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鳝(Echidna nocturna) ,又称蝮鯙,形似
黄鳝,剧毒。为
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
鯙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东
太平洋区,从加利福尼亚湾至秘鲁海域,栖息深度可达30米,体长可达71厘米,为底栖性鱼类,生活在岩石底质海域,属肉食性,以螃蟹、龙虾、鱼类、贝类等为食。
体呈圆柱状,尾部侧扁。头长。身披厚皮,且分泌有粘液,皮肤上的
色素细胞多且密集。体表无鳞。口大;齿十分锐利,排列形式独特;无舌。后鼻孔为圆孔状、管状或短管状。鳃裂孔状;第四对鳃弓变粗特化,与位于食道上、下方的咽头齿板相连,形成一辅助咽食的骨质构造。无胸鳍及腹鳍;背鳍基地起始于鳃孔前方;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体色及斑点变化大,有单色、细点、圆点、不规则花纹及条纹等,是本科鱼类分类时的重要依据。
属夜行性鱼类,大部分种类白天躲在珊瑚礁穴或岩块下,仅头部露出洞口,尾部蜷缩在洞内,张口呼吸时即显露出其锐利牙齿,少部分种类如管鼻鯙则生活在沙地海域。它们属于捕食者,多半夜间外出掠食其他鱼类,利用其如刀片般有时又内弯的牙齿,配合本身躯体似蛇般有力的扭曲力,猎物一旦被咬着则难以脱身;有的种类则以底栖动物或甲壳类等为食。由于皮肤厚且有粘液保护,使得它们能在珊瑚礁缝及岩缝中穿梭而不受伤。有些鯙类具有性别两色现象,且伴随有性转变发生;有的种类先雌后雄(protogynus),有的先雄后雌(protandry)。例如黑身管鼻鯙幼鱼为黑色,随成长而变为艳蓝色且带有黄色鳍的雄鱼,待完全变为黄色时,则已性转变为雌鱼。
(Echidna amblyodon) :又称钝齿蝮鯙,为
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
鯙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西
太平洋印尼海域,为底栖性鱼类,属肉食性。
(Echidna delicatula):又称棕背蝮鯙,为
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
鯙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从
斯里兰卡至
萨摩亚群岛海域,体长可达65厘米,为底栖性鱼类,生活在
珊瑚礁、岩礁区,属肉食性。
(Echidna leucotaenia) :又称白颌蝮鯙,为
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
鯙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
印度太平洋区,从东非至
土阿莫土群岛海域,栖息深度可达24米,体长可达75厘米,为底栖性鱼类,生活在砾石底质的
珊瑚礁,属肉食性。
(Echidna rhodochilus) :又称玫唇蝮鯙,为
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
鯙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印尼及
菲律宾海域及半咸水域,体长可达33.8厘米,为底栖性鱼类,生活在沿海、河口区,属肉食性。
(Echidna unicolor) :又称单色蝮鯙,为
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
鯙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
印度太平洋区,从东非至
社会群岛海域,栖息深度5-25米,体长可达40厘米,为底栖性鱼类,生活在浅海
潟湖至深水礁坡,属肉食性。
(Echidna peli) :又称白点蝮鯙,为
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
鯙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东
大西洋区,从
毛里塔尼亚至
安哥拉海域,体长可达100厘米,为底栖性鱼类,生活在岩石底质的浅海域,属肉食性,以
甲壳类及
鱼类为食,可作为食用鱼。
(Echidna xanthospilos):又称
黄斑蝮鯙。
(Echidna nebulosa):又称云纹海鳝、
星带蝮鯙。
(Echidna polyzona):又称多带海鳝、
多环蝮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