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村
温州市永嘉县东皋乡下辖村
蓬溪村位于东皋鹤盛之间,距县城60公里。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鹤盛溪,隔溪有低丘为屏障,溪水绕障而行,形成东西两个门户,有世外桃源之境。背枕鹤盛溪,蓬溪村是楠溪江中游风景最优美的古村。村子东西南三面环山,狭长的村落就是山岙中的小小桃花源。鹤盛溪在村北水口的悬崖下拐了个弯,日积月累,溪水在崖壁底冲刷成深不可测的湾潭。
历史背景
村落始建于南宋。南宋时,出了一位状元李时靖,现古宅北侧仍留有状元街,朱熹在浙江东路常平盐茶公事任上,曾经拜访过蓬溪学仕,现还留有朱熹墨迹。村内有李状元府邸,大小宗祠、古亭、大量木构清宫式民居。
蓬溪村选址讲究,不仅风光如画,而且地形险固。蓬溪村在一个袋形盆地里,四围高山重重,只有北面缺口,却又被鹤盛溪封住。祖先在溪西绝壁上架起一里多长的栈道,村子方可出入。
蓬溪村的民居多内向,院落谨严,平面有三合院式或四合院式,立面有两层楼阁式,有要檐;单层、四面板壁、檐口低矮、出檐深远,并留有方形木墩为柱础,许多古舍用蛮石原木,经几片粉壁勾勒衬托,显得简洁古朴,而意韵淳厚。
相传李时靖的故居,也是非常简朴,单层,四面板壁,檐口低矮,用方形木墩为柱础,看来久经风霜。村里有几幢大型住宅,其中一幢造于时代,传说当年它主人的表弟在这宅里住过,后来任南国子监祭酒,曾写文章提到过它。这幢大宅,屡经修缮,布局已乱,大致是主体七开间,三进两院,左右各自有跨院。整个大约有70多间房间。重要的特点是两进院落都是水池,前院中央有甬路,水池一分为二,后院则是整个一方大池。
村中一座小亭,翼然高台之上,这是康乐亭,也就是纪念村民的祖先康乐公谢灵运的亭子。亭中康乐公的肖像似乎有些现代化,神情倨傲,昂道向天。
地理环境
蓬溪的村民以谢氏为主,杂居着少量的李姓。楠溪江流域的谢氏都是名门之后,他们的远祖是古代赫赫有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
谢氏在东晋一朝,既是百年望族,又有中兴之功,谢灵运世袭爵位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刘裕篡夺司马氏政权后,打击旧家世族,谢灵运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三十八岁的谢灵运被放逐为永嘉太守。到永嘉后,谢灵运意气消沉,寄情山水,不问政事。《宋书》本传这样记载:“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想必楠溪江的佳绝山水留给谢灵运的印象实在太深,宋文帝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谢灵运在广州被杀后,后人扶柩回到永嘉,建墓并定居于温州城内。北宋年间,谢氏后裔又回到鹤盛溪畔建村筑寨,圆了六百年前谢灵运的一个山水隐居之梦。
蓬溪村的水口叫霞港头,为了镇住鹤盛溪冲刷下来的洪水,村民们在这里种了一棵虬干参天的古樟,在古樟下修建了一座关帝庙,以祈福辟邪,保障全村平安。关帝庙前的小广场,就是村里四时八节游龙舞狮的活动场所。
八五年,村里修筑机耕路,开山炸岩,山崖绝壁和所有的栈道全部化为碎石尘埃滚滚泻入鹤盛溪,把溪湾中清幽的深潭湮满成浅浅的滩地了。
“蓬溪村的千年风水从此破了!”我想,“先人们选择蓬溪作为居住地,目的是为了避世,后人的愿望却是努力走出这虚幻的桃源,追逐世俗的享乐,谢氏族人在此定居千年之后,走的路却是南辕北辙了。”
绕过关帝庙进村,村口有一个小而简陋的康乐亭,是纪念先祖谢灵运的乡土建筑,现在成了村里年轻人打纸牌的乐园。
蓬溪村中的风水原也好,村东有山泉水汇聚的潴湖,湖中有青螺髻一般的凤凰屿,湖水东南有文笔峰,正合“笔入砚池”的说法。不过近二十年来,村子四周的山林伐尽,泥沙随雨水而下,祖先辛苦挖掘的“砚池”早已淤积成了真正的稻田。
村里的老屋还保留了一些。
有一幢楠溪江流域典型的“水院”住宅,三进两个院落,前面的水院正中是条石砌筑的甬道,甬道两侧是对称的两个水池;后面的水院则整个院落都是池水,池边的屋檐下胡乱堆放了直叠到檐椽的柴禾稻草。这所水院宅第建于明代,加上左右的跨院,房间总数有七十多间,现在虽显破败,在四百年前可是乡间数一数二的豪宅了。
蓬溪最精致的老屋是建于晚清的“近云山舍”,有江南一带常见的青砖嵌石匾门楼。门额上“近云山舍”题字落款是南宋大儒朱熹,两边是体现儒家传统教诲的石雕对联“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近云山舍”院子里保存了一堵精美绝伦的砖雕花墙,是永嘉县保护文物。这墙原是对称的两堵,对面的已经破坏无存了。
传说朱熹在两浙东路常平盐茶公事任上,曾到楠溪江访问地方学者耆宿,其中就来过蓬溪村。原来村口鹤盛溪绝壁上的摩崖石刻有朱熹题的“钓台”两字和一首五绝:
观鱼胜濠上,把钓超渭阳,严子如来此,定忘富春江。
四句小诗评点了庄子、姜子牙、严子陵三位超级大名人,也把蓬溪村水口的绝佳胜迹发扬到淋漓尽致。只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是遗事了,霞港头摩崖石刻都已在十六年前的爆破声中化作烟尘,随鹤盛溪的清清流水而永远逝去了。
村景概况
村里的屋,多为内向,里头构筑严谨,用途甚是明了。虽是卵石垒墙、木料搭架,却是古朴简洁、意韵深厚。村中有一“水院”颇具特色,屋为明时所建,七开间,三进两个院落,两院之间皆有一方水池。池水已经泛绿泛黑了,但你不难想象:400余年前,池中种有荷花睡莲,叶间游着一尾尾各色田鱼;夏夜时,香气阵阵袭人。倘若此刻你靠栏摇扇纳凉或者借月光吟读诗书,不就像做了神仙吗?
村中还有一精致的屋,门楼上嵌有“近云山舍”四字匾额,落款为朱熹。屋为晚清所建,想来大概是主人借用名人名言罢了。可门楣上那楹联为乡贤晦庵先生所撰:“忠孝治家远 诗书处世长”。不论匾额或是楹联,都溢出浓浓的书卷气。这屋的门楼,是用大方青砖砌就,砖与砖之间的结合处竟无一丝裂缝,真乃巧工也。更巧的还是里头一堵花墙,长8.8米,高2.65米,为菱花式透空窗框,共3组,上嵌众多人物、花卉、虫鱼等。那种逼真和精巧,怕是很难找了。
村里因有了诸多的院落,令那巷道更悠长交错了。走在深深的巷道里,感觉真是妙不可言。院墙皆用卵石无规则堆就,但看上去却那么和谐自然。墙上头摆满了坛坛罐罐,种些葱或治痛痒一类的草药,既实用又好看;有的墙上爬满了藤蔓,一片片翠绿的叶子垂挂在卵石上,斑斑驳驳,随着风动而影移;当你走到巷道拐弯处,为单调的色彩而感到视觉疲劳时,忽有几枝嫣红的花从墙头迎面跳出,令人惊讶不已;隔着院墙能分明听到院里鸡鸭猫犬的追逐声,中午时分有乳白色的袅袅炊烟从青灰色的瓦缝里飘出来,随即响起菜肴落镬的“嗞嗞”声;长长的巷道里,有各色的门台,讲究的或简朴的,往里头一觑,见到的皆是一张张笑脸,很热情的邀你歇足、喝茶、抽烟乃至吃饭。
文化遗产
楠溪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的高度结合,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无限默契,它犹如一件艺术瑰宝,天生丽质,至真至美,令中外无数游客喜爱和迷恋。
天人合一、八卦以及阴阳五行风水思想构建的楠溪江古村落,留存着大批完整的宗谱、族谱,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可以使人们大体了解我国古代耕读社会与宗族文化的梗概,纵观楠溪江古村落,大体有几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建村历史比较悠久:楠溪江古村落的历史基本上都在500年以上,大部分有700-1000年历史,最悠久的大约有1500年左右了.据保存下来的各村宗谱记载,建于唐代的有苍坡、枫林、花坦等村,建于北宋的有芙蓉、廊下等村,而岩头、蓬溪、溪口等村则建于南宋。建于元朝的代表性古村落有林坑、埭头等。
二是类型丰富,规划和谐,环境意识较强:民居、宗祠、亭台、池榭、书院等一应俱全。好多村都有寨墙寨门。整个村子的水系、街巷井然有序,民舍、庭院、礼制中心等错落有致。楠溪江古村没有多少深宅大院,也少有雕梁画栋,建筑直接采用楠溪江河床底下的卵石构筑,显得朴素真实、大方自然、野趣天成、和谐亲切; 表现出楠溪江先民强的环境意识和审美能力,突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
三是宗族文化突出:各村都以一到几个宗族聚居而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一般是一村一姓或一姓多村,如芙蓉、埭头、坦下等为陈姓聚居之地;苍坡、方巷为李姓聚居之地;花坦、廊下为朱姓,茗岙、豫章为胡姓;蓬溪等因为是谢灵运后人聚居地,所以为谢姓,小坑村基本上姓章,而林坑人绝大部分姓毛等。
那么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后人重要聚居地的蓬溪村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呢?
从温州望江路码头渡船至永嘉县瓯北镇,沿楠溪江干流前行,过县城上塘镇岩头镇不久便到了楠溪江腹地----楠溪江中游的支流鹤盛溪,车程大约1.5小时。蓬溪村正位于东皋村鹤盛村之间,距县城大约60公里。鹤盛溪,顾名思义:相传古代仙鹤众多的溪流。您可以想象:白鹤翩翩,迎风弄羽,青山绿水间声声清亮的鹤唳,似乎告诉您这里曾经是人间的仙境。
千百年以后,鹤已珍稀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鹤盛溪的风光虽然秀美如昔,但是却难觅仙鹤踪迹了。
蓬溪村中的风水好,村东有山泉水汇聚的潴湖,湖中有青螺髻一般的凤凰屿,湖水东南有文笔峰世外桃源。鹤盛溪在村北水口的悬崖下拐了个弯,日积月累,溪水在崖壁底下冲刷成一湾深不可测的活潭。显然是楠溪江中游风景最优美的古村之一。
蓬溪村坐落在一个袋形盆地里,四围高山重重,只有北面缺口,却又被鹤盛溪封住,先人们便凿山开路,在溪西绝壁上架起一里多长的栈道,村子才能出入,为了保平安,又在村口霞港头上造了一幢关帝庙。依靠深潭峭崖作为天堑,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蓬溪村显得特别安全。
蓬溪村楠溪江
楠溪江主流长139.8公里,有36湾72滩。河流柔曲摆荡,缓急有度,江水清澈见底,纯静柔和,水底卵石光洁平滑,色彩斑斓。泛舟漂游江上,近观郁郁滩林,远眺绵绵群山,俯视澄碧江水,令人心旷神怡。
楠溪江流域特质的山岩中出现峰笔立、崖如削、洞悬壁的奇异景观,与柔美的楠溪江水景形成强烈对照,极具刚性之美。较为突出有三面环溪、一峰拔地而起的石桅岩,有姿态各异、参差笔立的十二峰,有四面绝壁、观天如井的崖下库,以及诸如陶公洞鹤巢洞天柱峰、棒槌岩之类的奇峰异石,数不胜数。
楠溪江流域山体的断裂构造使各支流形成山崖险峻、峡谷深切的复杂地形,产生了多姿多彩的瀑布。其中有高达124米的百丈瀑,有连续如梯的三级瀑、七级瀑,有形同莲花的莲花瀑,有声如锣鼓的击鼓瀑和打锣瀑,有藏而不露的含羞瀑,有飞珠溅玉、阳光下彩虹映碧瀑的横虹瀑,还有在2公里内的溪谷中出现形态各异的九叠飞流。奇峰峭壁,飞瀑碧潭,构成了层次丰富、动静有致的独特景观。
楠溪江流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瓯越先民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并造就了瓯越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及宋、明、清的古塔、古桥、古亭、古牌楼等名胜古迹。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古建筑,选址讲究,规划严谨,风格古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较为突出的有岩头、枫林、苍坡、芙蓉、花坦等村,均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神奇的楠溪江山水造就了无数的杰出人物和灿烂文化。从唐朝至清朝,永嘉一共有过604位进士。两宋时期,曾经出现辉煌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2001,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永嘉昆剧作为昆曲中的重要代表,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楠溪江名人履迹、诗文著述丰富。历史文化名人王羲之、颜延之谢灵运等曾为永嘉郡守。南朝陶弘景、唐朝张子容、孟浩然,宋朝陆游、叶适徐照,明朝王叔果、潘舜臣,清朝朱彝尊、金简庵、朱步墀等也都曾游历过楠溪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任永嘉郡守期间,遍游永嘉山水,吟咏不辍,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山水诗,遂使楠溪江成为山水诗的摇蓝,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找诗魂的胜地。由于楠溪江特殊魅力,先后被中国作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命名为“全国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
楠溪江流域是革命老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中心策源地和浙南革命活动的中心。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已成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是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的高度结合,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无限默契,它犹如一件巨大的艺术瑰宝,天生丽质,至真至美,令中外无数游客喜爱和迷恋。
“楠溪江是天下乐土,永嘉县是地上文章”,三百里楠溪江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融天然山水、田园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的独有特色而闻名。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4 10:19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