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或长期贮存于
湿热环境下,其所含的
氨基化合物如
蛋白质、
氨基酸及醛、酮等与
还原糖相遇,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褐色聚合物的现象称为褐变反应,简称褐变。
在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适当的褐变是有益的,如酱油、咖啡、
红茶、
啤酒的生产和
面包、
糕点的烘烤。而在另一些食品加工中,特别是水果蔬菜的加工过程,褐变是有害的,它不仅影响风味,而且降低营养价值,因此了解食品褐变的
反应机理,寻找控制褐变的途径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酶促褐变多发生在水果蔬菜等新鲜植物性食物中,是酚
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结果。
植物组织中含有酚类物质,在完整的细胞中作为呼吸
传递物质,在正常的情况下,
氧化还原反应之间(酚和醌的互变)保持着
动态平衡,当组织破坏后氧就大量侵入,打破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于是发生了
氧化产物醌的积累和进一步聚合及氧化,形成黑色。
酚酶是以氧为受氢体的
末端氧化酶,是两种酶的复合体,其一是
甲酚酶(又称酚羟化酶),作用于一元酚,另一是
儿茶酚酶(又称为多元
酚氧化酶),作用于
二元酚。也有人认为酚酶是既能作用一元酚,又能作用于二元酚的一种
特异性不强的酶。
马铃薯切开后在空气中暴露,切面会变黑褐色,是因为其中含有酚类物质——
酪氨酸,在酚酶作用发生了褐变。酱油在发酵时变褐色,这也是原因之一。
(2)
酸处理:多数酚酶的最适pH 为6-7,pH小于3.0 基本
失活,所以降低pH 就可以抑制
酶促褐变,常用
(3)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钠:在pH=6 时,效果最好,10ppm 的二氧化硫足以使酚
酶失活,但考虑到挥
(4)驱氧法;使用
抗坏血酸,
浸涂在果蔬表面,其可螯合Cu,还原醌,它比醌更容易氧化
(1)初始阶段:包括羰基缩合与
分子重排,羰氨反应的第一步是含氨基的化合物与含羰基的化合物之间缩合而形成Schiff 并随后环化成为N-
葡萄糖基胺,再经Amadori分子重排生成
果糖胺,
果糖胺进一步与一分子葡萄糖缩合生成双果糖胺。
(2)中间阶段:重排后地果糖胺进一步降解的过程。A 果糖胺脱水生成羟甲基
糠醛,
羟甲基糠醛积累后导致褐变,B 果糖胺重排形成
还原酮,还原酮不稳定,进一步脱水后与氨类化合物缩合。C 氨基酸与二羰基化合物作用。
焦糖化作用是指在没有含
氨基化合物的情况下将糖类物质加热到其熔点以上温度,使其发焦变黑的现象。在高温作用下糖类形成两类物质,一类是糖的脱水产物,另一类是糖的裂解产物,焦糖化作用有三个阶段: (1)从蔗糖熔融开始,有一段时间的起泡,蔗糖脱去一分子水形成异蔗糖酐,起泡暂时停止,形成的产物无甜味有温和的苦味
(2)继续加热,第二次起泡,持续时间更长,
失水量约为9%,形成
焦糖酐,平均分子式为C24H36O18,熔点为138℃,有苦味
(1)降温:温度相差10℃,褐变反应的速度相差3-5 倍。
酿造酱油温度每升高5℃,着
色度提高35.6%。