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
张天杰创作哲学著作
《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是张天杰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2014年12月。
内容简介
该书以蕺山学派作为切入点对明清学术的转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着重于蕺山学派的思想学术与明清之际的政治、社会、文化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同时对学派与学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梳理了蕺山学派与东林学派姚江书院派这三大学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刘宗周高攀龙陶奭龄这三位学者之间的关系。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明清之际是一个学术形态发生重大转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理学发展呈现日渐没落的趋势,而考证学日渐兴起,呈由虚向实的发展路向。在此过程中以刘宗周及其重要弟子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为代表的蕺山学派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为明末理学到清初实学的过渡起到了桥梁作用,因此对蕺山学派的深入研究可为学者理解明清学术转型的复杂原因提供重要参考。一直以来涉及到刘宗周及其弟子的研究多见于哲学史、思想史的相关篇目,但真正以专著形式呈现蕺山学派的研究则非常少。正因为学界在以往哲学史研究过程中忽视了蕺山学派,因而常常导致学者对明清之际思想变化有突兀之感。张天杰所著的《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就对蕺山学派的形成、发展、分化做了深入探究。
作品思想
该书从明清鼎革之际的刘门师弟子入手,从历史学的角度解析了这个“天崩地坼”时代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困惑与伤痛。这种历史背景上的关联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必要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蕺山学派的形成是学术发展与时代洪流共同推动的一个产物。该书第一章“明清鼎革之际的刘门师弟子”从刘宗周的出处与生死的抉择,刘门弟子的殉明与抗清,刘门弟子入清之后的人生抉择三个大方面把蕺山学派置于明末清初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并将学者的困惑与选择勾勒的清清楚楚,在叙述刘门弟子的殉明与抗清和刘门弟子入清之后的人生抉择上该书弥补了很多同类著作的空白,如在蕺山重要弟子祁彪佳王毓蓍祝渊等人的殉节上,有关张履祥、陈确入清之后的出处选择上的相关论述,让读者有了新的视角审视蕺山学派重要学者思想形成发展的原因。
在蕺山学派的形成上,该书将重点放在了蕺山学派的开创者刘宗周身上。在蕺山学的建构谱系上,作者注意到刘宗周思想承传的复杂性,在考证其他师事许孚远,问学高攀龙,交游周应中刘永澄等学术经历的基础上指出刘宗周思想具有的统合性特征,并以此把握其体用观、理气论和慎独宗旨的复杂性;在论述刘宗周的重要著作《人谱》上,作者通过刘门弟子对《人谱》一书的重视,指出了此书对明末清初理学转向践履的重要影响;在蕺山学派的形成上,作者围绕越中证人书院的讲学展开,以刘宗周与陶奭龄的宗旨之争,指出“由越中的‘证人社’的讲会活动,最后形成了两大学派:刘宗周及其弟子形成的蕺山学派;陶奭龄及其友人、弟子形成了姚江书院派。两派之间很大的差别就是对王学、禅学的不同态度,刘宗周一系对王学有所改造并带有朱学的因素,而陶奭龄一系则坚持王畿周汝登以来浙中王学的特色并带有禅学的因素”。
该书也有不足之处:在第二章中以“统合性”来定义刘宗周的学术性格,并将其慎独等宗旨也纳入统合性来理解,容易忽视刘宗周思想对朱熹王阳明的批判,而误认为其只是汇综朱子学、阳明学的学者。又如,张履祥在学术转向程朱之学后,又本于朱子学立场对刘宗周思想加以抉择、阐释,这是对刘宗周思想的“补救”还是歪曲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此外,该书在史料的爬梳上做到细致,但在人物思想方面论述稍显单薄。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张天杰,1975年生,浙江桐乡人。2006年进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09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曾获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项。研究方向:浙学、宋明理学、明清思想与文化。
参考资料
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中国国家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3 20:4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