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羊泉
管状花目茄科植物
蜀羊泉是茄科茄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茎细长;叶长卵形,无端尖,具叶柄;夏季叶腋抽花梗,花形小,带紫色;萼鐘状,五裂,花冠亦五裂,呈总状花序;果实为球形浆果,赤色;花期夏、秋间,果期秋末冬初。
植物学史
别名:羊泉、羊饴、漆姑、青杞、野茄、小孩拳、红葵、野茄子、野枸杞野辣子、药人豆。
形态特性
青杞又名:裂叶龙葵《中药大辞典》。直立草本或灌木状,茎具棱角,被白色具节弯卷的短柔毛至近于无毛。叶互生,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通常7裂,有时5-6裂或上部的近全缘,裂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全缘或具尖齿,两面均疏被短柔毛,在中脉,侧脉及边缘上较密;叶柄长约1-2厘米,被有与茎相似的毛被。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生,总花梗长约1-2.5厘米,具微柔毛或近无毛,花梗纤细,长5-8毫米,近无毛,基部具关节;萼小,杯状,直径约2毫米,外面被疏柔毛,5裂,萼齿三角形,长不到1毫米;花冠青紫色,直径约1厘米,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1毫米,冠檐长约7毫米,先端深5裂,裂片长圆形,长约5毫米,开放时常向外反折;花丝长不及1毫米,花药黄色,长圆形,长约4毫米,顶孔向内;子房卵形,直径约1.5毫米,花柱丝状,长约7毫米,柱头头状,绿色。浆果近球状,熟时红色,直径约8毫米;种子扁圆形,径约2-3毫米。花期夏秋间,果熟期秋末冬初。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向阳处。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
繁殖方法
蜀羊泉适宜在阴湿处栽种。蜀羊泉以种子的方式繁殖。
主要价值
《神农本草经》记载;“蜀羊泉味苦,性微寒;主治头秃恶疮恶性疮疡引起的发热”。《唐本草》中记载:“蜀羊泉还能够促进毛发生长”。
入药部位
全草或果实。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肝、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目昏目赤,乳腺炎腮腺炎,疥癣瘙痒。
相关配伍
治咽喉肿痛:鲜野茄60g。水煎服,日服3次。(《河南中草药手册》)
治视物不清:红葵果6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食管癌:蜀羊泉、白花蛇舌草、威灵仙、白茅根各30g。水煎服。(《实用内科手册》1986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采集加工
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炎,感冒咽痛和皮肤痈疽溃疡等。
相关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目昏目赤,皮肤瘙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6 16:28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