在没有实权的情况下,客服经理负责综合全国客户计划,向该公司少量重要的客户提供最优服务、改变公司以前那种平均分配销售、服务力量的做法。
十五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负责这项全国客户服务的改进计划的客服经理,除了提交一份全国性顾客的意见表格之外,没有任何成绩。公司对重要客户的服务依然如故。许多大客户转而寻求其他服务优良的企业。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明白这种“空头承诺营销”的危害。这家公司的客户服务计划与它所奉行的营销策略有很大的矛盾。总经理面对自己的营销弱点,不是采取实际行动予以修正,而只宣布与其营销计划相抵触的全国客户服务计划。这种计划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头承诺”,一方面与公司本身的行为冲突,另一方面又无法与公司的具体营销部门配合。企业界,犯这种“空头承诺营销”的执行错误大有人在。
一个完善的营销计划,并不会必然导致良好的营销活动,上述的“老鼠营销”和“空头承诺营销”就是在营销计划中经常发生的执行问题。当公司领导对于营销本质与方向认识模糊时,他们就容易提出各种营销计划,以至于力量分散,难以做好任何一件事。“老鼠营销”便应运而生。
分类
按时期长短
(1)长期计划的期限一般5年以上,主要是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纲领性计划。
(2)中期计划的期限1-5年。
(3)短期计划的期限通常为1年,如年度计划。
按涉及范围
可分为总体营销计划和专项营销计划。
(1)总体营销计划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全面、综合性计划。
(2)专项营销计划是针对某一产品或特殊问题而制定的计划,如品牌计划、渠道计划、促销计划、定价计划等。
按计划程度
(1)
战略性计划对企业将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采取的措施所做得策划。
(2)策略计划是对营销活动某一方面所做得策划。
(3)作业计划是各项营销活动的具体执行性计划,如一项促销活动,需要对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活动方式、费用预算等作策划。
作用
1、营销计划详细说明了预期的
经济效益,有关部门和企业做
高层管理者就可以预计未来的发展状况,既可以减少经营的盲目性,又可以使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便于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力争达到预期目标。
2、有利于企业判断所要承担的
成本费用,从而进一步精细打算,节约开支。
3、营销计划描述了将要采取的任务和行动,便于明确各有关人员的职责,使他们有目标、有步骤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4、有助于监测各种营销活动的行动和效果,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营销活动,协调部门的关系。
流程
计划概要
计划概要是对主要
营销目标和措施的简短摘要,目的是使高层主管迅速了解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抓住计划的要点。
状况分析
这部分主要提供与市场、产品、竞争、分销以及
宏观环境因素有关的背景资料。具体内容有:
1、市场状况。列举
目标市场的规模及其成长性的有关数据、顾客的需求状况等。如目标市场的年销售量及其增长情况、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比例等等。
2、产品状况。列出企业产品组合中每一个品种的销售价格、
市场占有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方面的数据。
3、竞争状况。识别出企业的主要
竞争者,并列举竞争者的规模、目标、市场份额、产品质量、价格、营销战略及其他的有关特征,以了解竞争者的意图、行为,判断竞争者的变化趋势。
4、分销状况。描述公司产品所选择的分销渠道的类型及其在各种分销渠道上的销售数量。如某产品在百货商店、专业商店、
折扣商店、邮寄等各种渠道上的分配比例等。
5、宏观环境状况。主要对宏观环境的状况及其主要发展趋势作出简要的介绍,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从中判断某种产品的命运。
机会风险
首先,对计划期内企业营销所面临的主要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再对企业营销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系统分析。在机会与风险、优劣势分析基础上,企业可以确定在该计划中所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
拟定目标
拟定营销目标是企业营销计划的核心内容,在
市场分析基础上对营销目标作出决策。计划应建立
财务目标和营销目标,目标要用
数量化指标表达出来,要注意目标的实际、合理,并应有一定的开拓性。
1、财务目标。财务目标即确定每一个战略业务单位的财务报酬目标,包括
投资报酬率、利润率、利润额等指标。
2、营销目标。财务目标必须转化为营销目标。营销目标可以由以下指标构成,如销售收入、
销售增长率、销售量、市场份额、
品牌知名度、分销范围等。
营销策略
拟定企业将采用的
营销策略,包括目标市场选择和
市场定位、
营销组合策略等。明确企业营销的目标市场是什么市场,如何进行
市场定位,确定何种市场形象;企业拟采用什么样的产品、渠道、定价和
促销策略。
行动方案
对各种营销策略的实施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即阐述以下问题:
将做什么?
何时开始?
何时完成?
谁来做?
成本是多少?
整个行动计划可以列表加以说明,表中具体说明每一时期应执行和完成的活动时间安排、任务要求和费用开支等。使整个营销战略落实于行动,并能循序渐进地贯彻执行。
营销预算
营销预算即开列一张实质性的
预计损益表。在收益的一方要说明预计的销售量及平均实现价格,预计出销售收入总额;在支出的一方说明生产成本、实体分销成本和
营销费用,以及再细分的明细支出,预计出支出总额。最后得出预计利润,即收入和支出的差额。企业的业务单位编制出营销预算后,送上层主管审批。经批准后,该预算就是材料采购、生产调度、劳动人事以及各项营销活动的依据。
监督检查
对营销计划执行进行检查和控制,用以监督计划的进程。为便于监督检查,具体作法是将计划规定的营销目标和预算按月或季分别制定,营销主管每期都要审查营销各部门的业务实绩,检查是否完成实现了预期的营销目标。凡未完成计划的部门,应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争取实现预期目标,使企业营销计划的目标任务都能落实。
问题
缺乏制度保障
营销计划被企业当作是纸上的内容,实际过程中缺乏具体的要求:营销计划不仅是一种方法体系,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制度体系,也就是说营销计划一旦执行,就必须按照相应的要求来加以保障。
现实之中很多企业在实施营销计划时,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制度上,一方面营销人员找不到开展工作的规范,无法衡量自身业绩的好坏,另一方面部分人员只是满足于现状,不能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缺乏考核约束
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绩效考核制度是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其他职能性的管理制度都要在此基础上发挥作用。
在营销计划执行过程中,都是营销管理职能在起作用,而要充分发挥这些职能,使营销计划有效执行,就必须将
绩效考核制度与营销计划的完成效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营销人员可以对自己的绩效进行评估,否则营销计划的执行将缺乏规范性。在实际运作中,更往往发生绩效考核制度与营销计划目标有差异的情况,使营销计划形同虚设。
缺乏过程管理
营销计划执行时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
在营销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最受关注的是一些硬指标,比如销售额、铺货率、知名度等,但是还有其它的一些软指标,比如市场价格体系、
市场秩序、与竞争对手的对比等,往往会受到忽视,也就是说在营销计划执行时,缺乏对执行过程进行系统地管理,就算达到了硬指标,但软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将会对企业造成根本性的伤害。
缺乏整合协调
1、 营销计划执行的各部门各自为战:主要表现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如市场部门和
销售部门、销售一线和销售后勤部门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销组织架构的合理,也就是如果组织架构落后于企业发展的要求,就会限制营销计划的有效执行。
2、 不同部门对营销计划的理解不同:造成这个问题主要在于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不通畅,对于营销计划实施效果的衡量标准不统一。
3、 执行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协调:这主要实在营销计划执行过程中,缺乏一个领导部门来推动整个计划的进行,各部门的本位主义比较严重,职能性的部门结构影响到了企业整体业绩的实现,比如对于多产品结构的企业而言,对于不同种类的产品总是缺乏管理的,各个部门只是注重各自一块职能工作的完成,而对于一个产品的发展过程却缺乏一个综合的管理,从而造成各个部门的专业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企业的整体优势,有可能还会造成
企业资源的损耗和业绩的衰退。
流程不合理
1、 营销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过于复杂:造成企业的反应速度降低,整个业务运作过程效率低下,使营销计划的时效性不能体现。
2、 执行过程中的审批环节过多:一方面造成对
市场机会的丢失,另一方面影响了营销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对营销计划执行的有效性也不能充分保证。
3、 执行过程中各部门的业务分配不合理:这主要是指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模糊,没有贯彻最大化提高效率的原则,在营销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专业技能不够或者是承揽了过多的职能,无法使营销计划得以有效执行。
缺乏系统性
1、 区域营销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欠缺:对总部下达的营销计划无法进行进一步规划,对整个区域市场缺乏整体性的计划,对各个小区域之间也缺乏系统的拓展计划,造成
整体营销计划一到下面就开始变形,无法真正落实。
2、 区域人员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由于部分企业的销售政策导向是以销量为核心,因此区域人员也会只注重结果而不关心过程,他们采取的措施都是短期内提高销量的,但是否能满足营销计划的战略要求则不在考虑之中。
保障体系
制度保障
1、 基础性管理制度
(1)
绩效考核制度:将营销计划要达到的目标,与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由此来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围绕营销目标开展工作,使营销计划落到实处。比如营销计划要开展
深度分销,可以制定一个铺货率的考核要求,使营销人员的工作重点放到提高铺货率上来。
(2) 部门协作制度:围绕营销计划的重点,解决好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在部门之间确立合同关系,明确责权利,另外也可以采取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提高营销计划的运作效率。比如在营销计划中的新产品开发业务,关系着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提升,其参与的部门涉及市场、生产、技术、供应等,要提高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和效率,一方面要确立市场部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领导关系,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责任书的确认,使其他部门都能按照要求完成新产品开发各环节的工作。
2、 职能性管理制度
重点是提高营销计划实施效率的管理制度,如营销推广管理制度、区域管理制度、渠道管理制度、销售业务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一方面是为销售人员提供了开展工作的规范,另一方面则是为衡量销售人员的工作成效提供了标准,另外,管理制度还影响着销售人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其根本点都是围绕着营销计划的有效执行而进行的。
流程保障
1、 围绕营销计划的关键业务内容优化运作流程:营销关键业务流程的优化甚至重组,将对营销计划的有效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往往一份营销计划是好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业务流程的运作不合理,造成营销计划实施的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到营销目标的实现。
2、 通过重组业务流程调整部门结构:在一些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中,如产品研发流程、营销推广流程、营销计划流程、订单处理流程等,其运作效率的高低,反映着整个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能是否合理,因此要真正做到
业务流程重组后企业能够高效运转,就要根据业务流程的要求,从组织和职能上加以保障,确保业务流程能为企业带来根本性的利益。
权限保障
1、 权限保障是对各部门业务职能的落实:营销计划的有效执行有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各部门能否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营销计划在实施时,一定要赋予各职能部门相应的权限,否则将会影响到营销计划执行的效率。
2、 总部和分部之间的权限分配:总部对于营销计划应该强化专业方面的权限,而分部对于执行营销计划则应该加强针对性方面的权限,使营销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整体配合。
3、 营销计划各项业务活动的权限分配:也就是对营销计划中的业务内容进行合理分配,使各个职能部门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解决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决策权限,比如新产品研发由哪个部门领导和推动,销售计划由哪个部门分析、整合和落实等。
资源保障
1、 为达成营销计划的目标所必需配备的各种资源:营销计划的制定是一回事情,而在执行中对计划的资源保障又是一回事情,虽然营销计划中包含了费用预算,但往往有些项目所分配到的资源并不能保障计划的实现,而且有的企业在面对销量下滑的状况时,往往坚持不住按计划进行,总是会把费用倾斜到能立即提升销量的项目上,比如渠道返利促销,但这只是一种短期行为,并不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根本的帮助。
2、 对关键项目的资源保障:比如有的企业在营销计划中准备开发大型超市和卖场,但是在开发费用上却没有相应的分配,如进场费、条码费、陈列费、堆头费、促销费等,只能使终端的开发工作举步维艰;又如有的企业在营销计划中准备实施深度分销,但在区域市场只派驻了少量的人员(如一省一人或数人),根本无法做到深度分销,只能采用依靠
经销商的粗放经营模式。因此在营销计划实施中,一定要通过制度对关键项目进行确定,并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通过政策来加以保障,使营销目标能够得以顺利实现。
动态调整
滚动式
1、营销计划制订后,并不意味着就一成不变,而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主动对营销计划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对营销计划进行分解,包括月度分解和区域分解,这就才能既保证营销计划的稳定性,又能保证营销计划的适应性。
2、滚动式营销计划需要从部门和制度上加以保障,要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对营销计划的执行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各区域的营销计划进行综合平衡,这样才能使营销计划可以保持整体性的动态发展。
3、滚动式营销计划执行的核心就是:先“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也就是先从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到周度计划,然后再从周度计划、月度计划、季度计划到年度计划,前一个阶段是对营销计划的整体性进行掌控,后一个阶段就是通过富有层次的滚动执行和调整,来达到对整个营销计划在适应性方面的保障。
态势判断
1、 竞争环境判断:既包括整个大环境,又包括各区域的小环境,由于不同企业的市场重点不同,资源的投入也有差异,造成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环境各有特点,因此营销计划的执行也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竞争环境的差异进行相应调整,使营销计划符合实际状况。
2、 行业趋势判断:某些行业的发展趋势变化很快,而各区域之间行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营销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营销计划能符合行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比如彩电行业,可能营销计划的目标是加强网络建设,但由于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率降低,将迫使各企业不得不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这就是整个行业发生了迅速的变化,相应地也就促使营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
3、 消费趋势判断:消费趋势指的是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模式的变化趋势,比如超市和卖场等现代零售业态的迅速发展,使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买东西是在批发市场、批发点和百货商场,而买东西大多数都是在超市和卖场,因此一份加强批发通路建设的营销计划,就只能是用于传统业态为主的市场,而在发达城市,就只能调整这份营销计划,使之适应当地零售业态发展的现状。
区域营销强化
1、 企业的区域性组织是营销计划实施的基础部门,其关系着营销计划能否真正执行到位,而且这又是最接近市场变化的层面,因此只有强化
区域营销计划的执行效果,才能使营销计划真正达到动态地调整。
2、 强化区域营销计划的执行效果,也就是提高分支机构对营销计划实施的系统性,一定要规定区域做好营销计划的分解工作,真正发挥区域执行营销计划的能动性,使营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提高针对性。
稳定性
1、 动态调整在不同层次上各有不同:营销计划强调适应性和针对性,并不是说就可以任意对营销计划进行调整,而应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对全国性计划而言,要体现全国市场的特点;对省级计划而言,要体现省级市场的共同特点;对地区计划而言,要体现地市级市场的共同特点。因此,动态调整通过在不同层次上的差异,其实是一种共同性基础上的调整,既考虑了各区域市场的特点,又保持了统一的共性。
2、 动态调整是在稳定性基础上的调整:动态调整除了上点提到的层次性,还有时间性的问题,而时间性就构成了营销计划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动态调整并不是可以随时对营销计划进行调整,同样,也要反映一年、一季、一月和一周的共性,同时还要兼顾各种共性之间的协调,从而在整体上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发展。
目标管理
功能
1、使营销计划评估具体可行:营销计划执行的效果如何,营销计划是否应该调整,这些问题的答案涉及到对营销计划的评估,而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营销计划的目标,如果将目标从结果转变为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就能客观准确地评估营销计划的实施效果。
2、使营销计划执行成效得以控制:其要点在于透过对目标的管理,把握营销计划执行的重点,并掌握评估的依据,使目标可以成为指导营销计划执行或者调整的方向。目标管理作为有效的工具,将与营销计划的分解结合起来,配合对营销分解计划的评估,使营销计划的执行过程能够得到控制。
分类管理
1、 硬性目标:销量目标、占有率目标、费用目标、利润目标、铺货率目标等,对硬性目标的管理容易衡量,在这些目标中,有的能反映结果(如销量和利润目标),有的能反映过程(如铺货率和费用目标),良好的目标管理,其关键在于对目标进行综合评估,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多企业只关心销量目标,也相应地引导销售人员只看中销量,而忽视了其他目标的实现,最终也无法体现营销计划的效果。
2、 软性目标:管理制度、客情关系、价格体系、市场秩序、信息分析等,这些目标可以说是为了达成硬性目标的保障,如果说硬性目标是结果,那么软性目标就是过程,只有将过程管理起来,才能确保结果的有效达成。
绩效管理
1、 对目标结果的绩效管理:其衡量绩效的重点是将结果与目标对比,通过这种差异性来判断营销目标的完成程度,如果企业的营销目标包含了结果型和过程型两种,那么这种结果与目标的差异,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原因,但是如果只采用结果型的目标,那么绩效考核就无法反映真实的状况。
2、 对目标过程的绩效管理:其衡量绩效的重点是将过程与目标对比,看看营销计划所要求的工作有无做到位,有什么因素影响到了硬性目标的实现,这种软性目标的绩效考核,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状况,但是它在促进销售人员动力方面不如硬性目标直接,因此最好是将其与硬性目标绩效考核结合起来,更全面地反映销售人员的业绩。
细分管理
1、 分阶段目标管理:根据营销计划的阶段分解实施过程,根据营销计划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营销目标,并规定完成的时间进度。阶段可以按照市场发展阶段来分解,也可以按照市场推广的阶段来分解,比如淡季目标和旺季目标,其目的在于使各个阶段的衡量标准能够统一。
2、 分时期目标管理:将营销计划目标的完成分成不同的时期,在每个时期设定相应的标准,比如月度目标和季度目标,然后对这些目标进行管理和评估。
3、 分项目目标管理:分项目是指设置一些项目类型,比如费用和销量项目,推广项目如广告和促销,将每类项目的目标完成状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各项目在整个营销计划中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满足了营销计划的要求。
4、 分产品目标管理:对产品实行类别目标管理,衡量每类产品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可以按新老产品分类,也可以按产品性质分类,衡量的目标有销量、利润、费用、时间、完成率等。
5、 分渠道目标管理:对不同性质的渠道实行分类管理,衡量不同渠道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比如批发渠道和零售渠道、商业渠道和特殊渠道、超市和杂货店等,评估各种渠道的价值,为企业制订渠道开发策略和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营销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一种工作指导。
过程管理
内容
1、 销售报表:销售报表可以反映营销计划执行过程的详细情况,通过报表可以看出销售人员有无抓住营销计划实施的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报表了解营销目标的完成情况,掌控营销计划实施的进度。
2、 销售工作程序:这是正确执行营销计划的保障,比如要完成既定的终端铺货计划和铺货率目标,就要提高拜访客户的效果,如果对销售人员的铺货工作建立一个规范的程序或步骤,就可以在不用增加任何资源的情况下达成目标,比如规定销售人员必须按照以下程序开展工作:整理客户资料、选择客户目标、选择拜访路线、做好拜访准备工作、拜访客户、检查客户卡、检查海报张贴、整理仓库和货架、收集竞争信息、填写客户卡、建议客户订货量、道谢离开等一系列步骤,将会为销售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规范,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营销计划的实施效率。
3、 销售会议:这项内容将会对营销计划的执行状况进行双向沟通,及时发现销售人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指导,同时也教给销售人员一些销售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另外对于营销计划在实际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也要通过销售人员的
反馈信息给予重新审视,对营销计划进行动态调整。
4、 销售培训:是激励销售队伍、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包括对执行营销计划所需要的技能进行培训,同时对营销计划的核心思想、营销策略进行灌输,使销售人员能充分领会营销计划的要求,把握营销工作的重点。
业务流程
1、 对营销计划重点目标的确定:重点目标决定着业务开展的重点倾向,这是确定关键业务流程的前提,一方面给出了核心业务的方向,另一方面则为衡量业务流程优劣提供了一个标准。
2、 对关键营销业务流程的界定:关键营销业务流程是关系着营销计划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流程,比如营销推广流程、订单处理流程、销售储运流程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营销计划目标的实现,当然不同的行业和产品有不同的业务流程,但是在一些关键环节上是有共同性的,因此企业一定要重点抓住这些关键业务流程。
评估
1、 目标评估:对营销计划执行过程的综合目标、硬性目标和软性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评估,随时掌握营销计划的实施进度。
2、 过程评估:对销售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效率进行评估,了解销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销售人员提供销售指导。
3、 投入产出评估:对营销计划执行的效率进行评估,同时衡量营销计划对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且对这种效益所体现的价值程度进行判断。
4、 推广效果评估:对实际执行过程中销售人员在
营销战术的创造性方面进行评估,衡量现行推广方式对营销计划所起的作用,并且评估推广方式的价值,有无可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5、 执行政策评估:对销售人员执行营销计划的到位程度进行评估,一方面是了解销售人员对营销计划的认同程度,另一方面则是了解销售人员对营销计划的重点有无把握,同时也评估政策是否有助于营销业务活动的开展。
6、 竞争对比评估:对竞争对手的营销工作进行评估,重点是树立标杆,对营销计划的各个环节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找到真正的差异或差距,进一步提高营销计划的针对性。
目标分解
要想更好的去贯彻和落实营销计划,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包括如下三点内容:
第一,营销计划要层层分解。要想让营销目标及计划更好地完成,就必须进行层层分解,比如,销售总监分解给销售经理,销售经理分解给销售主管,销售主管分解给业务员,业务员分解给经销商,协助经销商分解给他的业务员,甚至下游渠道客户,分解过程当中,要将目标与计划出台的背景、实施要点、注意事项等等讲给他们听,然后监控他们营销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二,过程管理,要责任到人。营销目标下达给销售总监之后,作为企业负责人,只需要盯着销售总监就可以了。作为销售总监呢,则需要把这些销售任务,量化分解到具体的每一个直接下属,并督促和检查他们,让他们把营销目标落实到营销计划,并分解成具体的工作指标,比如,市场开发、推广新产品、做促销活动等等,依次类推,分解工作做得越扎实,分解的越细致,比如销售总监——销售经理——销售主管——业务员——经销商——分销商——终端商,责任人越明确,越有助于营销目标与计划的达成。
第三,日控月清,日结月高。要把一年的营销目标具体分解到每个月,把每个月的目标分解到每一天,然后对每一天的目标与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管控,检核当天目标计划量完成了没有,没有完成次日怎么样去弥补。
要做到日控,每天控制,争取平均每天都能达标。
月清,就是每个月在日控的基础上,把每个月的目标任务量给清理掉,次月就可以轻装上阵,而不是负重前行。
所谓日结,就是每天都要进行总结,总结得失、总结成败,而不是重复犯一些错误,或好的经验不能复制和传承。月高,就是要求自己每月都要比以前有所提高,包括销售业绩、包括工作技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