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拐节,
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
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
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
虽然,许多在人类
蒙昧时期产生的古俗已逐渐被社会的发展演变所淹没,但是。一些奇俗却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延续下来,祭祀蚂拐的习俗更是其中之一壮族人。
壮族蚂拐节起初流行于广西西北部
河池市
东兰县境内
红水河两岸的
金谷、巴畴、长江、隘洞、东兰、长乐、大同等乡镇的壮族村寨,同时,与东兰县相连接的
天峨县六排镇纳洞村、
云榜村,巴暮乡板么村,
南丹县吾隘镇那地村也流行该活动。节日从正月初一开始,历时各地不一,有的5至7天,有的长达一个月。
在桂西的红水河畔,每到正月的蚂拐节时
巴马的壮族人都沉醉在古老的蚂拐歌河喜庆的铜鼓声中。相传,蚂拐女神是雷王的女儿,掌管雨水,使大地风调雨顺。有一年壮家有个叫东林的青年,因为丧母而痛苦不堪。他听到屋外青蛙“呱呱呱”的叫个不停,一时烦躁难耐,就用热水把青蛙浇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从此,青蛙不叫了,天再也不下雨了。人间便开始大祸临头。东林吓坏了,
去求神祖布洛驼河神母妹洛甲,得到神训应向青蛙女神赔礼道歉。于是东林赶紧在大年初一敲起铜鼓,请青蛙女神回村过年,又请千人为死去的青蛙送葬。以后,人间又得到青蛙女神的保佑,风调雨顺。从此巴马东兰的壮族人年年要过蚂拐节,祭祀蚂拐。
活动当天,壮族村民们一大早就宰猪杀鸡、蒸
五彩糯米饭、舂
糍粑、染红鸡蛋,各家各户忙着准备贡品,然后送到村里的“蚂拐亭”里祭祀青蛙女神。
日出时分,在祭祀活动主持的引导下,全村的男女老少分散到附近的田野、小溪边,四处寻找心仪中的“青蛙女神”,将蚂拐装入事先准备的
竹筒(称“蚂拐棺”)内,合好绑紧,用彩色纸糊面,然后沿路返回,把“蚂拐棺”抬到蚂拐亭里安放,接着,依次进行祭蚂拐、孝蚂拐、葬蚂拐、立纸幡、驱邪、祈福等仪式,以奇特的传统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整个祭祀活动进程直到傍晚才结束。
入夜,“蚂拐节”活动进入了高潮,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山歌对唱、敲铜鼓
接力赛、
篝火晚会、火把游山寨、跳面
傩舞等。旷野上,村民们手
举火把,排着长队环游山寨,一串串
火光在夜色中尤如一条条火龙,在山道与田野之间蜿蜒游动,场面十分壮观;活动场上,铜鼓声、山歌声、祈福声相映成趣,人们戴上古老的面具,跳起了蚂拐神舞、拜
铜鼓舞、耙田犁地舞、驱邪灭瘟舞、插秧舞、打鱼捞虾舞、纺纱
织布舞、丰收祭拜蚂拐舞等传统舞蹈;来自附近壮族村寨的青年男女纷至沓来,围着篝火,通过对唱“蚂拐歌”(恋爱山歌)相互问答,彼此了解,以此寻找自己心仪的恋人,并约定下次
歌会在此相会……。整个活动热闹非凡、通宵达旦。
每当农历正月初一黎明,人们就敲着铜鼓成群结队去田里找冬眠的青蛙。据说,先找到青蛙的人是幸运的,被誉为雷王的女婿“蚂拐郎”,成为该年蚂拐的首领。首领要带着大家点燃烟炮,以向雷王报告人间祭蚂拐的喜讯。人们把这只青蛙接回村,放入
花轿中。由初一到正月底,白天孩子们抬着青蛙游村,向每家每户贺喜;晚上,则抬到蚂拐亭下,人们跳蚂拐舞和唱蚂拐歌,以示为蚂拐守灵。守灵、游村的活动进行到第25天后,蚂拐节便进入高潮。这天,人们选择吉时,抬着花轿到青蛙下葬的地方,打开葬蛙的宝棺,如果青蛙的骨头呈金黄色,便预示是好年景,全场顿时铜鼓齐名,同声欢呼。如果蛙骨呈灰色或黑色,便表示年景不好,于是人们就烧香祈求消灾
降福。接着举行新青蛙的的
下葬仪式。葬礼之后,男女老少一起围着篝火唱歌
舞蹈,送蚂拐的灵魂上天。这一夜,人们尽情狂欢,通宵达旦。
找蚂拐(蛙)——祭蚂拐(装在
小棺材)——游拜蚂拐(挨家逐户拜蚂拐)——丧蚂拐(同时开棺验看往年丧的蚂拐骨,测验骨色,黄为吉、黑即凶)——篝火铜鼓山歌会(
草裙蒙面舞、蚂拐舞表演、赛铜鼓、
对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