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蜡
修造蜂巢的物质
蜂蜡是由蜜蜂工蜂)腹部四对蜡腺分泌出来的蜡。蜜蜂将液态蜡质由蜡腺分泌蜡鳞为白色不透明,且呈不规则的五角形。1kg蜂蜡中含有约400万片蜡鳞。蜜蜂筑造一个工蜂房需要50片蜡鳞,而筑造一个雄蜂房,则需要量120片蜡鳞。强大的蜂群在一个春夏季节内能分泌2kg或更多的蜡鳞来筑造巢坯。
蜂蜡来源
蜂蜡,是由蜂群内约两周龄工蜂腹部蜡腺分泌出来的一种脂肪性物质。在蜂群中,工蜂利用自己分泌的蜡来修筑巢脾、子房封盖和饲料房封盖。巢脾是供蜜蜂贮存食物、培育蜂儿和栖息的地方,因此,蜂蜡既是蜂群的产品,又是其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物料。
蜂群中只有工蜂长有4对蜡腺,蜂王和雄蜂无蜡腺。蜡腺是由体壁的上皮细胞特化而成的,位于工蜂腹部最后4节的腹板上,外面有透明的几丁质镜膜。蜡腺泌蜡时,分泌出来的液态蜡质,通过细胞孔渗出到镜膜上,经与空气接触后,便凝结成为白色透明的蜡鳞。工蜂用后足戳取蜡鳞,经前足转送到自己的上颚,通过咀嚼混入上颚腺的分泌液,在巢温的条件下,成为可塑性的蜂蜡,用以筑造巢房。
工蜂泌蜡量与季节、气候、日龄、饲料有关。当蜂群繁殖旺盛,外界蜜粉不断被蜜蜂采入巢内时,泌蜡造脾积极性高。泌蜡时,工蜂蜜囊中要先吸满蜜汁,蜜汁在蜜囊中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成为复杂的液态蜡质分泌出来。据测定,工蜂分泌1kg蜂蜡,需要消耗蜜汁3.5kg以上。幼龄工蜂蜡腺发育不全,没有泌蜡造脾能力;外出采集蜂及老龄蜂蜡腺退化,一般不再泌蜡;只有13-18日龄的内勤蜂蜡腺发达,泌蜡最多;天冷泌蜡量减少;越冬结团的蜜蜂不泌蜡。
采制贮藏
蜂蜡的采制
蜂蜡的采集多在春、秋二季来完成。养蜂者通过加强蜂群饲养管理,促进蜜蜂多泌蜡、多筑脾,然后将使用多年的老巢脾、筑造的赘脾、割掉蜂房的蜡盖、台基以及摇蜜时割下来的蜜盖等收集起来,经过人工提取,一般是将取去蜂蜜后的蜂巢,放入水锅中加热熔化,除去上层茧衣、蜂尸、泡沫等杂质,趁热过滤,放冷,蜂蜡即凝结成块,浮于水面,取出,即为黄蜡。黄蜡再经熬炼、脱色等加工过程,即成白蜡。
蜂蜡的贮藏
蜂蜡对贮藏条件没有特殊的要求,但受蜂蜡物理性质的影响,在贮藏过程中还须注意许多事项,以免造成损失。
蜂蜡是脂肪性物质,常温下为固体,因此,蜂蜡贮藏常温下即可达到长期永久性贮藏的目的。一般应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不能放在太阳直射到的地方,更严禁暴晒。太阳长期照射不仅会使蜂蜡的颜色减退,还会使蜂蜡慢慢地熔化、分解,直至完全分解挥发。蜂蜡是易燃物质,贮藏必须远离火源、电源,严防失火。
蜂蜡要妥善保存,虽然蜂蜡成分相当复杂,但是由于不含有生物活性物质而易于保存。蜂蜡因带有花粉和花蜜的甜、香气味,极易遭虫蛀和鼠咬;有些巢虫喜食蜂蜡,故要杀菌,袋装密封、阴凉处保存。蜂蜡不要和带挥发性物品放在同一个地方,因为蜂蜡很容易吸收多种有挥发性的化学品,造成污染,引起中毒。蜡液要避免与铁、铜、锌等金属器皿接触,因为这类金属能使蜂蜡变色,造成重金属污染。
蜂蜡性状
1.黄蜡(《金匮要略》)又名:黄占(《种福堂公选良方》)。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大 小不一,全体呈黄色或黄棕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触之有油腻感。体轻,能浮于水面,冷时质软脆,碎断面颗粒性,用手搓捏,能软化。有蜂蜜样香气,味淡,嚼之细腻而 粘。不溶于水,可溶于醚及氯仿中。以色黄、纯净、质较软而有油腻感、显蜂蜜样香气者为 佳。
2.白蜡(《别录》)又名:蜂白蜡。为白色块状。质较纯。气味较微弱,其它均与黄蜡同。全国大部地区均有生产。
理化性质
纯蜂蜡为白色,通常所见蜂蜡多是淡黄色、中黄色或暗棕色等,这是由于花粉、蜂胶中存在的脂溶性类胡萝卜素或其他色素所致。常温下,蜂蜡呈固体状态,具有类似蜂蜜和蜂花粉味的蜂蜡香气味。在20℃时的比重为0.954-0.964。熔点随来源及加工提取方法的不同,一般在62-67℃之间。300℃时蜂蜡成烟,分解成二氧化碳、乙酸等挥发性物质。
外界气温低,原蜡中含有诸多的杂物,显现出特殊的气味。将原蜡以特殊的工艺予以去杂、脱色、去臭等处理,便得到了高品质的精制蜂蜡。
药用的黄蜡,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呈黄色或黄棕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触之有油腻感。体轻,能浮于水面,冷时质软脆,碎断面颗粒性,用手搓捏,能软化。有蜂蜜样香气,味甘性平,嚼之细腻而黏。不溶于水,可溶于醚及氯仿中。以色黄、纯净、质较软而有油腻感、显蜂蜜样香气者为佳。蜂白蜡,为白色块状。质较纯。气味较为弱,其他均与黄蜡同。
常温下,蜂蜡呈固态、质较软,呈淡黄色、黄色或深棕色,具有蜂蜜和蜂花粉样香气,嚼之细腻而黏牙、无油脂味、用手搓捏有油腻感且能软化,蜂蜡的折射率为1.45左右,相对密度约0.95,碘值6-13g/100g,皂化值75-110mg/g,中蜂蜡的酸值为4-9mg/g,西蜂蜡的酸值为15-23mg/g。蜂蜡的熔点不是一个固定值,温度范围为62℃-67℃,当温度为32℃-35℃时,蜂蜡具有可塑性,当蜂蜡受到挤压时,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其可塑性较强。40℃时,尽管蜂蜡看起来还是固体,其实已经开始熔化,当加热至85℃以上时,蜂蜡会褪色。蜂蜡不溶于水,可与脂类、油类及其他蜡质混溶,可溶于乙醚、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加热后还可溶于酒精。此外,天然蜂蜡可塑性强、润滑性好,并有绝缘、防潮、避免表面诱蚀等优点,这些优良特性都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不管蜂蜡如何分类,在化学组分上大致相同,但是每种化学组分的含量不相同。经研究发现,西蜂蜂蜡由300多种化合物组成,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烷醇和烷酸形成的酯类(70%-72%)、游离脂肪酸(14%-15%)、以饱和烃为主的烃类(12%),还包括部分游离脂肪醇类、水和矿物质以及少量的黄酮类、维生素、色素等。徐景耀等发现,中蜂蜂蜡中单脂类成分含量达到54.0%,比西蜂蜡含量低;软脂酸三十烷醇形成的酯含量为21%;中蜂蜡的烃类比西蜂蜡含量高;中蜂蜡的游离酸也比西蜂蜡低。气液相色谱法的出现使得我们能精确、定量地检测蜂蜡的化学成分。
白蜂蜡理化性质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无光泽,无结晶;无味,具特异性气味。
溶解性: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易溶,在乙醚中微溶,在水或无水乙醇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取本品,制成长、宽、高各为1cm的块状物,置500ml量杯中,加乙醇溶液(1→3)约400ml(20℃),如果蜡块下沉,可加入蒸馏水;如蜡块上浮,则可加入乙醇,至蜡块可停在溶液中任意一点,即得相对密度测试液。取测试液,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通则0601)测定,即得。本品的相对密度为0.954-0.964。
熔点:本品的熔点(通则0612第二法)为62-67℃。
折光率:本品的折光率(通则0622)在75℃时为1.4410-1.4430。
酸值:本品的酸值(通则0713)为5.0-8.0(中蜂蜡)或16.0-23.0(西蜂蜡)。
皂化值:本品的皂化值(通则0713)为85-100。
碘值:本品的碘值(通则0713)为8.0-13.0。
鉴别方法
蜂蜡的鉴别在日常鉴别蜂蜡质量优劣、真伪时,多数是凭着经验直观或简易检测方法来鉴别蜂蜡质量。最好方法是按蜂蜡行业标准进行实验室化验,检测其理化指标及其他有关指标。
1.感官鉴别方法
(1)眼观
通过眼睛来观察蜂蜡的色泽、状态、杂质等判断蜂蜡的质量。蜂蜡的色泽因蜜源花种、巢脾新旧程度、提炼方法、贮存时间等差异较大。纯蜂蜡颜色鲜艳,无光泽,通常蜂蜡多是淡黄色、中黄色或暗棕色等。隔年或放置多年的蜂蜡颜色暗;优等蜂蜡颜色上下一致。含异物蜂蜡有光泽、透明,一般掺地蜡颜色暗淡,掺石蜡颜色光亮,掺淀粉不透明。
纯蜂蜡块表面一般凸起、有波纹、断面结构紧密、晶体颗粒细腻、无光泽。含异物诸如地蜡、石蜡等蜂蜡块,表面凹陷、平滑、无波纹,断面结构松散,结晶颗粒粗,有光泽、斜纹或白色颗粒状。掺漆蜡的蜂蜡块,断面比蜂蜡细,颜色灰暗。
纯净蜂蜡无明显死蜂、木屑草秆、碎石土尘等物理性可见杂质。
(2)耳听
用锤棒敲打或将蜂蜡从空中往硬地面上丢,纯蜂蜡声音发闷(哑),如同土地上扔砖头;含有石蜡等的掺假蜡则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瓦片打在水泥地上。
(3)鼻闻
将蜂蜡块敲断,用鼻闻蜂蜡断面,纯蜂蜡具有花粉和花蜜香气的蜂蜡香气。含有石蜡等蜂蜡有异味或无味,如含松香蜡有较浓的松香味、含硬脂酸或动植物泊脂有强烈的恶臭或腥臭油味、含肥皂蜡有肥皂味等。
(4)牙咬
取小块蜡放入口中用牙嚼咬,纯蜂蜡不易咬断、不散、不黏牙,并可咬成不穿孔的透明薄片;含石蜡、松香等的蜂蜡,咬时易断、越嚼越发散、易黏牙、咬薄片易穿孔。
(5)推掐
用拇指肚推蜡表面,纯蜂蜡发涩;含异物蜂蜡表面光滑或发黏、发腻、发软。用指甲向前轻轻推刮蜡表面,纯蜂蜡刮不动、不起蜡花;含石蜡的蜂蜡易推刮出蜡花。用指甲撸进蜡块中,纯蜂蜡黏指甲,指甲往回退时,有蜂蜡叼指甲的感觉,并且蜡面不显白印;含石蜡的蜂蜡不黏指甲、滑溜,指甲退出后蜡面出现一条白印。
(6)拉捻
将小块蜂蜡用指温或火温软化,纯蜂蜡捻成细条,拉时易断,断头整齐,将两段蜡重合,易捻在一起,融合性好;含石蜡的蜂蜡拉时伸长,断头带尖,两段重合捻不到一起,重皮分层,融合性不好。
2.简易检验方法
凡是通过感官鉴别发现蜂蜡异常,一时难以确定蜂蜡质量的真伪优劣,还可以进一步作下列简易检验来判断。
(1)掺异物检验
用火直接烧蜡块,纯蜂蜡熔化的蜡珠滴在草纸上,珠片匀薄、不浸草纸、无杂质;蜡珠滴入水中呈均匀的薄片,透明,手捻不易碎。掺有石蜡的蜂蜡块,用火直接烧,熔化的蜡珠滴在草纸上呈堆状;掺动植物油脂的浸纸;掺淀粉的蜡珠成堆状,有杂渣;蜡珠滴入水中凝固成块,边薄中间厚,手捻易碎。
(2)掺硬脂酸检验
将1克蜡块熔化几分钟后,加80%的酒精,冷却后过滤,滤液与等量的水混合,溶液清澈透明为纯蜂蜡;溶液微呈乳白色,不透明,并可见蜡面凝结硬脂酸,证明蜂蜡中掺有硬脂酸。
(3)纯度检验
取1小块蜡黏在温度计的玻璃球上,放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慢慢加热,温度计黏有蜡的部分与杯底部保持距离。当加热至蜡球开始脱离温度计球部,温度开始上升时,记下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这个温度就是所检蜡样的熔点。纯蜂蜡熔点在62-67℃之间,蜡样熔化时的温度,若与纯蜂蜡熔点不符,不到62%或超过67℃,证明蜡质不纯,其中必含有石蜡、地蜡等异物。
(4)掺石蜡检验
将1克蜡样放入试管,加饱和氢氧化钾溶液煮沸3-5分钟,再在水浴中保温30分钟左右,温度控制在75℃,不使蜡液凝固。若蜡液清澈透明为纯蜂蜡;若有脂肪球浮在蜡液上面,证明蜡样中含有石蜡,脂肪球越大,含石蜡量越多。断头是尖的。
白蜂蜡检查:
地蜡、石蜡与其他蜡类物质:取本品3.0g,置100ml具塞圆烧瓶中,加4%氢氧化钾乙醇溶液30ml,加热回流2小时取出,插入温度计,立即将烧瓶置于80℃热水中。在水温下降过程中不断旋转烧瓶,观察烧瓶中溶液的状态,当溶液温度降至65℃时,不得出现大量浑浊或液滴。
脂肪、脂肪油、日本蜡与松香:取本品1.0g,置100ml烧瓶中,加3.5mol/L氢氧化钠溶液35ml,加热回流30分钟取出,放冷至蜡分层,溶液应澄清或为半透明状;取上述溶液滤过,滤液用盐酸酸化,溶液应澄清,不得出现大量浑浊或沉淀。
丙三醇与其他多元醇:取本品0.20g,加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取氢氧化钾3g,加水5ml使溶解,加乙醇至100ml,摇匀,即得)10ml,加热回流30分钟,取出,加稀硫酸50ml,放冷,滤过,用稀硫酸洗涤容器和残渣,合并洗液和滤液,置同一1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10ml纳氏比色管两支,甲管中精密加入供试品溶液1ml,加0.05mol/L高碘酸钠溶液0.5ml,混匀,放置5分钟,再加品红亚硫酸试液1.0ml,混匀,不得出现沉淀;然后将试管置40℃温水中,在水温下降过程中不断旋转试管,观察10-15分钟;乙管中精密加入0.001%丙三醇的稀硫酸溶液1ml,与甲管同时依法操作,甲管中所显的颜色与乙管比较,不得更深(以丙三醇计,不得过0.5%)。
重金属: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砷盐:取本品1.0g,置凯氏烧瓶中,加硫酸5ml,小火加热至完全炭化后(必要时可添加硫酸,总量不超过10ml),小心逐滴加入浓过氧化氢溶液,待反应停止,继续加热,并滴加浓过氧化氢溶液至溶液无色,放冷,加水10ml,蒸发至浓烟发生以除尽过氧化氢,加盐酸5ml与水适量,依法检查(通则0822第一法),应符合规定(不得过0.0002%)。
主要成分
蜂蜡主要成分可分为四大类,即酯类、游离酸类、游离醇类和烃类。还含微量的挥发油及色素。酯类有蜡酸蜂花酯,落花生油酸蜂花酯;游离酸类有蜡酸(cerotic acid,约占15%),二十四酸,褐煤酸,蜂花酸,叶虱酸,落花生油酸,新蜡酸即二十五酸;游离醇类中有正二十八醇,蜂花醇;烃类中有二十五烷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三十一烷及不饱和的蜂花烯。黄、白两种蜂蜡的成分基本相同。蜂蜡据称尚含一种芳香性有色物质,名为虫蜡素。
蜂蜡烷烃的化学成分: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十九烷,棕榈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九碳二烯酸,十九碳烯酸,二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二十四烷二十六烷,二十八烷,三十烷,三十二烷醇,三十烷醇。
(1)酯类
脂肪酸酯类包括单酯类和羟基酯类,含量为70%-75%。单酯类中有棕榈酸蜂花醇酯23%、棕榈酸虫漆酯2%、蜡酸蜂花醇酯12%、焦性没食子酸蜂花醇酯12%。羟基酯类中有羟基棕榈酸蜡醇酯8%-9%、双酯9%-9.5%、酸酯4%-4.5%。
(2)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含量为10%-15%;饱和脂肪酸9%-11%,其中蜡酸3.3%-4.4%、木焦油酸1%-1.5%、蜂花酸与褐煤酸2%、叶虱酸1.3%-1.5%、焦性没食子酸1.5%等。
(3)糖类
糖类含量为10%-16%,饱和烃以15-31碳原子链最为显著,其中25烷烃0.3%、27烷烃0.3%、29烷烃1%-2%、31烷烃8%-9%;不饱和烃主要为30烷烃,占2.5%。
(4)蜂蜡中其他成分
蜂蜡中含有脂肪酸胆固醇酯、着色剂(主要为1-3双氢氧化物黄酮)、ω-肉豆蔻内酯、游离脂肪醇等。此外,蜂蜡还含有少量的水和矿物质,蜂蜡灰分中碳、氢、氧元素分别占80%、13%、7%
蜂蜡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蜂蜡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和一元醇所合成的酯类、脂肪酸和碳氢化合物,但多因蜂种、蜜粉源植物、提炼方法等不同,其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
药理作用
1.活性氨清除作用,中国产蜂蜡对来自芬顿体系的·OH和来自X/XO系的O2均有清除作用。2.5μg/ml以上浓度完全抑制脂质过氨化,还可浓义依赖性抑SOD诱导。
2.其他作用,蜂蜡及其乳浊液有抑菌和防腐作用。且将肝素100-150mg悬浮在蜂蜡0.5-1.5ml内,静脉注射给予,可使肝素抗凝血作用时间延长。
应用方向
化妆品制造业
利用其天然的良好黏着性、可透性、乳化性、光滑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膏霜、口红、胭脂、头油、眉笔、眼影、洗浴液、乳液等化妆产品的生产。调制成多种药用和护肤软膏、硬膏、霜剂等多以蜂蜡做原料。
化妆笔是将油、脂、蜡和颜料混合好后,经研磨后压条制成笔芯,封合在木杆中,使用时用卷笔刀将笔尖削尖。其笔芯要求软硬度适中,描画容易,色泽自然、均匀,稳定性好,不“出汗”,不裂,不碎,对皮肤柔软,无刺激,安全性好。其中的蜡主要是用蜂蜡。
医药工业
在医药工业中广泛被用于某些药片、丸剂的包衣和外壳,用于软膏、药膏的基料,中成药封装及医药缓释剂的制作等领域,也可用于制造牙科铸造蜡·、基托蜡、黏蜡等牙齿模型。当今人体内移植电子仪器手术所用的橡皮被膜中也含有蜂蜡。
国家药典一部中收录有蜂蜡,明细如下:
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ceraw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 Linnaeus分泌的蜡。将蜂巢置水中加热,滤过,冷凝取蜡或再精制而成。
本品为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呈黄色、淡黄棕色或黄白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体较轻,蜡质,断面砂粒状,用手搓捏能软化。有蜂蜜样香气,味微甘。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脾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敛疮,生肌,止痛。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外伤破溃,烧烫伤。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熔化敷患处;常作成药赋型剂及油膏基质。
国家药典四部中收录有白蜂蜡,明细如下:
本品系由蜂蜡(蜜蜂分泌物的蜡)经氧化漂白精制而得。因蜜蜂的种类不同,由中华蜜蜂分泌的蜂蜡俗称中蜂蜡(酸值为5.0-8.0),由西方蜂种(主要指意蜂)分泌的蜂蜡俗称西蜂蜡(酸值为16.0-23.0)。
类别:药用辅料,软膏基质和释放阻滞剂等。
食品工业
利用其良好的塑型性、脱离性、成膜和防水、防潮湿、防氧化变质等特性,被作为食品业的重要用料及离型剂使用,可用作食品的涂料、包装和外衣。
有研究指出,材料CMC、海藻酸钠、CM、蜂蜡、甘油等均为可食用级食品添加剂。豆腐渣为生产豆腐的下脚料,可经65℃烘干,120目粉碎机处理后也可用作为制造可食用薄膜的原料。纸包装中,可食性包装膜是一种完全无公害且又能给人提供营养的新材料。在用上述原料制造薄膜时加入蜂蜡,是因为脂质具有极性和易于形成致密的分子网状结构的特点,因此所形成的膜在所测试的各种材料中是最好的。
农业方面
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将蜂蜡用于保存果蔬和用于饲料添加方面。
陈秀芳等认为,涂于新鲜果蔬表面的可食用膜通过控制新鲜果蔬的呼吸强度,阻止果蔬组织的水分损失,从而延长果蔬的货架寿命。可食用膜,顾名思义,是一种由可食用的成分组成的膜。因为采后的果蔬仍进行着旺盛的生命活动,最典型的是它的呼吸作用。呼吸过程是果蔬将贮存的有机成分降解为简单的最终产物,并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根据所要保鲜的果实的采后生理及其呼吸类型,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制成稳定的乳状液,再通过浸涂和喷涂于果实表面,经风干后形成一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的三维网络结构的薄膜。膜当中的微孔通道起着调节果实微环境气体成分的作用。膜具有的一定的憎水性,可阻止果实内部水分的迁移。
对于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也可以以蜂蜡、虫蜡、巴西蜡等作为涂膜剂进行涂抹,从而达到对果蔬的保存。尹晴红等人以蜂蜡为基料,加入适量的分散剂配制成乳浊状涂膜剂,用于苹果、柑桔的保鲜储存,堵塞果实表面的气孔,抑制呼吸,防止水分蒸发而引起的皱缩失重,并抑制微生物入侵等。
周岩、陈会良、夏西楼对于在肉鸭口粮中添加蜂蜡作了饲喂试验。结果指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其平均增重有一定的作用。他们对此的解释是,蜂蜡具有对微生物的生长起抑制和杀灭的作用,故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节约了各种营养,使肉鸭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充分发挥其生长及其他生产潜力,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蜂蜡具有免疫原性和促分裂作用,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并能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另外,蜂蜡中含有30%的三十烷醇,可能对肉鸭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蜂蜡对动物体有益的微生物无不良影响,因为蜂蜡在肠道中发生作用后,其代谢产物不被组织吸收,不残留在肉、蛋、乳品中,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添加剂。另外,蜂蜡无毒性,安全范围大,无致突、致畸、致癌等副作用,对饲料的适口性也无不良影响。因此,蜂蜡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可以在养殖业上逐步推广应用。
其他领域
蜂蜡还广泛应用于蜡烛加工业、蜡画、蜡染、印刷油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书画装裱等方面。正因为蜂蜡具有相对较强的惰性,且在低温下易于保持形状,防水、防虫蛀等,许多用蜂蜡制作的手工艺品才能够从古代保存至今。但目前,蜂蜡资源短缺,价格昂贵,满足不了油墨行业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质优价廉的蜂蜡替代品势在必行。蜂蜡可为皮革、家具木材、墙壁或大理石制品抛光,也可作为大提琴和小提琴等弦乐器的罩面漆。木雕师将凿子插进蜂蜡后使用,凿子与木材就会贴合得更好。缝纫时将制帆和制鞋的线穿过蜡块可增加其韧度和防水性。现在蜂蜡依然应用在牙科、滑雪板打蜡、动物裂蹄治疗、肥皂制作、剃须膏、蜡笔、干酪上蜡、家禽拔毛蜡、弹药帽、枪械滚珠蜡、药片的包衣、肛门栓剂、配制钥匙时使用的印模及钓饵、渔线等方面。
以蜂蜡为主要原料可以制造各种类型的蜡烛。蜂蜡还被广泛应用于制革工业、油剂工业、造纸工业、印刷工业、电力工业、电子工业和蜡烛工业等领域。
长久以来,在印刷油墨中用蜡来控制其工作性能、干燥性能,并改善其抗擦抹性能。大多数印刷油墨中都用天然蜂蜡。蜂蜡可改善套色油墨的提升性能,防止蠕动。但目前,蜂蜡资源短缺,价格昂贵,满足不了油墨行业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质优价廉的蜂蜡替代品势在必行。
中国书画装裱艺术为东方艺术之瑰宝,在我国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正是由于有了书画装裱艺术,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为世人珍爱、赏玩不已。由于蜂蜡中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所形成的酯,所以对于防水和防虫蛀有一定的效果。古书中明代周嘉胄《装潢志》和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都有对以蜂蜡为材料装裱书画的记录。
其他成分的应用
由于蜂蜡中的一些特有的成分有其特殊的作用,不便归于上述几类,所以单独对这类成分进行介绍。
1.三十烷醇(TA)
三十烷醇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长链脂肪醇,化学名叫三十烷醇-1或正三十烷醇,简称三十醇或TA,或TRIA,又称蜂花醇。其化学式为CH3(CH2)28CH2OH。在自然界中,TA常与高级脂肪酸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于各种蜡质中,但也有游离存在的。蜂蜡和米糠蜡中TA含量可高达10%-25%,所以常以蜂蜡和米糠蜡为原料制取TA,而前者最为常用。
在农业领域,我国TA乳粉在农业上的研究成果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并不断深化。同时,进一步开发了TA乳粉应用的新领域。例如,TA乳粉可显著提高海带、紫菜及裙带菜等经济海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幼苗施用TA后,可观察到迅速的反应,还原糖和自由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很快。TA乳粉能促进茉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度和干物质积累,增加新梢数目和花蕾数,提早和延长采花期;TA乳粉能使茉莉花增产20%-30%。TA乳粉可促进瓠瓜植株生长,使枝叶增多,叶色浓绿,后期生长不早衰,采瓜期可比对照株延长10-15d。TA乳粉不但能提高茶叶的产量,而且还可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并提高茶叶的香味和品质。
2.油菜甾醇物
油菜甾醇物内酯及类似物在天然植物中含量极其稀少,仅仅在虫瘿中发现有较高含量。而油菜甾醇酯是七十年代末发现的类甾体植物生长激素,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植物的花粉、未成熟的种子、茎、叶等的组织中。它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被誉为第六大类植物生长激素。
蜂蜡污染
蜂蜡是亲脂性物质,容易吸收脂溶性农药。当蜂蜡用于食物、化妆品及巢础后,残留的农药会向消费者或蜜蜂释放出来。为了杀螨而在蜂巢内使用的许多杀螨剂也能被蜂蜡吸收,且不能通过提取而去除。被污染的巢脾又会污染与其接触的蜂蜜,毒害幼虫和成虫。蜜蜂接触到农业杀虫剂和兽医产品的程度随着蜂箱及其产品的污染而增加。蜂蜡吸收有害残留物的量是蜂蜜的好几倍,在花粉和蜂蜡中杀虫剂的检出率高于蜜蜂虫体及蜂蜜。旧巢脾因使用多年,可能会携带各种病菌、寄生虫,经加热融化成原蜂蜡,蜂蜡的熔点仅为62℃-67℃,若加工温度过低,时间过短,可能不会有效消灭寄生虫卵或微生物。蜂蜡是蜂巢内产量最少的可再生资源,蜂蜡一旦被污染,污染物仍会残留在新生产的巢础中。
使用历史
国内使用历史
中国使用蜂蜡的历史十分悠久,几乎是和蜂蜜同时发展起来的。蜡烛始于《周礼·秋官·司恒氏》有“共坟烛庭燎”。《神农本草经》将蜜蜡列为医药“上品”。西汉时期岭南即制作蜡烛。晋人葛洪在《西京杂记》(340年左右)中讲:“南越王献汉高帝石蜜石斛,蜜烛二百枚,帝大悦。”
蜜蜡用于民间印染可从汉代开始,古称“蜡缬”现称“蜡染”。西晋已能将混合的蜜蜡分开提炼,分别利用。用蜂蜡制作蜜印(蜜章)、蜜空、蜜展和工艺品蜡风。所谓“蜜玺”,《宋书·礼志二》记载,武帝泰始四年(468年),文明王后崩,将合葬,开崇阳陵,使太尉司马望奉祭,进皇帝蜜玺绶于便房神坐。“蜜玺”为已死帝王而刻的蜡玺,用以殉葬。所谓“蜡屐”(木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阮遥集(孚)好屐。……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见自吹火蜡展,就是在木屐上涂蜡。
唐朝蜂产品的加工技术突破了历代窠臼,特别是拓宽了蜂蜡利用范围,官苑豪门也常利用蜂蜡。陕西永泰公主及章怀太子墓的基道上,都有侍女秉烛而行的壁画。唐诗中也有大量描写蜡烛的诗句。
贾公彦还记载了“以苇为中心,以布缠之;饴蜜灌之”的制烛方法。此外,还利用蜂蜡藏书,印染和作丸衣。蜡诏、蜡书、蜡丸亦为唐代始用。蜡缬布亦颇盛行。顾况《采蜡一章》描写采蜜人攀登危崖割取蜜蜡的情景。以蜂蜡为原料的蜡烛、蜡丸始于唐代,蜂蜡跻身于蜡染、印染工业开拓了蜂蜡利用的前景。至少有1300年历史的蜡织布,始于汉、盛唐,20世纪90年代又风靡于世。用蜂蜡封藏沼书(《资治通鉴》)272卷,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梁主登建国楼,面择亲信厚赐之,使之野服,资蜡诏,促段凝军”。女真族向宋朝进贡蜜蜡,《契丹国志》(卷22):“自意相率以金、帛布、黄蜡、天南星、人参、白附子松子、蜜等诸物入贡”。蜂蜡可作为燃料用,《晋书·石祟传》:“(王)以粕澳釜,祟以蜡代薪”。
在宫中有“蜜印”之说,《晋书·本传》晋山涛以太康四年(283年)亡,策赠新沓伯,蜜印紫绶。“蜜印”即是死后追赠官职所赠的蜡印。《旧唐书》(973年)、《新唐书·李澄传》(1060年)中记载用蜂蜡作丸衣制蜡丸(或称蜜丸)。蜡缬布在唐代亦颇为盛行。
宋代长白山区的女真国常以黄蜡、蜂蜜等方物入贡辽国,还以蜜蜡等为商品与北番开展贸易活动。宋代契丹统治东北时期,少数民族只要每年缴送蜜蜡等贡品就可以免征兵马税赋。自辽金以后称蜂蜡为黄蜡,史志记载:“蜡,白出于金复州,黄多贸夷市。”由此而知,此时蜜蜡分离技术已达到历史上的传统水平。
国外使用历史
Mélanie Roffet-Salque等人利用来自陶器中保存的脂质残留物蜂蜡的气相色谱特征来描绘新石器时代欧洲、中东和北非的蜂蜡使用情况。研究显示,蜂蜡在一些地方被广泛地使用,并且可能连续使用了800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蜜蜂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农业活动开始的时候,甚至还可能更早。
人类至少从9000年前开始就在使用包括蜂蜜在内的蜂产品了。发表于《自然》的一则研究指出。一直以来,人类与蜜蜂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古埃及的图画、岩画和蜂蜡推测的,但科学家并不清楚早期农民和蜜蜂之间的关系是从何时开始的。
蜂蜡由复杂的脂质组成,成分高度稳定,可以用作包括陶器在内的考古文物的化学指纹,并作为蜜蜂存在的指标。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Mélanie Roffet-Salque和研究团队通过从6400个陶罐上收集的脂质残留物,建立了史前蜜蜂与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农民之间关系的图谱。
研究人员表示,最古老的蜂蜡证据来自小亚细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同时研究团队还找到了人类在北非利用蜜蜂的最早证据。
穿越丹麦北纬57度线以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缺乏蜂蜡的证据,这可能意味着当时蜜蜂的自然出现存在生态界限,此界限可能和苛刻的高纬度环境有关。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对蜜蜂这种兼具经济和文化重要性昆虫的基于生物大分子的古生态地图,表明人类和蜜蜂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农业的起源时期。
参考资料
蜂蜡的应用概述.中国知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6 06:06
目录
概述
蜂蜡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