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西(かさいし)氏是
陆奥国中部(宫城县三陆沿岸至岩手县南部地界)的大身(掌管数郡的领主)。葛西氏原为镰仓时代
武藏国、
下总国的
御家人丰岛(としま)氏的一族,奥州合战后,得到了陆奥国的领地并安定下来。战国时代,葛西氏是
奥羽地方势力鼎盛的大名之一,但在丰臣秀吉实施的
奥州仕置后,葛西氏的大名地位被取消。
葛西氏的初代葛西清重是秩父氏(秩父平氏)一族的丰岛氏当主丰岛清元的第三子,被封在下总国的葛西御厨(以东京都葛饰区的葛西城为中心,江户川区、墨田区等地的伊势神宫的庄园)。清元、清重父子与源赖朝一起讨伐平氏,成为了
御家人。清重在奥州合战中立功,因而在
奥州藤原氏被消灭后,被任命为奥州总奉行,得到了陆奥国(后来的陆前国)的领地。
江户时代的地方志记载,清重在入主奥州后并没有在奥州藤原氏的所在地平泉建设主城,而是在石卷的日和山建设了领国的居城。清重在守护奥州安定的同时,还作为
镰仓幕府的重臣在政界活跃。这时的葛西氏还没有确切的动机,据推测一直在石卷与镰仓之间的领国进行经营。后来葛西氏的居城从石卷迁移到了登米郡寺池,但具体时期并不能确定,后世说法很多,其中有镰仓时代说、南北朝时代说等。
有说法称,在室町时代至战国时代初期,以石卷为根据地的“石卷系葛西氏”和以登米郡为根据地的“寺池系葛西氏”出现了内乱纷争的状态。内乱时期的详细情况并无史料可查,但可以确定的是,葛西氏从镰仓时代起就一直保有着奥州的权势,并在南北朝时期扩大了势力及声望。
战国时代初期,葛西满信与宇都宫氏广交战取得成功,进一步扩张了领地。后与
伊达氏结盟,和邻国大崎氏陷入了彻底的对立状态。然而,在对抗没有结束之时,葛西氏又将伊达氏的庶子收为养子,引发了家臣团的混乱,反而让葛西氏的势力衰退。同时,随着葛西氏的重要家臣浜田氏的独立以及浜田氏与熊谷氏(
气仙沼熊谷党)相克,葛西氏在领地内对豪族的管制变得越发困难起来。
后来,第17代当主葛西晴信因没有参加丰臣秀吉的小田原征伐一事而被追究责任,最后于奥州仕置中被改易大名之位。庆长2年(1597年),在晴信去世后葛西氏族的大名时代被宣告结束。
晴信之后的葛西氏庶子多数在以伊达氏、
南部氏为主的奥州大名家中当臣属,且姓氏延续至今。葛西氏的庶子人数众多,各自形成了独立的葛西氏家谱,其中多数是口口相传而成的,因而造成了当今有关葛西氏研究领域的混乱。
族谱中除了初代当主清重及第17代当主晴信外均无法判断确切的名字。这可能是因为在丰臣秀吉的奥州仕置及葛西大崎一揆暴动中葛西氏所持的史料遗失所致。传承下来的族谱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俗称葛西氏A系统和葛西氏B系统),基于这两大系统,有关族谱的说法有30种以上,而且除了初代和第17代之外历代当主的名字、顺序都混乱不堪,而能够支撑族谱划分的史料又少之又少。有关A系统和B系统两大族谱派系形成的说法是,在镰仓时代初期已经在家族内部分裂成“石卷系葛西氏”和“寺池系葛西氏 ”两派,而两派又各自主张着各自的宗家,代代纷争不断。另外还有说法是,后期葛西氏因为想要求得伊达氏的帮助而将伊达氏的一个庶子收为养子,从此便成为伊达家的从属势力,这位养子后来还成为了葛西氏的大名(葛西晴清),进而在家族内部分化为拥护派和反对派,两派对立,差点使葛西氏灭亡,从此之后两派也作为仇人停止了交流,从而形成了各自封闭的族谱体系。
然而,通过一些当主收到镰仓幕府将军以及执权北条氏(得宗家)、后来的室町幕府将军所赐的
偏讳的时间来看,还是能够推断当主的年长及年少顺序。
14、葛西晴重(植信)-10代将军足利义植、12代将军
足利义晴15、葛西晴胤(高信)-11代将军足利义高、12代将军
足利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