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璋(?-932年),籍贯不详,五代时期将领
人物生平
年幼时和
高季兴、
孔循一起为
汴州富豪李让家奴,李让与当时任
宣武节度使的
朱温关系很好,经常往来饮宴,李让后来成了朱温的义子,改名
朱友让。董璋长大后,颇有勇力,在朱温军中作战,以功升迁为列校。
后梁龙德末年(923),潞州
李继韬降于后梁,但大将
裴约不服,据
泽州叛乱。
梁末帝派遣董璋攻克泽州,因功授泽州刺史。同年,
后唐灭
后梁,
后唐庄宗李存勖入主汴京,董璋来朝,李存勖因其素有勇名,优以待之。不久令他仍赴任以前官职,一年后被替代而归。这时
郭崇韬当权,对待董璋尤其优厚。
同光三年(925)夏,任命董璋为
邠州留后。同年秋,任邠州
节度使。九月,任行营右厢马步都虞侯,随从郭崇韬大举伐
前蜀,凡有军机,皆与参决。平蜀后,董璋因功封
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天成初年,加检校
太傅,二年,加同平章事。
当时,
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宰相
安重诲专权,听信谗言,认为
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必叛,而董璋性忠义,可特宠任,使之防备孟知祥。董璋之子董光业这时为宫苑使,拉拢朝臣,赞美董璋,而董璋也逐渐骄横。
天成四年夏天,
李嗣源遣客省使
李仁矩赍诏示谕两川,要
孟知祥和董璋向朝廷进贡五十万,以供祭天之用。董璋以地狭民贫为由,只答应进贡十万。为了答谢使臣,董璋于衙署设宴招待李仁矩,但到了中午,人也没来,董璋派人查看,见李仁矩正与倡妇酣饮于
驿亭。董璋大怒,率领数百人,骤入驿中,大骂李仁矩,欲杀之,后因人劝解,李仁矩才免于一死。李仁矩回朝后,极言董璋不法情事。不过,安重诲仍然保护董璋,出奏以李仁矩为阆州团练使,不久又升为
节度使。
长兴元年夏,李嗣源祭天完毕,下诏裁减两川军队,董璋因李仁矩事已对朝廷不满,闻诏大怒,突然发兵生擒绵州刺史武虔裕,囚于衙署。武虔裕,是安重诲的心腹。董璋知道得罪了朝廷,于是与孟知祥结盟,约定互相支援,而李嗣源得到消息,在安重诲的支持下,决定出兵讨伐。同年秋,李嗣源下诏削夺董璋所有官爵,命
天雄军节度使
石敬瑭为东川行营
招讨使,率师讨之,董璋之子宫苑使董光业也被斩于洛阳。石敬瑭率师进讨,以粮运不接,班师。李嗣源因战事不利,知两川势大,决定息事宁人,孟知祥也有此意,但董璋却认为孟知祥背盟,于是进攻西川。
长兴三年四月,董璋率所部兵万余人袭击孟知祥,双方在
汉州弥牟镇发生大战,董璋大败,仅以数十骑,复奔回东川,此先,前陵州刺史王晖受董璋邀请,寓于东川,现今董璋失败,王晖便率众袭击董璋,将其杀死,传首西川。
参见《旧五代史 卷六十二(唐书) 列传十四》
亲属关系
儿子:董光业,宫苑使
史料记载
旧五代史
董璋,本梁之骁将也。幼与高季兴、孔循俱事豪士李七郎为童仆。李初名让,常以厚贿奉梁祖,梁祖宠之,因畜为假子,赐姓朱,名友让。
董璋既壮,得隶于梁祖帐下,后以军功,迁为列校。梁龙德末,潞州李继韬送款于梁。时潞将裴约方领兵戍泽州,不徇继韬之命,据城以自固。梁末帝遣璋攻陷泽州,遂授泽州刺史。
是岁,庄宗入汴,璋来朝,庄宗素闻其名,优以待之。寻令却赴旧任,岁余代归。时郭崇韬当国,待璋尤厚。同光三年夏,命为邠州留后,三年秋,正授旄钺。九月,大举伐蜀,以璋为行营右厢马步都虞候。时郭崇韬为招讨使,凡有军机,皆召璋参决。是冬,蜀平,以璋为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天成初,加检校太傅。二年,加同平章事。
是时安重诲当国,采人邪谋,言孟知祥必不为国家使,惟董璋性忠义,可特宠任,令图知祥。又璋之子光业为宫苑使,在朝结托势援,争言璋之善,知祥之恶。恩宠既优,故璋益恣其暴戾。初,奉使东川者,皆言璋不恭于朝廷。四年夏,时明宗将议郊天,遣客省使李仁矩赍诏示谕两川,又遣安重诲驰书于璋,以征贡奉,约以五十万为数。既而璋诉以地狭民贫,许贡十万而已。翌日,璋于衙署设宴以召仁矩,日既中而不至,璋使人侦之,仁矩方拥倡妇与宾友酣饮于驿亭。璋大怒,遽领数百人,执持戈戟,骤入驿中,令洞开其门。仁矩惶骇,走入阁中,良久引出。璋坐,立仁矩于阶下,戟手骂曰:“当我作魏博都监,尔为通引小将,其时去就,已有等威。今日我为藩侯,尔衔君命,宿张筵席,比为使臣,保敢至午不来,自共风尘耽酗,岂于王事如此不恭!只如西川解斩客省使李严,谓我不能斩公耶!”因目肘腋,欲令执拽仁矩,仁矩涕泪拜告,仅而获免。璋乃驰骑入衙,竟彻馔而不召。洎仁矩复命,益言璋不法。未几,重诲奏以仁矩为阆州团练使,寻升为节镇。
长兴元年夏,明宗以郊禋礼毕,加璋检校太尉。时两川刺史尝以兵为牙军,小郡不下五百人,璋已疑间,及闻除仁矩镇阆州,璋由是谋反乃决。仍先与其子光业书曰:“朝廷割吾支郡为节制,屯兵三千,是杀我必矣。尔见枢要道吾言,如朝廷更发一骑入斜谷,则吾必反,与汝决矣!”光业以书呈枢密承旨李虔徽。会朝廷再发中使荀咸乂将兵赴阆州,光业谓虔徽曰:“咸乂未至,吾父必反。吾身不足惜,虑劳朝廷征发。请停咸乂之行,吾父必保常日。”重诲不从,咸乂未至,璋已擅追绵州刺史武虔裕,囚于衙署。虔裕,安重诲之心腹也,故先囚之。五月,璋传檄于利、阆、遂等州,责以间谍朝廷。寻率其兵陷阆州,擒节度使李仁矩、军校姚洪等害之。先是,璋欲谋叛,先遣使持厚币于孟知祥,求为婚家。且言为朝廷猜忌,将有替移,去则丧家,住亦致讨,地狭兵少,独力不任,愿以小儿结婚爱女。时知祥亦贰于朝廷,因许以为援。既而知祥出师以围遂州,故璋攻阆州得恣其毒焉。
其年秋,诏削夺璋在身官爵,命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东川行营招讨使,率师以讨之。璋之子宫苑使光业并其族,并斩于洛阳。及石敬瑭率师进讨,以粮运不接,班师。明宗方务怀柔,乃放西川进奏官苏愿、东川军将刘澄各归本道,别无诏旨,只云“两务求安”。时孟知祥其骨肉在京师者俱无恙焉,因遣使报璋,欲连表称谢。璋怒曰:“西川存得弟侄,遂欲再通朝廷。璋之儿孙已入黄泉,何谢之有!”自是,璋疑知祥背己,始构隙矣。三年四月,璋率所部兵万余人以袭知祥。(《九国志·赵季良传》:季良尝与知祥从容语曰:“璋性狼戾,若坚守一城,攻之难克。”及闻璋起兵,知祥忧形于色。季良曰;“璋不守巢穴,此天以授公也。”既而璋果败。)知祥与诸将率师拒之,战于汉州之弥牟镇。璋军大败,得数十骑,复奔于东川。(《九国志·赵廷隐传》:董璋袭广汉,将攻成都,时东川廪藏充实,部下多敢死之士,其来也,众皆畏之。知祥亲督诸将,与璋战鸡纵桥前,颇为所挫。廷隐伪遁,璋逐之,知祥与张公铎继进,璋军乱不成列,廷隐整阵,与知祥合击之,璋军大败。)先是,前陵州刺史王晖为璋所邀,寓于东川,至是因璋之败,率众以害之,传其首于西川。
新五代史
董璋,不知其世家何人也。少与高季兴、孔循俱为汴州富人李让家僮。梁太祖镇宣武,养让为子,是为朱友让。其僮奴以友让故,皆得事梁太祖,璋以军功为指挥使。晋李继韬以潞州叛降梁,末帝遣璋攻下泽州,即以璋为刺史。
梁亡,璋事唐为邠宁节度使,与郭崇韬相善。崇韬伐蜀,以璋为行营右厢马步军都虞候,军事大小,皆与参决。蜀平,以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孟知祥镇西川。其后,二人有异志。安重诲居中用事,议者多言知祥必不为唐用,而能制知祥者璋也,往往称璋忠义,重诲以为然,颇优宠之,以故璋益横。
天成四年,明宗祀天南郊,诏两川贡助南郊物五十万,使李仁矩赍安重诲书往谕璋,璋诉不肯出,只出十万而已。又因事欲杀仁矩,仁矩涕泣而免,归言璋必反。其后使者至东川,璋益倨慢,使者还,多言璋欲反状。重诲患之,乃稍择将吏为两川刺史,以精兵为其牙卫,分布其诸州。又分阆州置保宁军,以仁矩为节度使,遣姚洪将兵千人从仁矩戍阆州。璋及知祥觉唐疑己,且削其地,遂连谋以反。璋因为其子娶知祥女以相结。又遣其将李彦钊扼剑门关为七砦,于关北增置关,号永定。凡唐戍兵东归者,皆遮留之,获其逃者,覆以铁笼,火炙之,或刲肉钉面,割心而啖。长兴元年九月,知祥攻陷遂州,璋攻陷阆州执李仁矩、姚洪,皆杀之。
初,璋等反,唐独诛璋家属,知祥妻子皆在成都,其疏属留京师者皆不诛。石敬瑭讨璋等,兵久无功,而自关以西馈运不给,远近劳敝,明宗患之。安重诲自往督军,敬瑭不纳,重诲遂得罪死,敬瑭亦还。明宗乃遣西川进奏官苏愿、东川军将刘澄西归,谕璋等使改过。知祥遣人告璋,欲与俱谢过自归,璋曰:“唐不杀孟公家族,于西川恩厚矣。我子孙何在?何谢之有!”璋由此疑知祥卖己。三年四月,以兵万人攻知祥,战于弥牟,璋大败,还走梓州。初,唐陵州刺史王晖代还过璋,璋邀留之。至是,晖执璋杀之,传其首于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