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居日记》是由郑振铎先生于一九四三年五月三十日所写,后编入《
郑振铎日记全编》。此作描述的是以作者买书为由,导致经济萧条,其实郑振锋是非常喜欢书的,这也说明了他对求知的欲望与对当时社会窘迫现状的无奈,对无力挽回大局而愤慨,对经济落后的普遍不安以及对当时政府的腐败而痛恨。
在这里,
郑振铎非常真实地分析了自己的心理:自己买书只进不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家中之书越积越多,而家庭
经济变得杂乱无章,钱则经常不够用。真正能解决这两个难题的就是“眼不见为净”,亦即“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看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心情就自然不会产生波动。但实际上,他的一生爱书如命,所以常常是“一见可欲,心便乱了”。就买书这一点来说,郑振铎是个意志极为薄弱之人。在他的一生中,“可欲”与“心乱”这四个字,经常被提及。由引可见他常常因购书欠债、书满为患,自己生气郁闷,有时也跟妻子吵架,这些,显然均与买书引发的家庭冲突有关。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
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考古学家。
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
福建长乐,生于
浙江永嘉。1917年入
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
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
瞿秋白等人创办
《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
沈雁冰、
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
文学研究会,并
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
编辑出版了
《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
主编《小说月报》,倡导
写实主义的
“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旅居
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
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
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
《救亡日报》。和
许广平等人组织“
复社”,出版了《
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
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民间研究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10月18日,在率
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
飞机失事殉难。主要著作有:
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
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
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